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读的多?金庸武侠中的四大名医知道吗!
2018/11/8 15:54:42 首都中医

     本公众号为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官方微信,如果您还未关注,请点击上方蓝色“首都中医”进行关注。

     我从小喜读武侠,亦爱习武练功,及长学医行医,犹记金庸武侠世界中各位奇医。十年前因此曾写过一篇随笔旧文。惊闻金庸先生驾鹤西去,重温以作纪念。

    

     妙术神针马丹阳

     笔者初习中医之时,将《马丹阳星十二穴主治杂病歌》中“三里膝眼下,三寸两筋间,能消心腹痛,善治胃中寒”的口诀读得精熟。方知《射雕英雄传》中的丹阳子马钰真有其人,此丹阳亦彼丹阳也。

     据史书记载,马丹阳,名钰,道号丹阳子,南宋末年人。他与长真子谭处端、长生子刘处玄、长春子丘处机、玉阳子王处一、广灵子郝大通、清静散人孙不二七人俱学道于终南山全真教创祖师重阳真人门下,列全真七子之首,并于王重阳仙逝后,执掌全真教多年为掌教大师兄,后又独自开山立派,创全真教七大分支之一的“遇仙派”。

     顾名思义,“遇仙派”就是指通过道法的修炼使自己“羽化而飞升”,到达神仙的境界。而道家修炼的法门,不外乎服药、炼丹、针灸、吐纳,马钰在长期的医疗实践和养生研究中,发现三里、内庭、曲池、合谷等十二个穴位的独特治疗作用,总结出《天星十二穴主治杂病歌》。

     在金庸小说中,马钰是一个敦厚诚真、淡泊清净的侠士及医者。除了早期追随先师王重阳奔走抗金外,他因不愿参与江湖纷争,追逐俗世虚名,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隐居在终南山重阳宫中闭关修炼,探究武学源流,参悟医道玄理。

     《射雕英雄传》中大侠郭靖最终能武功盖世,名满天下,也得益于与马钰的一段奇缘。

     当时郭靖年少,资质平庸,木讷心实,他的师父江南七怪更是稀松平常、教导无方,以致郭靖武功难得精进。正一筹莫展、痛苦彷徨之际,马钰刚好从漠北路过,见郭靖虽鲁笨却忠厚,虽木讷却诚实,勤奋刻苦,坚忍不懈,与自己倒是有几分相像,便心生欢喜,传授他全真教独门根基内功心法。此心法中正平和,循序渐进,日久见功,终归大用,使郭靖顿悟武学之道,打下良好基础,最终又遇明师真传练成了九阴真经和降龙十八掌,成为人人景仰的一代大侠。

     马钰也用此等深厚内功,养身有道,得以益寿延年。在《神雕侠侣》里,金庸写他是病逝。而根据史书记载,他是得道仙逝的。

     1184年9月,马钰于文山城北三教堂宴坐,有王道师抱着木琴来。他提笔写就《归山操》,以示归真之意。同年12月22日,祖师王重阳仙诞,在莱阳的游仙宫致醮后,他便与弟子夜话至二更。忽然风雨大作,他勉励弟子:“吾今赴仙会,堂堂归去也,作个快活仙。汝等欲做神仙,须要励修功行,纵遇千魔百难,慎勿退惰。”说完,端坐而逝。

     独擅灸法胡青牛

     相对于马丹阳实有其人,“蝶谷医仙”胡青牛只是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中虚构的神医。与马丹阳中正平和、悲天悯人的胸怀不同,他虽号得“医仙”之名,医道也自是极高,但却身在明教,只为明教中人治病,因此江湖侠士,人人怨愤,称他“见死不救”。

     据他自言“人皆忘恩负义,故而见死不救”,性情之偏激怪异,于此倒可见一斑。他与马丹阳一样,同为针灸大家,且独擅灸法,无人可及。

     《倚天屠龙记》中,武当张翠山之子张无忌身中玄冥神掌,虽经张三丰祖师全力救治,仍然寒毒难尽,痛苦非常。后机缘巧合,遇受伤之明教常遇春,遂由其带往蝴蝶谷中,寻“蝶谷医仙”胡青牛医治。

