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养生保健——广大教师的福音:中医“治未病”
2014/9/10 十堰中医

     “未病”不是指没有生病,而是就个人身体而言,未来可能发生的病。

     中医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预防学思想和有效的防治原则。《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念。中医“治未病”的预防学思想,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和“瘥(音cuó)后防复”三个阶段。

     “未病先防”,又称无病防病,是指在人体未发生疾病之前,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体质,颐养正气,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同时能动地适应客观环境,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做好预防工作,避免致病因素的侵害,以防止疾病的发生。防病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增强正气、调摄情志、健身锻炼、调节生活、合理膳食、谨慎起居,并倡导八段锦、太极拳、气功等有益身心健康的健身方法,同时强调可以运用针灸、推拿、药物调养等方法调节机体的生理状态,以达到保健和防病,提高人们的整体健康水平与生活质量的目的。

     “已病防变”,即有病早治,防止病变。是指人体在患病之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截断疾病的发展、传变或复发,以防止恶性或不良性变化,防止传播条件的产生。如中医药在防止冠心病心衰的发生,避免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以及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

     “瘥后防复”,即愈后防复发。是指疾病初愈时,采取适当的调养方法及善后治疗,防止疾病再度发生所采取的防治措施。疾病恢复期,人体正气尚未复元,疾病症状虽已消失,但病根未除,若因调养不当或治疗不彻底,受某种因素诱发,将使潜伏于体内的旧病复发。愈后防复发,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向来为历代医家所重视,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

     中医养生,中西医一个不能少

     如今,医学模式正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转变,这和中医理论也有不少相吻合之处。那么,相比西医,中医在“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和“瘥后防复”等方面有哪些特点?

     中医从宏观上把握人体的健康状况,而保健养生是中医的强项。但中医主观性较强,在辨证论治的过程中偏差较大;而西医注重微观、标准,对疾病的排查有利。“所以,在治未病中心,我们讲究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能更好地发挥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各自的优势。”

     对于体检报告未发现疾病的健康人群,西医目前没有个性化的健康干预方案,都是一些大众化的保健措施,如早睡早起,注意饮食,戒烟戒酒,加强锻炼。而中医则不同,通过“望闻问切”四诊辨证,辨别个人体质和证候特点,开出个体化的中医养生保健“处方”——药物疗法(指内服中药、药膳、膏方等)和非药物疗法(指针灸、砭石、按摩、导引、运动、饮食、情志和音乐等传统外治法)。

     医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治疗疾病,更重要的是让你不生病。中医“治未病”的主导思想与健康维护理念的变化息息相关。发挥中医学特色和优势,以“治未病”为核心,突出亚健康干预,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在发生之前、传染病控制在感染前,才能有效地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促进和谐社会。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十堰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