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华:从北大看大学的治理
2018/12/28 6:30:00林建华 春暖花开

    

     导读: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根本事业,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外部环境的变化,学校的治理方法也应该随之做出改变。作为北京大学前校长,作为有多年高校管理经验的著名教育管理家,林建华于11月24日在知识实验室主办的第三期共生课堂上,作了题为《教育:大学的治理》的演讲,讲述一流大学治理的逻辑,和大家探讨教育的规律。学校作为一个传输知识的组织,更需要打开边界,和万物协同共生,让每个人释放潜力,发挥创造力。

     教育,是每一个人都关心的,是每一个家庭都关心的。我们通常都是从外部来看教育,从外部来看大学,那么我今天想给大家透露一些内部的信息。我想从几个观点来看大学的治理问题。

     1

     建设一流的大学

     20年前,也就是北大一百周年的时候,我们开始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这是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我们可以看见,中国的大学实际上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上面左图是在国际期刊发表的,描述的是北大科学论文的数目和科研经费的变化。

     实际上,你如果拿出大学任何一个数量的指标,你都可以看到类似的图,这个变化都是飞速的,并且应该说是巨大的。通常,这个变化应该是在10到20倍左右,就是说我们经过了20年的努力,我们科研的能力、学术的水准等各个方面应该是在10到20倍这样的一个数量级上。

     我们自己身在其中,可能感受并不那么深,但是当你在国外的同行面前谈起中国高等教育的变化,谈起中国大学的变化的时候,他们都赞叹不已,都很羡慕。

     但是这种变化,我们从内部、从职业的角度来看,它更多的是由于资源和规模的驱动,所产生出来的这种变化。

     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大家对大学和教育,有很多很多的批评。

     政府认为我们并没有能够为国家的发展、经济的发展提供足够的学术和人才的支撑

     社会公众认为不同类型的人需要不同类型的教育,他们需要更多样化的教育。那么,我们大学还不能够满足社会公众这样的需求。

     我们也可以看到现在有非常好的大学,像北大、清华、复旦、交大等,都是非常优秀的学校,但是也有很多学校实际上教育质量非常令人堪忧,特别是在西部。我们的优质教育资源是非常缺乏的,我们很难为公众提供一个公平的教育机会。

    

     那么,怎么样能够通过我们大学自身的变革、自身的治理,使之成为一所伟大的学校?怎么让中国的高等教育能够成为一个真正满足社会公众需求的高等教育?这就需要我们加强我们的内部治理,需要我们进行综合改革,来推进学校的发展。

     所以,一流大学的数量实际上并不能够代表真正大学的质量、真正大学的内涵。实际上大学更需要一种品格、一种精神,这是需要通过我们的管理来进行锤炼的。

     我们通常讲到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时候,通常是很热闹、很繁华的,实际上要真正建设一所一流的大学、伟大的大学,可能会很孤独,要耐得住寂寞。这样才是我们真正走向老百姓满意的教育的这样一条道路。要想做好大学的治理,我想我们要理解大学的内在逻辑。

     2

     大学治理的内在逻辑

     1.聚集最优秀的学者,让其充分发挥潜力

     大学的核心实际上很简单,就是人。人就是大学的核心,这里包括大学里的学者、大学里的学生。

    

     我们通常观察学校的时候,会知道有些学校的学术声誉、社会声誉很好,内在原因实际上更主要的是由于它的毕业生在社会上发挥了比较大的作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想要培养出好的学生,就要有一批非常优秀的教师,我们要吸引最优秀的学者,并且让这些学者能够充分地发挥出他们的潜力,我觉得这是大学治理最为核心的原则。

     我们可以把大学和其他机构做一个类比。一般的机构像一个齿轮箱,齿轮箱的主要功能是传动,就是要改变力的方向,或者是改变运动的速度。对于一般的齿轮箱来说,它有主动轮来提供动力,还有从动轮用来调节。

     但是大学的特点是每一个人是要释放潜力,要有创造性的。所以大学不像一般的齿轮箱,它并不仅仅是传动的功能,还要发挥它的创造力,要往外输出更多的能量。所以,在大学里,如果我们把大学比作一个齿轮箱的话,那么它的每一个齿轮都是主动轮,都要有动力。

