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一部四十年器物编年史……老物件勾起多少回忆
2018/7/2 21:59:33 北京新闻

    

     近年来,文化馆这个词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居民身边的公共文化服务也越来越常见。改革开放40年来,北京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事业不断发展,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北京市民在物质生活富足的同时,精神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

     老物件工作坊

     是朝阳区文化馆的一大特色

     在朝阳区文化馆的老物件工作坊,今年63岁的马叔叔,驻足在一台旧的海尔电视机前。电视上播放的,是法国人拍的纪录片《中国》。

    

     在旧电视上看到旧时代的画面,马叔叔感慨万千。上世纪八十年代,并不是家家户户都有电视,而电视,是当时业余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艺术节目,需要通过电视来欣赏。

    

    “

     电视是挺时髦的东西,有时候一个院儿里才有一部电视。

     --朝阳区八里庄北里社区居民 马宏斌”“

     这是琴,这是开关,这个是各式各样的节奏,比方说四三拍、四二拍。

     --团结湖三四条社区居民 陆蔚棣”

     老物件工作坊里,一个上世纪80年代的电子琴唤起了陆阿姨的记忆。那个年代,为了对孩子进行艺术培养,陆阿姨花了差不多一个月的工资,给孩子买了一台进口的电子琴。

     “

     八几年刚刚改革开放,当时也买了几大件,彩电、冰箱之类的,也包括在出国人员服务部买电子琴。

     --团结湖三四条社区居民 陆蔚棣”

     收音机、录像带……在朝阳区文化馆里,保存着这些封存着几代人记忆的老物件。20多年前,有一次朝阳区文化馆馆长徐伟经过一个小区,看到好多被扔掉的老物件。

    

     在他看来,这些老物件的淘汰本身就是记录城市发展变迁的最直接的文化现象,于是他就把捡来的老物件收集起来,布置了一场名为“我们身边正在消失的老物件”的展览。如今,6000余件老物件生动再现着每一个年代特有的文化。

    

     老物件工作坊已经成为朝阳区文化馆的一大特色,不仅在首都博物馆进行展览,还曾以文化使者的身份走入香港地区历史博物馆。

    

    “

     最近我们跟英国又谈判了一个新的文化项目,英国的大学、博物馆要和我们进行文化的比较。也就是从老百姓随便扔的一个东西,到今天的一个文化问题,这个之间,我觉得从感性到理性,文化馆一直就这么走过来了。

     --朝阳区文化馆馆长 徐伟”

     四十年来 朝阳区文化馆

     不断发展壮大

     改革开放40年来,朝阳区文化馆的发展壮大,见证着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迅猛发展。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文化馆相继举办了“金色的秋天”群众艺术节、“五月鲜花歌咏比赛”、传统节目的花会、灯会等一系列有特色的大型文化活动。

    

    “

     全国的文化馆出现一种同质化的现象,你搞什么我搞什么,里边的中心就是大家都面对的是一个什么爱好者,都是唱歌跳舞的嘛,得找到这个行业,甚至某一个馆跟地区老百姓之间的关系,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

     --朝阳区文化馆馆长 徐伟”

     随着社会的发展,朝阳区文化馆的文化设施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1996年,朝阳文化馆新馆落成。

    

     按照“百姓的文化事业,百分之百的努力”的办馆宗旨,文化馆提出了“公共文化优先,创新实现发展”的改革策略,探索出多种公益活动形式。

    

     1997年,文化馆为女工组建了“红半天”女子鼓乐团,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丰富女工的业余生活。

    

     2004年,又设立了9剧场,为戏剧爱好者提供展示的舞台。10年间,共有70余个非职业剧社的100多部戏剧作品,在9剧场的舞台上演出,直接参与观演交流的观众2万余人次。

    

     2010年,文化馆为喜欢舞蹈艺术的毕业生,打造了9当代舞团。如今,舞团不仅进行日常创作与演出,还对周边的社区艺术团队进行培训。

    

     2017年,与以色列舞团合作,共同推出舞剧《共生》。

     “

     从以前可能大家刚刚开始对现当代舞的拒绝,到现在大家开始走进剧场,然后安静地坐下来去欣赏这些作品。每一年我们有一个新舞蹈国际艺术节,让大家能够看到这种国际上的、思想的碰撞。

     --北京9当代舞团团长 朝阳区文化馆馆长助理 罗晓英”

    “

     文化馆应该怎么样满足老百姓的需求,当然这个老百姓,你在这个地区是这个样子,但另一个地区就不是这样的,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对象,得采取不同的文化策略。

     --朝阳区文化馆馆长 徐伟”

     在垡头、香河园

     开放地区级文化中心

     如今,朝阳区文化馆除了小庄馆,还开放了垡头和香河园两个地区级文化中心。在香河园文化中心图书室,85岁的汤叔叔正在借阅图书。

    

    “

     我搬来的时候这里一片荒凉,这个房子装修得挺好,所以我就进来看看,进来一看还有一个大图书馆,所以我很惊奇。(现在)文化生活是越来越丰富了。

     --朝阳区香河园地区居民 汤林城”

     北京市正在打造

     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

     像朝阳区文化馆这样,为居民提供图书室、排练厅,提供艺术辅导,提供展示舞台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现在在北京已经遍地开花。

    

     目前,全市四级公共文化设施6815个,方便市民享受文化服务。

    

     如今,北京市正在打造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以15分钟为服务半径,规划基层文化设施布局,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

    

    

     来源:BTV新闻

     编辑:王静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北京新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