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不起iphone8的公务员们
2017/9/16 牛弹琴

     导读:

     公务员这个行业,在年轻人群中意味着什么?是否真的只意味着“实在不行就考公务员”的退路,意味着父母亲戚的逼迫,意味着不求上进混吃等死的工作,意味着一眼就能望到头的生活?

     通过这位记者的文章,我们发现:原来,真是有信仰存在的。

     文:杨乐多、pp、吕白

     来源:“才华有限青年”(ID:chyxqn)

     现在的年轻人,大多反感这个职业。尤其是上进渴望新鲜生活的年轻人,基本是谈“公务员”色变。

     很多人听到“公务员”这个词语,立马皱起眉头:你怎么会选择这么无聊的职业?居然要考公务员?作为新世纪的年轻人,压根不明白为什么每年有那么几十万同龄人,跑去竞争那么一份无聊的工作。

     很多人不但不理解考公务员的人,还会攻击他们——

     想到公务员的无聊工作就觉得基本等于死了;

     宁愿去搬砖也不会考公务员;

     这些年轻人到底有什么想不开的,非得选择公务员这个职业?

     带着这些疑惑,记者群访了全国各地不同岗位的300名要考公务员或刚当上公务员的年轻人,并且认真访问了其中十几位。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于这个群体的所有的预设,全都一点点被打破。

     1

     她要做的事情听起来很酷——

     比如阅兵时接待飞虎队的老兵;比如办了重走丝绸之路;比如带着陕北的孩子,与德国的小孩踢足球,建立“足球外交”;最近又在举办海岛论坛,将很多个海滨城市聚在一起,分享资源,寻求合作的机会。

     他们的工作,需要多国的语言能力,和最专业的外交知识。他们的每一项任务充满了挑战,每一天都不敢放松。

     如果说她的生活听起来离我们太远的话,记者还采访了一位乡镇财政所办事员。

     她总该很闲了吧?

    

     记者约她采访,您的工作时间是什么时候?我们约个时间采访一下您吧。

     她说,工作时间白+黑,5+2。采访的话,中午吃饭的时间行吗?

     我们吓坏了,您这么多事情?

     她说,那不然呢,每天除了要整理资料,做投标的文案,还要处理没有中标的企业的员工不满的情绪。

     他们的工作,简直就是企业文案和社区居委会的叠加。既要能埋头跟密密麻麻的文字打交道,还得能抬起头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

     2

     考研、出国、实习都是可以理解的正常选择,但如果有人说想考公务员,其他人一定会问一句为什么。

    

     甚至有人会说:“我先闯几年呗,实在不行了,就去考个公务员。”

     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公务员是一种无路可退的保底选择,是不求上进的最后庇护。

     但实际上呢?2016年全国有近93万人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最后录取27817人,录取比例33:1。在某些岗位,比例甚至达到了2000:1。

     某重点大学的一名女生说:

     “我室友准备出国,我准备公务员考试,我们每天都一起出去自习。她总觉得她的考试比我的难,但其实她每天都比我早回去一个小时。”

     “也不说多难,但起码不比托福考100分简单吧。”

     即便考上了公务员,也不可能过混吃等死的日子。大部分通过公务员考试的年轻人,和我们一样,都是没有什么背景的普通人。

     他们所有的一切,都靠自己一点点打拼。

     有个重庆某中院的90后法官助理,她说自己没有关系,想要熬出头很难。就想了个办法,下班后看很多很厚的书。天天写论文往法院报、法学杂志投稿,厚着脸皮让老法官、以前的老师帮自己提意见。最后终于发表了好几篇。

    

     有天庭长把她叫到办公室,盯了她一会儿,说:“小刘你还挺有想法的,最高院的人看了你的文章,想借调你一年。”

     她激动得一下午没好好工作。

     庭长骂了她两句:“路还长得很,你先把手里的案子给我弄好了再说。”

     是吧,当了公务员,人生的路也不会比别人短一截、平一点,还是得踏踏实实地“好生走路”。

     3

     在中国社会的眼光里,选择了公务员基本告别了“情怀”这一说。

     的确。

     在很多人眼里,公务员哪里来的什么情怀。要么是无趣麻木的人才会选择当公务员,要么是当了公务员就会变得无趣麻木。每天都是应付不完的酒局、觥筹交错日复一日。

     能选择这种岗位的人,能有什么信仰?

     在这种岗位待久的人,能有什么情怀?

     昨晚采访到一半,我说我们明天继续吧,我去围观一下iphone8的发布会。

     那边说,好好好,你去吧,我就不看了,一台手机,两个月工资啊。

     当下有一点愣住。

     其实对我们这代年轻人来说,拜金真的很严重。大家对于金钱的崇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热潮,天天喊着一心只想发财,日日在微博上喊有钱的男生老公。

     那么这些选择公务员的年轻人,他们拿着不高的工资,却干着一些很辛苦甚至很危险的工作,他们凭的是什么?

