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3.0:未来,我们会走向哪里?
2018/9/22 21:30:35 伯凡时间

    

     未来,生命将以何种形态延续和呈现?受限于人类的想象力,当下,没有人能提供一个特别明确的答案,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包含人类在内的众多生物,并不是生命的终极形态。要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的观察视角足够广阔,需要我们将时间轴的显示颗粒放大许多倍。

     1

     宇宙诞生于137亿年前,而地球则形成于45亿年前。然后,从距今40亿年前的冥古宙诞生的第一个RNA分子开始,历经太古宙、元古宙到现在的显生宙,大量的物种轮番登场,让空旷的地球乃至宇宙亮起生命的火种,又多次集体黯灭

     在距今5.4亿年前,就爆发过一次埃迪卡拉纪末期灭绝事件,导致当时存在的诸多简单生命形态大范围灭绝。随即,地球又迎来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很多延续至今的动物门类都在这一阶段出现。

     从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到今天,地球又经历了寒武纪-奥陶纪灭绝事件、奥陶纪-志留纪灭绝事件、泥盆纪后期灭绝事件、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托阿尔阶灭绝事件、阿普第阶灭绝事件、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和全新世灭绝事件。

     其中,影响最大的灭绝事件是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当时生存在地球上的超过90%的物种在这一事件中消失。不久,恐龙称霸地球。

     而距离我们最近,影响甚至塑造了地球之所以是今天这种形态的两次灭绝事件是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全新世灭绝事件,前者导致恐龙灭绝,哺乳动物开始独霸地球。

     全新世灭绝事件的元凶则是人类,我们祖先向各个大陆“殖民”扩张的过程中,导致了一次物种大灭绝(这一灭绝过程还在延续),仅记录在册的灭绝物种就达700多种。

    

     旧物种灭绝的同时,新物种又在不断诞生。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地球是一个绚烂的舞台,而各种生命形态则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演员

     人类大约诞生于10万年前,在绵亘的地球年代序列中,这是一段短暂到可以忽略的时间,但是相比于此前40亿年间出现过的各种生命,人类之于地球和宇宙却有着不一样的意义。正是像人类这样具有自我意识的高等智慧生命的出现,让宇宙从没有意识的、按照物理规律机械运行的状态中逐渐“苏醒”过来

     正如易宝支付创始人余晨先生所言:“宇宙通过我们人类才真正活了过来,并逐渐获得了自我意识。

     2

     由湛庐文化策划出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泰格马克主笔的新书《生命3.0》中,将人类称为“观星者”。

     正是人类这种拥有自我意识的小生物,通过不断地技术改良与迭代,凭借望远镜和星际探测器等手段窥视和探索宇宙深处,让宇宙大范围“苏醒”了过来。

    

     “或许,人类对宇宙而言,就像清晨的你从睡梦中初醒时体会到的那一线微弱的自我意识一样,只是一个预告,预示着只要你睁开双眼,完全清醒过来,就会迎来更加庞大的意识。”泰格马克在书中写道。

     自视为当下地球主宰者的人类,会自然而然地认为(至少是希望),目前的生命状态应该会持续下去,也许其他动植物还会发生灭绝事件,但是人类应该不会了,我们会努力克服和避免一切能够威胁到人类的事件。

     但是,如果着眼于漫长的生命演化史,这种认知仅仅是一种理想化的奢望而已。

     如果把时间轴拖拽到今后上万年或者上亿年来看,从10万年前人类的诞生到未来某一时期人类灭亡,这一整段的时间只是一个节点而已,就像是我们看侏罗纪时代的恐龙和奥陶纪时期的三叶虫一样。

     “生命是一种自我复制的信息处理系统。”泰格马克在《生命3.0》一书中对生命进行了重新定义。信息处理系统的组成部分可以简单概括为硬件软件,硬件指一个生命体的器官结构等物质实体,而软件则是指用来处理感官信息和决定行动的所有算法知识。

     从这个定义出发,泰格马克根据复杂程度将生命分成了三个层次——生命1.0、生命2.0和生命3.0。

     生命1.0包含除人以外的所有地球生命形态,它们的特点是,硬件和软件的产生与迭代都依靠演化,面对环境没有任何主动性。通过遗传变异产生个体性状差异,然后经过自然选择让最适宜时下环境的性状留下,其他性状则全部淘汰,改变过程极为缓慢。

     生命2.0是人类,我们的特点是硬件依靠进化,但是软件却可以通过后天学习而自行设计。通过“复杂的口语交流软件模块”,我们能够复制和传递不同大脑中产生的信息,“读写软件模块”则能让我们存储和分享远超我们记忆总量的知识。

