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春夏养阳与冬病夏治
2014/7/4 十堰中医

     冬病夏治是中医学所特有的一种治病理念与治疗方法,它与病种和治疗时间有密切的关系。了解中医的人都知道,冬病夏治源于《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其实“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古人养生的理论,用于冬病夏治则是后人的发挥。

     那么可能有人会问,春季天气暖和,夏季气候炎热,应该阳气旺盛,为什么还需要养阳?难道春夏养阳不担心上火吗?秋冬天气寒冷,为什么不温养阳气却要养阴呢?秋冬养阴不担心体内湿邪加重吗?尽管自古就有多种说法,但大多数解释都如同隔靴搔痒,未能说到点子上,不能使人一看就懂,一听就明白。

     一位姓余的民间高人通过游玩山洞悟透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道理,揭示了其中的奥秘,我学习后也深有同感。

     古人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人亦为一小天地。说的是人长期生活在地球上,已经与自然界是相适应,相一致。自然界的变化对人体会产生影响,有病的人对此表现的更为突出。我长期从事风湿病临床,接诊了大量风湿病患者。许多患者对我说,明天要下雨了,今天他就有感觉,比天气预报还要准。其实人体和地球是一样的。夏天虽然天气炎热,但山洞内很冷,里面很潮湿。记得10余年前,我曾与一同事到河北省内邱县的石膏矿井里面游玩了一趟,地上38度,天热难耐,等我们到了百米以下的矿井里,发现矿井里寒气逼人,阴冷潮湿,石壁上还在滴水;到了冬天,虽然外面大雪纷纷,但山洞内或地下则很热燥。

     其实人的身体和山洞一样,夏天我们人体的阳气充斥于体表,体内阳气缺乏,也是处于一种潮湿阴冷的状态。所以在夏季大家尽量不要喝太多的冷饮,不要吃太多的凉食,空调温度也不要调的太低,否则会耗伤人体的阳气。冬天人体阳气潜伏于体内,容易蒸腾阴液,所以人就感到很干燥。这时也不要大量进食火锅一类大辛大热之品,以免伤阴。

     《内经》上说春夏养阳,看看夏天的山洞,再想想夏天时我们的五脏,养阳气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看看冬天的山洞,再想想冬天时节我们的五脏,他们也是处于温躁当中,养阴气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以上指的都是正常的人体一年四季的变化,那么病态的人体又如何呢?对于平时怕风怕冷阳气虚寒患者来说,温养阳气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临床上冬病夏治的方法我们通常用于治疗虚、寒性疾病,此类疾病多于秋冬寒冷的季节,或受凉遇冷而容易发作,如怕风怕冷,风湿疼痛,麻木,咳嗽,哮喘,过敏性鼻炎,腹泻,体虚易反复感冒,冻疮,免疫力低下等。当然这些疾病也并非都为虚寒证,这就需要有经验中医师的正确判断。

     对于冬病夏治,现在可以说已经深入人心了,每年一到夏季都有许多人来医院咨询有关冬病夏治的问题。这说明人们的健康意识提高了,当然也与电视、报纸、医务人员的大力宣传有关。90年代初我刚开始参加工作时,见到老中医搞冬病夏治,搞穴位贴敷,总感觉好笑和疑惑,贴穴位管用吗?是不是故弄玄虚,骗人钱财啊!后来与患者或患者的家属交流多了,才明白冬病夏治的确有效,许多患者治疗后冬天咳喘、疼痛、鼻炎等确实减轻了,或已停止了发作。但大多数人是要经过多周期的治疗,也就是说对一些顽固的患者,要进行多周期的治疗,一般需要3-5年的时间,心急是吃不了热豆腐的。

     临床上有的患者说,我贴了穴位,1个月过去了,也没有啥感觉呀?我的回答是,体质是慢慢改变的,本法一般不能立竿见影,到冬天见分晓。许多患者期望值比较高,总想一贴就灵,这就需要我们医生对他耐心讲解,使其明白治病的原理,这样患者才能配合治疗,不至于半途而废,既影响了疗效,又败坏了中医的名声。

     冬病夏治虽好,但也不是万能的,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冬病夏治的方法也不仅仅是穴位贴敷一种方法。在进行穴位贴敷的同时,也可以配合口服对证的中药或中成药,还可以配合针灸、热敷、熏蒸等多种疗法。采用哪些方法也是因人而异,这就需要医生的智慧。

     经过20余年的实践,我个人体会到,要想冬病夏治取得较好的疗效,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体质病情要适合。患者的确为虚、寒体质或病的性质为虚寒性质。二是药物要对证。中医讲对症下药。无论是口服的中药还外贴的药物,药不对证,也很难取得效果,因此要找到水平比较高的医生。三是患者要坚持。不要盲目追求立竿见影,只要具备以上两个条件,再加上患者的坚持不懈,取得效果是可以预期的。

     春夏养阳和冬病夏治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中医人有责任、有义务对它进行深入研究,努力挖掘提高,并用最通俗的语言教给民众,使他们掌握相关知识,合理治疗,合理应用,增强体质,减少疾病。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十堰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