     采访到的当警察的男生说:

     当时进警队,面试的时候问我觉得当警察是个什么职业?我就说了,警察是一个需要情怀的职业。日常琐事和危险很磨人的,生活可不是电影里那样每天盯着显示屏飙车。

    

     没错。

     在二十多岁的年纪,面对着世界的各种诱惑,放弃灯红酒绿,选择一条相对来说沉寂平稳没有那么多花花绿绿的路,是一件非常需要情怀和信仰的事情。

     采访的另一个年轻的男生,是个检察官。

     最开始,他是因为看了电视剧才想当检察官。后来慢慢的,想做一名担起道义的检察官,就成了他的执念。前年从国内top3的法律专业毕业后,他放弃了去一所超级厉害律师事务所的机会,选择了成为一名检察官。

     平时他们的案子就挺多,一件接着一件地来,经常加班,没时间谈恋爱,工资还少。后来他去了反贪口,两年里收到了3次恐吓电话。

     去年他们大学班级聚会,很多人一边喝酒一边说自己现在月入几万。他是他们班男生收入最低的。

     说不羡慕是假的。但能让他一直坚守的,真的就是信仰。

     除了他们,我们还采访到了很多这样的年轻公务员。

     很多人都把“考公务员”当作底线,经常说实在不行也能回家考个公务员混吃等死。我们都以为公务员是最容易的选择。

     但其实公务员才是最不容易的选择。

    

     或许是厌烦父母对我们人生的安排,或许是看了太多公务员不好的文章。我们这代人,一直对公务员充满偏见。

     实际上,真正做这个选题时我们才发现,我们从未真正了解过这个职业,也从未跟那些当公务员的人好好地聊过天,我们甚至不知道国考与省考的区别。

     我们一无所知,我们就妄下定论。

     我们为我们曾经对公务员的诋毁道歉。

     在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不思进取混吃等死的职业。只有在这份职业里,不思进取混吃等死的人。

     最后采访结束的时候,我问了其中两个接受采访的男生同一个问题:

     如今你们都是怀有情怀和热血的年轻人,可是在日复一日的琐事消磨中,你们想过如何保持你们的初心吗?

     当警察的男生没多说什么,只是给我们讲了一段他印象很深刻的回忆:

     “我高中那会儿看法制频道,有个节目讲一个碎尸杀人案件。最后那个案子追了10多年终于查出来了,嫌疑人得到了惩罚。

     片子末尾,摄像给了个特别有感觉的镜头,现在我都还记得。

     那个负责案子十年的老刑警队长,握着方向盘,用沙哑的跑调的声音唱:

     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埋在,在那春天里。”

     当检察官的男生笑笑,说,你可能不信,上大学的时候我做过摇滚组乐队,也抱着吉他在酒吧驻唱过。现在的我,还是会玩乐器、会去草莓音乐节上,甚至还会自己写一些歌词。除了肩上的担子,我依然是最初的样子。我不相信我会被我的职业改变,就算被改变了,那也是成长,是必然的。

     我们问,那你能给我们唱两句你自己写的歌吗?

     他害羞地一笑,抱着吉他出来。清清嗓子,唱了起来:

    

    

    

    

    

    

    

     延伸阅读

     我那些从不买单的公务员同学

     不让自己的公务员同学买单,其实是一种理解,一种保护。

     文:张五毛

     来源:“张先生说”(ID:zhangxianshengshuo)

    

     图片来源. 花瓣网

     2006年,刚开始北漂时,同学们的工资都在温饱线以下,每次聚会都是AA制。不几年,我就发达了——月薪过万。再聚会时,我开始抢着买单。有时候刚点完菜,我就冲到前台去买单,有同学跑过来抢,我就挥舞着钱包冲他嚷:信不信我拿钱砸你?

     再后来,同学里就涌现出一大批不让他买单,他心里就不痛快的人,比如张发财,刘大钱等等。

     2010年前后,我在同学中确立了一条聚餐标准:不让公务员买单。这条标准遭到了体制内同学的一致反对,他们说我在歧视公务员。于是,展开了一场“公务员该不该买单”的大讨论。

     最后我做了总结陈词:谁也别装,你们就是工资低。同学们在一起,就应该谁有钱吃谁。你们这些公务员,踏踏实实为人民服务就好。如果你们能拿高工资,能签字买单,能天天请大家吃香的喝辣的。我们就得担心这个国家啦。

     这条规矩在我的强势推动下,执行了几年。到现在,再也没有人关注谁买单的问题了,因为大家都忙着工作,忙着养娃,聚会成了可遇不可求的事。

     2

     有位男同学叫李周到,在某省某镇做基层公务员,每年都来北京几趟,每次都不和我见面。只在火车开动的时候发条短信:兄弟,我来北京啦!这次是公务,没时间见,下次来一定找你聚聚。

     后来,又收到这样的短信,我就打电话过去质问他:你公务个屁呀,装得跟你有多忙似得,一个小科员别整得跟个大领导一样。

     再后来,李周到发短信我就不回了。我心想,既然不见,就别告诉我你来北京了!

     2015年某天,李周到打电话给我:兄弟,我在北京西站呢,你能不能过来一趟,咱俩见个面。

     虽然我忙得焦头烂额,但还是去了,毕竟快十年没见了。北京西站北广场,李周到蹲在马路牙子上抽烟,旁边蹲着一个衣衫褴褛的倔老头。

     我说,又接访来啦?

