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珐琅相得益彰”,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开展参观寻访义诊活动
2017/9/15 首都中医

     本公众号为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官方微信,如果您还未关注,请点击上方蓝色“首都中医”进行关注。

     来源: 北京市鼓楼中医院

    

     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职工集体合影。

     “啊,这些小小的软丝,是中药白芨粘上的!”这是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职工正在参观寻访景泰蓝工艺流程时发出的感慨。

     景泰蓝文化和中医药文化都是我国极具民族风格和深刻内涵的国宝"京"粹,为使两种精品文化相互融合、互相学习,充分感受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2017年9月13日,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组织开展“国医珐琅相得益彰 国粹传承健康共享”主题参观寻访义诊活动。

    

     北京市珐琅厂有限责任公司苗永生副总经理为大家介绍景泰蓝博物馆的基本情况。

     活动特别邀请了东城区委卫计工委宣传部部长丁颖出席,北京市鼓楼中医院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党员、团员、职工共计50余人在北京市珐琅厂有限责任公司苗永生副总经理的陪同下,参观了中国景泰蓝艺术博物馆,感受着精品传统文化带来的震撼。

     通过讲解员耐心细致的讲解,大家得知景泰蓝又名铜胎掐丝珐琅,是将由阿拉伯地区传入我国的珐琅技艺和本土金属珐琅工艺相结合的产物。从设计到成品要经过制胎、錾刻、掐丝、点蓝、烧活、磨光及镀金等多道工序,其中点蓝和烧活的工序至少需要反复4遍以上。

    

     认真观看白芨粘贴制作工艺。

     看着展柜中一个个精美的展品,听着讲解员介绍着它们背后的故事,大家为我国传统艺术博大精深所折服。其中一个细节引起大家的注意,苗总在介绍中讲到,掐丝工艺中起粘合作用的是中药“白芨”。白芨是兰科年生草本,在中医学上有止血补肺、生肌止痛之效;而其粗厚的根状茎含白及胶质—白及甘露聚糖,我们的老祖宗利用了富粘性的特质,成为掐丝的糊料。同志们惊喜地发现景泰蓝工艺制作与中医药发展内在的本质上的联系,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中药不但为人类解除病痛,还在其他领域绽放异彩。我们同为国粹的继承者,感到无尚光荣和自豪。

     参观结束后,为使景泰蓝艺术博物馆工作人员充分感受传统中医药文化,医院特意组织内科、骨伤科、皮科、妇科、推拿科、康复科及治未病科的专家骨干在景泰蓝艺术博物馆门口开展健康义诊咨询服务。

    

     内科副主任孙波正在用纸笔与珐琅厂聋哑职工沟通交流。

     由于部分景泰蓝艺术博物馆工作人员是聋哑人,交流起来有些不便,我们的医生就用纸笔写下来和他们沟通,耐心地回答他们的每一个问题,确保交流无障碍。一个半小时的义诊咨询服务共发送香囊60个,赠送秋季养生药茶80包,开展中医治未病体质辨识20余位,惠及珐琅厂职工90余人次,也使他们对中医药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北京市鼓楼中医院在进行义诊。

     此次活动,让北京市鼓楼中医院职工进一步感受到中医药文化和景泰蓝文化一样都是我中华民族的国粹珍宝。大家纷纷表示,作为鼓楼中医人,有责任要将它传承下去、发扬光大,要在本职岗位有所建树,为传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编辑:杨镝霏

    

     “首都中医”ID:

     bjtcm010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官方微信

     长按识别左侧二维码,关注我们

     欢迎您投稿,收稿邮箱 sdzywx@126.com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首都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