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写了哪些书?
2014/11/26 牛弹琴

    

     新华社《新闻业务》最近隆重推出了两期特刊《新华传奇》。一期是著书者,一期是译书人。

     著书者一期,编辑们精心写了这样的编者按:

    

     一个珍视新闻职业的记者,在经历着对现实日复一日的连续报道的同时,往往会产生记录、表达自己更为深邃的思考的冲动,著书立言便成为必然。也许正是因为有一批沉下心来、著书立说的编辑、记者,我们新华社这艘媒体巨轮,才能够抵达辨识真相、引领舆论所需要的思想深度。

     一个能担当智库职能的媒体,往往也一定潜藏着一批著书者。一位作者、一本书,这一个一个分散的存在,貌似对新华社整体并不重要,但作为一个群体、作为一种著书立言的文化,实际上是一个领军媒体的重要“标配”。

     我们相信,新华人对时代的记录和思考是可以通过书籍留在历史中的。

    

     译书人的编者按:

     提到翻译的力量,令我们想起通天塔的故事:远古时代的人类是讲着同一语言的,他们决心造一座直耸天际的巨塔,企盼能登上天堂,随着通天塔越造越高,众神开始感到恐惧,于是三番五次制造天灾摧毁巨塔,人类却毫不气馁,继续着与神的抗争,众神最后使出绝招,令人类各自说着不同的语言,彼此无法沟通,通天塔便半途而废。

     而翻译架起了人类沟通的桥梁。没有翻译,就没有世界文明跨越民族和国界的交流与分享。

     新华人有许多值得我们骄傲的译著。威廉·夏伊勒的《第三帝国的兴亡》、施拉姆的《传播学概论》、尼克松的《领导人》……都经新华人的翻译而成为国人的精神盛宴。

     一批一批、一代一代默默无闻的译书人,无疑是新华社作为媒体智库必不可少的珍贵财富。

     这两本特刊中,里面有很多我尊敬的师长,还有比我年轻的同事。当然,可能是因为时间等原因,还有一些名家没有列进来。

     书香沁人,我心悠扬。向他们致敬!很多书籍值得我认真品读学习!

     排版需要很多的时间,我只能将著书者和译书人混合编排。排名随机,不分先后。由此,更感谢张维燕大姐和她的同事们的耐心、细心和精心。

     这些书中,有您看过的吗?(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土豪随意)

     还要弱弱地说一句:最后两幅,是我的!

    

    

    

    

    

    

    

    

    

    

    

    

    

    

    

    

    

    

    

    

    

    

    

    

    

    

    

    

    

    

    

    

    

    

    

    

    

    

    

    

    

    

    

    

    

    

    

    

    

    

    

    

    

    

    

    

    

    

    

    

    

    

    

    

    

    

    

    

    

    

    

    

    

    

    

    

    

    

    

    

    

    

    

    

    

     —————————————————

     牛弹琴

     新闻有假象

     看透新闻,我说你来听

     欢迎拍砖,如果觉得好的话,请关注“牛弹琴”并分享,谢谢!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可查看往期文章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牛弹琴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