     知识的不断积累引发了一次又一次的创新,人类社会因此能够飞快迭代进化,这让我们收集和处理环境信息的能力不断增强。正是这种能够主动设计软件的能力,让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成为更高一级的生命形态

     但是,泰格马克认为,智慧生命存在的意义是让宇宙发挥最大的潜能,让宇宙彻底地苏醒。而作为生命2.0的人类,因为受困于硬件的局限性,无法实现这一终极任务。

     因此,生命还需要一次终极“升级”,新的生命形态不仅能够设计自身软件,还能够主导自身硬件的设计,它们将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完全脱离进化的束缚,这便是以当下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的生命3.0

    

     生命3.0目前在地球上并不存在,只是人们依据技术发展而做出的一种设想。尽管早在两年前就出现了 AlphaGo 这样的智能机器,攻破了号称人类智力最后一道防线的围棋,但是人类并不将其视为自己的对手或者威胁。

     在人工智能领域,类似于 AlphaGo 这样的智能机器被定义为狭义人工智能。未来,真正要跟人类展开竞争,能够对人类产生威胁的是通用型人工智能,这是一种在所有认知任务上都与人类相似甚至更为优秀的智能机器。

     3

     生命3.0是否会真的到来,它们将以何种形态呈现,是否会对人类造成威胁,此类话题正是当下的争议热点。

     乐观派认为,智能机器将会是人类最大的福音,一旦智能技术成熟,我们每个人都将成为新时代的“奴隶主”,在智能机器奴隶的伺候下,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帝王般生活。

     悲观派则认为,人类在智能领域不断寻求技术突破,是一种玩火自焚的行为,在某一瞬间,会在我们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发生权力反转,当下以造物者自居的人类将会成为自己的最后一项发明——超级智能机器——的阶下囚或牺牲品。

     两种论调的主要争议点集中于“智能机器是否会产生意识”上,但是,泰格马克在书中指出,这种思考方向是错误的。

     超级智能会怎样对待人类,只取决于它们会做什么,而与他们是否有自我意识无关。一辆自动驾驶汽车没有意识,但是它也可以轻易置人于死地。据此,泰格马克认为智能机器的目标是否和人类一致才是对我们最大的威胁

     过去,我们都过分强调意识的重要性,将意识作为一种武器来看待。诚然,正是自我意识让人类在众多的地球生命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地球的主宰。

     但是,如果从生命演化的尺度来看,也许意识仅仅是强大能力的一种,在我们所处的这一特定阶段的环境中,意识刚好能够最大化地发挥其作用,让我们成为地球的统治者,就如7000多万年前主宰地球的恐龙的庞大体型和尖牙利爪一样。

    

     人类凭借意识形成了大范围的协作体系,这是我们胜出的关键。就这一点而言,即使没有意识,智能机器也可以轻易实现比人类社会更为庞大且弱点更少的协作体系。

     刘慈欣在《三体》中写道:“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自从发现我们能够利用意识实现大规模协作,能够通过自身手段改造和掌控其它物种后,我们便将自我价值建立在“人类例外主义”之上,认为我们是这个星球上最为聪明的存在,这种聪明让我们感觉既独特,又优越。

     “人工智能的崛起将迫使我们放弃这种想法,变得更加谦虚。”泰格马克提醒道,“人类能控制老虎,并不是因为我们比老虎强壮,而是因为我们比它们更聪明。这意味着,如果我们不再是地球上最聪明的存在,那么,我们也有可能会失去控制权。

     届时,同恐龙一样,具备意识能力的生命的辉煌时期,在演化尺度上将成为一个新的有意义的节点而已。

     人工智能让我们认识到自己在智力领域的脆弱,同时也促使我们反省,意识这项独特的能力带给我们的真正价值。它并非我们用来奴役万物的刀剑,而是造物主赐予我们用以点亮荒芜宇宙的火焰。并不是宇宙将意义赋予了有意识的实体,而是有意识的实体将意义赋予了宇宙。

     因此,泰格马克呼吁到,人类在规划未来的前进方向时,不仅要考虑自身生命的意义,还要考虑宇宙本身的意义。相比于智能的未来,意识的未来才更为重要,因为意识是意义之所在

     生命3.0具备意识并不可怕,只要它们同我们目标一致——将“更大范围的‘苏醒’宇宙”视为自己的使命——这是一种美好的期望,也是我们现在就应该开始为之努力奋斗的未来。

    

    

    

     推荐阅读:

    

     智能时代的压迫与反抗

    

     虚拟的狂欢,现实的荒原

    

     理想幻灭的当下,我们该何去何从?

    

     “灵长类机器”来袭,怎样才能不被“濒危”?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伯凡时间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