     他说,我来北京,还能干啥?一天没吃饭了,你先去给我买点吃的。

     我去肯德基买了一份全家桶。李周到和倔老头在马路牙子上吃起来。

     我问他:为啥不吃饭?

     他说:哪敢吃饭!一眨眼老头就跑了。

     我问:老头因为啥上访?

     李周到说:老头的儿子前些年和邻居打架,被人捅死了。对方是未成年人,还有自首情节,法院判了有期徒刑。

     我说,法院判得没毛病呀,有啥可闹的?

     李周到说,老头听不进去,他认为杀人就得偿命。已经闹了五年,每年都得跟着他来几回北京。

     我说,人找到了,拉上火车不就完了吗?

     李周到说,老头劲大着呢,我一个人拉不动。再说了,也不能拉,越拉他越不肯走。我说,找几个人揍一顿,他就老实了。李周到白了我一眼,说,亏你还是学律法的,动不动就想使用暴力!

     我说,那咋办?你就跟他这么耗着?

     李周到一脸无奈地说,还能咋办,就这么耗着呗,啥时候老头良心发现,心一软,也就跟我回去了。

     果然,第二天晚上,老头心一软,给李周到下了指令:你去买票去吧,咱回。

     李周到同学现在已经做了科长,但头发已经掉光,身体也开始发福,每天在朋友圈里发一些国家政策,偶尔给我发条消息,要么是吐槽工资太低,要么是感叹工作太忙。

     3

     我还有个同学叫王大海,也在某省某县做公务员。经常在朋友圈里发些工作内容。昨天在某村修路,今天又给村里装了几台健身器械,明天又要去某村开扶贫大会。

     王大海在我的朋友圈里特别扎眼,因为我朋友圈里的内容大多数是这样的:“某某高峰论坛现场”,“某某高端沙龙现场”,配图是酷炫舞台,精致茶歇;或者是“午夜自虐“,“到底要不要吃下去呢?”,配图是日本料理,麻辣龙虾。而王大海的朋友圈图片是这样的:

    

     在某村做扶贫工作。

    

     村里终于有水站啦!

     每次看完王大海朋友圈,我都会默默点赞。偶尔和王大海在微信上聊几句,他总是揄揶我:你们这些京城富豪啥时候来我们小地方看看?

     我不知道怎么回他,但在心里,我一直想说,兄弟,我很敬佩你。

     我也曾在基层做过公务员,也喜欢行走在田埂上的感觉,喜欢为老百姓排忧解难的充实。但无奈家贫缺钱,我坚持不下去,做了逃兵。

     同学群里,经常能看到某某同学升官的消息。同学进步固然可喜,但总觉得那些升官消息没有王大海朋友圈里的这些图片,来得踏实,来得感人。

     我还有个同学,算了,留着以后再写……

     4

     2015年,我和两位同学一起,在母校成立了个基金会,希望能为师弟师妹们做点事。晚上聚餐,老师们感谢我们回馈母校,几位来作陪的师兄也不吝溢美之词。

     后来,我端起茶杯说了几句话:毕业十年,如果说我们这些体制外的同学还有点成就的话,最大的成就也只是养家糊口,为家人做了点贡献。于社会于国家,我们几乎是啥都没干。倒是在座的公务员同学,你们牢记母校重托,没丢了自己专业,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为国家为老百姓做了不少事,你们才是真正为母校争光的人!

     大家以为我是谦虚,实际上,这是我的肺腑之言。我一直都认为,那些买不起别墅,开不起豪车,连出国旅游的权利都没有的公务员同学,他们才是最值得我们尊敬的人。

     你可以说他们在乎的是名,也可以说他们追求安逸,保守中庸;但无论怎么说,你都不得不承认,他们中的大多数的确是拿着极低的工资在默默奉献;他们或圆滑世故,或趋炎附势,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确为老百姓做了不少事。

     前些年,我在网上写文章,时常金刚怒目,针砭时弊。这些年,我的文字趋于平和,有读者说,张先生你变了,没有了当年激情和犀利。

     我确实是变了,但这种转变不是因为我喝过几碗鸡汤,看过几本书,而是因为我经过一些事,见过一些人,认识了一个更复杂更具体的中国。

     聚焦海外万象,展现中华文化魅力!

     关注微信公众号问牛TV(ID:wenewtv)或长按下方二维码

     带你去飞跃大地,看遍蓝星。

    

     《巨亏16亿!他们做空中国,下场却是血本无归、倾家荡产!》

     《“911”事件到底给美国造成了多大的损失?》

     《地位全球最高、工资世界垫底,中国教师的奇特境遇!》

     《再见了,日本制造!百年名企风光不再,凄凉陨落!》

     《中国方便面,竟成为美国监狱里“最高权力”的象征》

     《不爱、不婚、不育,日本“断子绝孙”指日可待》

     《别总是嘲笑这个国家,因为它的存在,中国已没有退路!》

     内容合作、商务品牌请联系牛小财 ID:niuxcai

    

     新媒体管家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牛弹琴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