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人最深的,永远是这两个字
2021/8/5 17:17:00 安般兰若

    

     害人最深的,永远是这两个字

     作者丨明心君 主播丨关关雎鸠

     编辑丨安般兰若(ID:anbanlr)

    

    

    螃蟹横着走路,所以在它的眼中,朝前走路的人类是愚蠢的;

     不下雨的非洲地区,听说英国人家里都有伞,于是纷纷嘲笑英国人是傻瓜;

     盲人摸到象腿,惊讶地说面前有一堵墙。

     “偏见”只短短两个字,却让人鼠目寸光,害人害己。

     大千世界,人人都不喜欢偏见,却人人都带有偏见。

     而能放下偏见,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刻板印象,害人害己

     刻板印象,是生活中最常见,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偏见。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先生初到美国不久,某个早上到公园散步,看到一些白人坐在草坪上聊天、晒太阳,他心想:“美国人生活真是悠闲,有钱又懂得享受生活。”

     走了不久,又看到有几个黑人也悠闲地坐在草坪的另一边,这位先生不禁想到,“唉!黑人失业的问题还真是严重,这些人大概都在领社会救济金过生活。”

     同样的事情,只因为人不同,就下了相反的判断,而忽略真相。

     有位网友把刻板印象说得透彻:

     “我见过满身纹身的大汉在公交车上给老太太让座,也见过穿西装打领带的男人当街打老婆。这世界的多样,超乎你的想象。”

     人们只选择自己愿意相信的,只看自己想看到的,对于事情背后的真相常常不以为然。

    

     胖子吃泡面,就说胖子是因为吃泡面才胖;瘦子吃泡面,就说瘦子是因为吃泡面才瘦。

     当带着先入为主的有色眼睛去看人时,你看到的永远都不会是事实的真相。

     这种刻板印象带来的偏见,比无知更可怕。

     古代有一位国王,把儿子们带到一座巨大的石门前,对他们说:“谁能推开这扇门,谁就能继承王位。”

     高大强壮的王子们望着巨大的石门,都望而生畏,摇摇头放弃了。只有最小的王子走过去,用力一推,门就开了。

     只有把刻板印象的大门推开,才能够看见真实的世界。

     梭罗曾说过:“放下偏见,什么时候都不晚。”

     在这个充满了刻板印象的社会,谁先放下偏见,谁就先成为了生活的智者。

     因为真理最大的敌人,就是偏见。

    

    

    心存偏见,鼠目寸光

     看过一位网友自述的故事,发人深省:

     某天,老板的朋友来公司探望,先和办公室里的各位打着招呼,并掏出一盒精致的点心,分给我们。盒子里面的吃食是马卡龙,一个一个色彩缤纷模样小巧,甚是可爱。“好好吃。”老板吃了一个,连连赞叹。

     我随手从盒子里拿了一个粉红的,咬了一口,刹那明白了马卡龙为何获得如此多的美誉。

     杏仁小圆饼外壳酥脆,内里却湿润香甜,满满的草莓酱恰到好处,口味层次丰富,丝毫没有甜腻的感觉。

     吃完马卡龙的时候,突然脑海里闪过了一句话:“你以前觉得马卡龙不好吃,不过是因为你没有吃过真正好的。”

     这世上有太多的人,吃过几次烧坏的鱼,便判断鱼肉不好吃;读过几本烂书,就信了书不好看;分过几次手,就以为世界上没有真爱,甚至不仅是自己悲观,还要把这种情绪强加到别人身上。

     偏见,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它不仅蒙蔽我们的双眼,让我们看错人、做错选择。

     更重要的是,长久不自知的偏见,会让人形成思维的定性,从而忘记深度思考的重要性。

     爱默生说过:“人会有偏见,但命运不会有偏见。”

     偏见让思维僵硬,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却忽视了事物的全貌。

     高层次的人,往往懂得深度思考,不会想当然地给别人贴上各种标签,也不会看见局部便以为是全部。

     放下偏见,才能有深度思考。

     而一个思维有局限的人,好比一叶障目,从此深陷于固步自封中。

    

    

    放下偏见,渡人渡己

     古时候,孔子一行来到齐国,拜见齐景公而不去造访晏子。子贡说:“拜见齐君,不去见他的执政大夫,可以吗?”

     孔子说:“我听说晏子侍奉过三位国君,都很顺利啊,他为人是否正派,我很怀疑。”

     晏子得知后,说:

     “我世代为齐民,不思己行,不识己过,是不能自立的。我一心一意,为国为民,辅佐过三位国君,都很顺利。可我如果三心二意地去侍奉一位国君,也未必顺利啊。如今,未见我的作为,却对我的顺利进行质疑。

     我听说,君子独立无愧于身影,独寝不惭于灵魂。孔子妄自议论他人,这犹如湖人非难斧头,山民非议渔网。开始,我见到儒者,觉得他们很尊贵;今天,我倒觉得他们很值得怀疑。”

     孔子听到此言后,很后悔。他说:“我孤陋寡闻,口不择言而微词他人。这使我几乎错识了一位贤人。”

     于是,孔子先叫弟子宰予去向晏子谢罪之后,才去拜见了晏子。

     孔子之误解晏子,根源在于他对晏子怀有成见。

     不去深入调查,只是胸怀成见地看问题,往往就要栽跟头,圣人亦不例外。

     要使一个人没有偏见,很难。

     正因为难,那些遇事三思,直至搞清楚事实真相再去下结论的人,才显得更为可贵

    

     放下偏见,其实就是放下心里的刻板印象,提高认知层面,养成深度思考的习惯。

     放下偏见,改变思维方式,不被刻板印象牵着鼻子走,不感情用事。

     放下偏见,是一个人智慧的体现。

     放下偏见,是一个人心胸的体现。

     佛语有言:“去我执,除偏见,万物通达于心,无量无边。”

     放下偏见,是渡人,是渡己;

     放下偏见,才能自在心安!

    

     作者:明心君,弘扬禅佛文化,用禅佛智慧解答读者的人生困惑。

     主播:关关雎鸠,声音爱好者,愿意再有声的世界里结识更多的朋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安般兰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