     胡青牛因张无忌非明教中人,本不愿以医,但见此等痼疾颇为疑难棘手,又十年不得一见,便犹如“酒徒之见佳酿,老饕之闻肉香”,心下技痒难耐,便打定主意,要将张无忌“先治好再治死”。

     玄冥神掌阴寒狠毒太甚,他认为非灸法之大热不可以消除,乃为其施以化脓直接灸法。他先用铜片插入张无忌八穴内,以防阴寒之气随经络周流灌注,再以高深内功功力加入直接灸中,以助其更阳更热,更易透达体内,周流全身。从手太阴肺经开始,将十二正经全部灸完之后,又灸奇经八脉。虽把张无忌灸得通体瘢痕,阴寒之毒却因此消了大半。他又用“以寒治寒”的反治法为张无忌施药,亦获良效。

     除了医术高超外,他还能预测人的生死,说被张无忌在阴雨雷电之中胡乱针灸的常遇春只能活到四十岁。

     他还撰有《带脉论》,阐述带脉功能之精义。正如他之所言:“生平最自负之事,不在于医术之精,也不在号得医仙之名,而是于医学大有发明创见,道前贤之所未道。”可惜他因拒不给金花婆婆的丈夫治病,从此流亡逃命,虽自种天花,自毁容貌,自立坟墓,也终究难逃一死,横夭天命。真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诊脉圣手平一指

     “医本活人”,作为一名医者,再怎么冷酷无情,也不至于去杀人害人。可金庸先生的《笑傲江湖》中,就塑造了一位“杀人名医”平一指。

     “一指”是说他医病诊脉之时,只凭一根手指,便可透过脉象把病情诊断得清楚明白,纤丝不差,分毫不遗。而杀人仅用一指点穴,其人立死。

     平一指有一个奇怪的规矩:每医好一个,这个被他医好的人就必须替他去杀一个人,医一个杀一人,医十人杀十人,毫不通融,毫不更改。以致江湖上人人“谈虎变色”,便给他起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外号——“杀人名医”。

     他还是一位伤科大家兼武学高手,为桃谷六仙之桃实仙重续经脉的手术就做得很是惊心动魄,却又完美无缺。小说中描述道:“……平一指从盘里取过一口大针,穿上了透明的粗线,将桃实仙胸口的剖开处缝了起来。他十根手指又粗又短,便似十根胡萝卜一般,岂知动作竟灵巧之极,运针如飞,片刻间将一条九寸来长的伤口缝上了,随即反手从许多瓷瓶中取出药粉、药水,纷纷敷上伤口,又撬开桃实仙的牙根,灌下几种药水,然后用湿布抹去他身上鲜血……过了良久,平一指站起身来,走到桃实仙身旁,突然伸掌在桃实仙头顶“百会穴”上重重一击。六个人“啊”的一声,同时惊呼出来。这六个人中五个是桃谷五仙,另一个竟是躺卧在床、一直昏迷不醒的桃实仙……岳不群夫妇心下骇然,均想:“平一指医术果然惊人,而他内力也非同小可,适才在桃实仙头顶百会穴上这一拍,定是以浑厚内力注入其体,这才能令他立时苏醒。”

     他虽然如此趾高气扬,邪门怪异,可却对魔教圣姑任盈盈心存畏忌。

     他受任盈盈之托,为身受重伤的华山弃徒令狐冲治病。他一搭脉,便诊出令狐冲体内有八道异种真气,互相冲撞,互相荡击,还能断定这八道异种真气的来历:二道为不戒和尚所注,六道为桃谷六仙所输。因其既不能宣泄,又不能降服,非针灸药石所能奏效,故他大呼惭愧,无能为力而去。他本想找七个内功深湛之士,同力施为,将令狐冲体内这八道异种真气一举消除。没想情势有变,令狐冲病情变得更为怪异繁杂。

