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尊重,叫“收到请回复”
2021/3/8 17:19:00 安般兰若

    

     有一种尊重,叫“收到请回复”

     作者 | 哲学君

     来源丨哲学人生网(ID: zxrsnet)

    

    

    和什么样的人相处,不会感到累?

     关于这个问题,有段话点赞很高,得到很多人的认可:

     “如果要找一个词,包含对美好的所有期待,那就是靠谱。

     而所谓靠谱,其实很简单,就是事事有回复,句句有回应,件件有着落。

     和这样的人在一起,感情不是单向输出,而是真正的舒服。”

     的确如此。不论在职场上,还是在生活中,靠谱的人都特别让人安心。

     与人交往,及时回应,是待人最起码的尊重,也是做人最基本的修养。

    

     01

     收到回复,是心灵的换位

     前段时间,求职类节目《令人心动的offer》热播,其中有个细节给人印象深刻。

     面试结束后,每一位求职者都收到了面试结果的通知。

     有的人如愿通过了面试,有的人即便落选,律所也耐心地打电话告知:“很遗憾,这次你没有通过我们的实习面试。”

     与朋友晓楠一同看这个片段时,晓楠感叹道:“对这样的公司真的是太有好感了,不论成不成,至少有个答复,让人能感觉到被尊重。如果人与人之间也能做到这样,那该多好。”

     正所谓细节之处见态度。有回应,正是说明考虑到了对方的感受,做到了换位思考。

     晓楠说完这句话,就提起了她的一段经历。

     有一年毕业季,她所在的公司来了几个实习生,安排了两个分给她带教。

     那两个实习生学历和能力相差不大,但是她们二人有个不同之处是:小许回消息秒回,小李回消息轮回或者不回。

     一次晓楠要去外地出差,走之前给两人分别交代好了工作。

     几天后,小许因生病请假住院了,手头还有一部分文件没处理完,于是她联系小李先对接下小许的工作,但消息发出后迟迟没有收到回复。

     眼看着时间越来越晚,晓楠只好找了其他同事帮忙,但还是耽误了工作的进程。

     毫无疑问,实习期结束后,小李没有被留用。

    

     如今再聊起这件小事,晓楠感慨:

     “其实不管大事小事,你要是想拒绝别人,也应该说清楚、道明白,而不是故意装作没看到。”

     如果每个人都能换一个角度,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事情的结果定会大不相同。

     有位作家说的很对:

     “我们都是成年人了,你不用对我撒谎、婉转,顾左右而言他,我并不生气你的拒绝,我只是生气你在浪费我的时间。”

     无论是自作聪明将不回消息当做特立独行,还是自以为是情绪化去处理事情,都是不够成熟的表现。

     收到回复,是心灵的换位,你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别人自然也会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你。

     做人,轻慢别人的同时,也是在轻慢自己。

     02

     事事有回应,是最真实的人品

     人际关系里,人品好的人是什么样的?

     仔细想想,大抵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善良,事事有回应让人放心的稳妥,细心周到给人安全感的踏实。

     电视剧《我是余欢水》的开头,有一幕剧情曾引发全网热议。

     多年前,余欢水借给好哥们吕夫蒙13万,可日子一天天过去,吕夫蒙却没有半点还钱的意思。

     而这些年,因为钱的问题,余欢水和妻子屡次争吵,家庭矛盾不断。

     为了讨妻子欢心,余欢水决定给妻子买辆车,但买车时才发现手头的钱不够,于是他就去联系吕夫蒙,想要回当年借出去的13万。

     一开始吕夫蒙还满口答应还钱,可之后再打电话时,不是“无法接通”,就是关机,偶尔打通电话,也是推脱自己在国外。

     微信不回,电话不接,任凭余欢水多么着急,他也不在乎。

    

     最终,谎言还是被揭穿了,当余欢水找上门想要个解释时,吕夫蒙恼羞成怒道:“我就是要骗你,就是要撒谎,就是让你不好过!”

     钱要回来了,人也看清了,余欢水心寒至极。

     其实从他们两人的对话中可以看到,余欢水一直掏心掏肺对待吕夫蒙,但吕夫蒙似乎从来都是敷衍和躲着不见。

     余欢水因为缺钱日子过得水深火热时,吕夫蒙混迹于各大高级场所纸醉金迷。

     如果说事事有回应,是一个人对待感情最真诚的体现。

     那么已读不回,就是一段关系走向终点的信号灯。

     有事相求是朋友一场,无事相约是形同陌路,人品好坏不言而喻。

     正如俞敏洪所说:“一个人如果人品很正,做事直率,没有遮遮掩掩的行为,我们可以说他在人品上基本是靠谱的。”

     人品好的人,让人心安,让人踏实,有始有终,有去有回。

     03

     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永远是相互的

     心理学家詹姆斯曾经阐述过一个很深刻的观点,大意是说:

     对一个人最残忍的惩罚莫过于,给他自由,让他在社会上逍游,却又视之无物,完全不给他丝毫的关注。

     当他出现时,无人示意;当他讲话时,无人回应,也无人在意他的任何举止。

     如果周围每个人见到他时都视若无睹,根本忽略他的存在,要不了多久,他的心里就会充满愤怒,就会感觉强烈而又莫名的绝望。

     这就是“没有回应”带来的“伤害效应”。

     如果一个人总是不尊重别人,久而久之,自己也会收获同等的绝望。

     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永远是相互的。

     一条消息发出去,等的是有效的反馈,而不是无声无尽的沉默。

     一份感情付出后,等的是对等的真心,而不是假模假样的躲避。

     这世间,最残忍的从来不是拒绝,而是给人期待,却让人没完没了的等待。

    

     你若是想被人足够信任,就应该学会为人处世靠谱;

     你若是想被人好好对待,就应该学会真诚对待别人;

     你若是想得到他人尊重,就应该学会如何尊重别人。

     看到别人发过来的信息时,多想想如果发信息的人是你,换个位置,自然多一份理解;

     看到朋友打的未接电话时,多想想如果等回电的人是你,换个角度,就会多一份尊重。

     丹尼尔说:“你让人舒服的程度,决定着你能达到的高度。”

     人生在世,让人舒服,是最高级的人格魅力。

     点个“在看”,愿我们都能学会尊重,将心比心,善待生命中的每个人。

    

     作者:哲学君,来源:哲学人生网(ID:zxrsnet)哲学人生网,数百万人关注的微信大号,反思人生的问题,感悟生活的哲理,追求心灵的自由,享受智慧的快乐。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安般兰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