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小心!这种病毒会引发腹泻,4~12岁儿童易感染!
2019/1/27 6:00:00 北京新闻

    

    

     内容简介

     诺如病毒又称为脓融病毒,是一种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的病毒,可略写为NV。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流行,全年均可发生感染,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寒冷季节呈现高发。该病毒在全球广泛分布,资料显示,在中国5岁以下腹泻儿童中,诺如病毒检出率为15%左右,血清抗体水平调查表明中国人群中诺如病毒的感染亦十分普遍

    

     感染诺如病毒的症状

     诺如病毒的潜伏期为24-48小时,一般不超过96小时。其临床表现与其他病毒性胃肠炎相似起病突然,主要症状为发热、恶心、呕吐、痉挛性腹痛及腹泻。可单有呕吐或腹泻,亦可先吐后泻,故也称为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成人腹泻较突出,儿童呕吐较多粪便呈黄色稀水便,每日数次至十数次不等,无脓血与黏液。可伴有低热、咽痛、流涕、咳嗽、头痛、肌痛、乏力及食欲减退

     病程长及病情较重者排毒时间也较长,传染性可持续到症状消失后两日。本病免疫期短暂,可反复感染

     诺如病毒的传播途径

     1、感染性食物中毒和传染性胃肠炎。

     2、生食海贝类及牡蛎等水生动物。

     3、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患者的呕吐物及粪便,或者干燥之后通过尘埃感染。

     诺易感染如病毒的高危人群及场所

     1、诺如病毒多发生在学校、家庭、旅游区、医院、食堂、军队等,由于共同进餐、使用公共餐具或人群密集而容易集体暴发。不过,85℃的高温即可杀灭诺如病毒

     2、诺如病毒喜冷怕热,冬季正是诺如病毒感染的高发季节,人群对诺如病毒普遍易感。

     3、由于抵抗力和免疫力尚低,4-12岁的儿童和老人更容易感染诺如病毒可通过被污染的水源、没有煮熟的食物、海鲜、贝类、空气中的飞沫等进行传播。

     预防诺如病毒的有效措施

     目前,针对诺如病毒尚无特异的抗病毒药和疫苗,其预防控制主要采用非药物性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诺如病毒感染和控制传播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饭前便后应按照6步洗手法正确洗手,采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洗20秒。消毒纸巾和免冲洗的手消毒液不能代替标准洗手程序

    

     进行下列操作后请洗手:使用洗手间,换尿片,照顾病人,接触动物或清理动物粪便,处理未熟的食物,揩鼻涕、咳嗽或打喷嚏,处理垃圾,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设施等。

     进行下列操作前请洗手:准备或分发食物,进餐,照顾病人等。

     2、如果家人感染,患者尽量不要和其他健康的家人近距离接触,尤其不要去做饭或照顾老人和幼儿

     3、认真清洗水果和蔬菜,正确烹饪食物,应深度加工食用贝类等高风险食品,保证彻底煮熟。

     4、病人患病期间最好居家隔离直至症状消失2天后,避免传染给其他人。尤其是从事服务行业和集体机构人员,如厨师、护工、学校和幼儿园教师。

     5、发生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或暴发疫情时,应做好消毒工作,重点对患者呕吐物、排泄物等污染物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生活用品、食品加工工具、生活饮用水等进行消毒,最常用的是含氯消毒剂。

     诺如病毒的治疗

     诺如病毒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也没有可用于预防的疫苗,出现呕吐、腹泻主要是靠对症治疗或支持疗法。

     1、口服补液盐轻症患者推荐的口服补液盐严重病例,尤其是幼儿及体弱者应及时输液,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

     2、日常护理:应注意患者的饮食卫生,多吃新鲜、易消化、含钙高的食品,多喝水,少吃高脂肪食品,少吃冷食。同时注意患者的保暖,并少去人群过于集中的公共场所。

     3、预防脱水:虽然此病大部分可以自行恢复,但医生提醒,脱水是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主要死因,对严重病例尤其是幼儿及体弱者应及时输液或口服补液,以纠正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4、营养治疗:腹泻营养治疗原则是饮食上进行调整,停止进食高脂肪和难以消化的食物,以减轻胃肠负担,逐渐恢复消化功能,补充维生素和电解质对因治疗,切忌滥用抗生素

     要点回顾

     诺如病毒临床表现与其他病毒性胃肠炎相似,起病突然,主要症状为发热、恶心、呕吐、痉挛性腹痛及腹泻。

     诺如病毒的传染途径主要是:感染性食物中毒和传染性胃肠炎、水生动物、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患者的排泄物。

     诺如病毒高危场所和人群主要是:人群密集的地方、老人、4~12岁的孩子。

     预防诺如病毒的方法有:保持良好手卫生、认真清洗果蔬并深度烹饪、与患者隔离、认真消毒

     诺如病毒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出现呕吐、腹泻主要是靠对症治疗或支持疗法。主要是:及时口服补液或输液预防脱水、多吃新鲜易消化的食物、不吃高脂肪难消化的食物。

     内容提供方: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大咖聊健康》

    

    

    

    


            

返回 北京新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