     且看他的脉案:一是误服了十种大补的燥药,犹如长江水涨本已成灾,治水之人不谋宣泄,反将洞庭、鄱阳之水倒灌,以致酿成大祸;二是突然大量失血之后,又好勇斗狠,与人争战,非延年益寿之道;三是误饮云南五毒教五仙大补药酒,虽能大补,亦有大毒;四是遭受猜忌打击,顿然心灰意懒,七情所困之症,仍需自我调整。纵大罗金仙,亦束手无策。

     他能在弹指之间,把如此虚实夹杂、纷繁交错,涉及人体经络、脏腑、气血、七情等诸多方面的脉象诊断得一清二楚,真真切切,真可谓“诊脉圣手”也。

     平一指道:“自从那日在朱仙镇上给公子瞧脉之后,在下已然思得一法,图个行险侥幸,要邀集七位内功深湛之士,同时施力,将公子体内这七道不同真气一举消除。今日在下已邀得三位同来,群豪中再请两位,毫不为难,加上尊师岳先生与在下自己,便可施治了。”只是令狐冲的病确实太过纷繁复杂,实属难治,令其自渐自责不已:“医好一人,要杀一人,医不好人,我怎么办?”终于解不开此等心结,不明大丈夫屈伸之道,须发皆白,口吐鲜血,以死验证了“杀人名医”的诺言。

     此外,平一指还有很多言论,值得我们深思。比如:“他五毒教只不过仗着几张祖传的古怪药方,又懂什么狗屁医理、药理!”“好意!好意!天下庸医杀人,又有哪一个不是好意!”

     亦毒亦药程灵素

     “我的师父就是洞庭湖畔大名鼎鼎的‘毒手药王’。‘毒手’是说师父施毒用毒的技艺超乎寻常,所用毒药也峻烈无比,可他又能用他的毒药为乡亲们治病,救活了无数人的性命,所以人们又叫他‘药王’。‘毒手’、‘药王’,师父的名字虽然好矛盾,好奇怪,却为我取了一个很好听,很有深意的名字——程灵素。据师父讲,我的名字来源于一本叫作《黄帝内经》的医书,灵指《灵枢》,素是《素问》。”“只是最后,我和胡菲还有他们都一齐中了我下的碧蚕毒蛊、鹤顶红和孔雀胆三种混合的巨毒。我师父说过:‘中了这三种剧毒,无药可医,因为这世上没有一个医生,肯不要自己的性命去救治病人。’而我,却情愿用性命救下胡菲,让他能继续行侠仗义,打抱不平,然后与我那不争气的师兄师姐们同归于尽。”

     以上是金庸先生在《飞狐外传》中为我们讲的故事,第一人称的主角是一位叫作程灵素的女子。

     故事就是这样简单,然而金庸先生却给我们阐述揭示了一个关于中药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理论内涵:药即是毒,毒亦是药。用得好,用得对,再毒的药也能成为治病救人的灵丹妙药;而一旦用错,再好的药也会变成致人死命的大毒。

     中医有谚云:“是药三分毒”“聚毒药以供医事”“人参吃死人无罪,大黄医好病无功”,意皆在此也。小说透露出的关于传统中医择徒授徒的不二法门和助人救人的高尚情怀,也是值得我们思考与学习的。

     从以上四位医生的事例中不难看出,中医药的一大特色就是与武术、气功的有机结合。而将武术、气功运用于针灸学之中,更是中国针灸由始以来的一大亮点。近代“魔针”黄石屏大师,当代“八卦掌”贺普仁教授,都是闻名遐迩的武术家、医学家。

     其次,中医医者要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和个性特征,从而更易形成自己的医疗特色和医疗体系,才能造就出一方大医。马丹阳的平和之气,胡青牛的创新之心,平一指的反思之意,程灵素的献身之情,都是我们中医医者应当借鉴与学习的。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编辑:董俊彤

    

     “首都中医”ID:

     bjtcm010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官方微信

     长按识别左侧二维码,关注我们

     欢迎您投稿,收稿邮箱 sdzywx@126.com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首都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