脸部红润气色好,全靠经络按摩操
2016/10/25 中医

    

     欢迎大家加小编微信号trad201401

     做眼保健操祛黄褐斑、鱼尾纹、黑眼圈

     我们的眉毛上面有3个要穴:攒竹穴、鱼腰穴、丝竹空穴。

     攒竹穴管的是眼睛的视力及眼睛胀痛等眼睛不舒服的问题;

     鱼腰穴管的是眉棱痛;

     而尾部这块儿的丝竹空是专门祛斑的大穴,专管太阳穴附近出现的暗斑、黄褐斑。

    

     另外,眼角容易出现鱼尾纹的地方有个穴位叫瞳子穴,是专门治疗鱼尾纹的。

     眼眶下还有个穴位叫四白穴,是专门治疗黑眼圈的。

     还有,四白穴上面有个承泣穴,是专门祛除眼袋的妙穴。

     方法:每天用指节上下一刮,像做眼保健操一样,刮的时候把痛点多刮一下,尤其是要慢慢地刮下面那个痛点,给它刮开。

     每天不需要很长时间,就刮两三次,每次刮两三分钟,慢慢地会发现黑眼圈没了,鱼尾纹也不长了。

     下面有眼袋是脾虚引起的,上面有眼袋是肾虚引起的,都是脾肾两虚造成的水肿。

     这两种水肿在睡觉之前要少喝点水,然后在睡觉之前轮刮一下眼眶,第二天起床的时候再刮一下,最后这个眼袋就会减小,眼部的最大问题就解决了。

     撞揉鼻骨法改善头部供血

     对鼻子来说,除了搓鼻子以外,再提供一个方法,就是撞揉鼻骨。

    

     这个方法能改善面部供血,对治疗慢性鼻炎非常好,也是美容的一大妙方。

     方法:趴在桌上,一手手心贴着桌面,另一只手叠放到这只手上,用前额先撞手背,然后撞整个鼻梁骨,一直撞到下巴,力度要轻,自己掌握。

     多叩齿乌发满头,肾强腰壮

     牙齿里的经络和肾经是相通的,只要坚固牙齿,它就可以对肾起一个反固的作用,就可以让肾强壮。

     健壮牙齿的好方法就是多叩齿,用上下两排两个牙齿撞击就行了,就这么简单。

    

     注意:撞击的地方主要是后面的槽牙,不要让前面的牙先叩。

     补肾、治耳鸣:用掌根揉耳朵背。耳鸣通常的原因就是肾气不足。

     方法:把耳朵给盖上,然后用掌根揉耳朵背。

     但要注意,不是揉耳背这个皮,而是隔着耳背揉耳朵眼。揉的时候脑子里要这样想,好像隔着耳背已经揉到耳朵眼里面去了。

     揉两三分钟以后,耳朵眼里面一发痒,就证明耳朵里面的气血过来了,长期这样揉,耳鸣、耳聋的问题就解决了。

     另外,揉的时候一定要闭上眼睛,因为七窍是相通的。揉完后睁开眼睛时,会发现眼睛变得很亮。

     敲打胃经让面色健康红润

     谁给面部供血最充足呢?就是人体的胃经。胃经是一条多气多血之经,直接通达于面部。

     看下胃经的经络走向图。

    

     怎么敲打胃经呢?

     1.敲击面部

     方法:把指甲剪平,然后开始用10个手指肚敲击面部,这时敲打的主要是胃经,但同时也敲了大肠经、小肠经。

     注意:有人一敲面部就爱打嗝,这是肠胃功能得到了很好调节的表现。

     2.捋捋脖子

     面部的胃经只是一个很小的局部,跟下面的整条胃经还没有接通,还需要给它接通一下。

     接通点就在脖子上。不过别敲脖子,一敲脖子就想咳嗽,不舒服,捋一捋才舒服。

     有的人脑供血不足,其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给头部供血的颈部出现了问题。

     因此多捋颈部就可以改善脑供血不足,而且颈部在这时是有阻塞的,稍微使劲一捋,对着镜子一看,如果出痧了,这就证明有淤血堵在这里了。

     经常这样捋,心脑血管疾病也可以得到防治。

     而且捋脖子还是调节血压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高血压的可以帮助降压,低血压的能帮助维持比较好的状态。它的机理就是打通心脏和头部之间供血的通路,让头部供血充足。

     3.敲打胸部,腿部

     要让胃经完全发挥给头面部供血的功能,在捋完脖子后我们还要以空拳来敲打胸部。

     方法:位置是乳头上下到心窝,两个拳头相对敲,关注中医艾灸,这正好是胃经的循行位置。

    

     然后,在大腿的正面和外面1/2处接着敲,最后再敲一敲小腿中间胫骨的外侧。

     这些部位都包括了胃经的大穴。

     连敲几天后,会觉得面色非常红润,原来蜡黄、比较发暗的脸色已经不见了。

     这就是气血源源不断地供到头上去了,而且肠胃功能也会很明显地得到改善,吃饭、睡觉都会特别香。

     ——整理自网络——

     减肥顾问微trad201401

    

     免责声明 本文转载自网络,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

    

     喜欢本文,就关注我吧!!!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