     所以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如果说每一个齿轮都有动力的话,每一个齿轮相互协同,才能够有整体的输出。换句话说,大学这个组织,一方面要有良好的学术氛围,比如北大坚持「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要营造良好的环境和学科的布局,让每一个人的潜力都能够充分地发挥出来。另一方面,我们要有共同的使命共同的愿景,要有一个精神文化和共同的价值导向,要有制度来保证大学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基层组织是协调的。

    

     这样大学才能够真正地输出能量,才能真正成为有活力的大学。所以在大学里,我们不能只靠命令。老师和组织不仅仅是要服从,而且要通过共识,要主动作为来实现大学的发展。我想这是大学和一般组织可能有些不同的地方。实际上,现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企业和其他组织可能也都要像大学这样,让每一个人、每一个基层组织的潜力都充分地发挥出来。

     在我们整个大学的发展当中,在过去20年,我们主要是学习、跟踪。面向未来,我们要走出一条我们自己的路。

     2.培养引领未来的人

     大学要培养人,比如我们给北大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要培养能够引领未来的人。作为一所研究型的大学,我们要不断地产生新的思想、产生前沿科学和未来技术,来推动国家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那么要想做到这一点,大学必须要做出改变,这个改变很大程度上是要打开学科的边界,打开学习的边界,打开学校的边界。

     (1)打开学科的边界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传统学科,比如物理是研究物质的一般运动规律的,它可以从基本的粒子一直到宇宙。那么这里边其中的一部分就是在原子和分子层次上的,这个学科就是化学,就是说,化学是专门研究分子层次上的,像物质的性质、结构等等这些问题。当然还有数学,数学是研究数字,还有它们的空间结构等等这些方面的一些问题。这些都是按照研究对象的领域来划分的。

     实际上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前沿的科学问题和国家发展当中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都是综合的,都是涉及了多学科的,并不是按照研究对象的领域来划分的。所以我们必须要跨学科地来解决这些问题。

     所以在过去这些年,我们北大建立了很多跨学科的研究机构,坚持以交叉学科为重点来推进学校的发展

     举一个例子,下面右边图片的这个小孩是一个试管婴儿,他们家有一个遗传疾病——软骨增生,随着软骨增长,需要不断地去做手术来切除。

    

     这对夫妻还想再生孩子。但是他们只有1/4的几率可以生出不带这个缺陷的孩子。他们去过很多地方之后,最后找到了北大第三医院。

     右图里有几个学者,左边这个学者叫谢晓亮,他是哈佛大学的教授,最近全职回到北大来工作。他是一个生物物理化学家,研究生物生命体。他发明了一种测量单细胞基因组的方法。中间抱孩子的这位女士,她叫乔杰,是北大三院的院长,她是一个生殖方面的专家,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最左边的叫汤富酬,他是一个年轻的学者。那么这里面,谢晓亮发明了单细胞基因检测的技术,然后和乔杰合作,然后汤富酬把这两者结合在一起,最后完成了这样一项工作。

     (2)打开学习的边界

     我们现在面临的是一个快速变化的世界,也是一个个性崛起的时代。知识的传播和获取的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么在今天,我们要把学习和创造结合起来,要打破老师跟学生之间的界限、课堂内外的界限、线上线下的界限,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成长体验,要把老师跟学生的教学和学习的热情调动起来,这是未来学习最重要的一些方向。

     (3)打开学校的边界

     实际上,现在大学已经不再具有知识和知识创造的垄断地位了,所以我们必须要培养好人,要做好学术,我们要和各方面去推进我们的合作,特别是要融入到中国的发展当中去。

     举一个例子,下图左边也是北大一个老师,他做碳基纳米管的芯片技术。

    

     人们说大概到2025年摩尔定律就到极限了,就是集成电路就到了极限了,那么下一代估计是碳基纳米管这样的一个新技术。这个技术,北大这位教授已经做了20年了,在世界上现在还有Stanford、IBM等等几家在共同做。

     这一项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但是下一步的这个工作,就不能够由学校自己来完成了。虽然现在我们和北京市建立了联合的研究院,但是实际上这个研究院也已经不够了,需要一些大的公司来介入,才能够真正推动这个领域的发展。

     3

     学者就是大学,校长是一个环境

     现在很多大学周围的环境在变化,但是大学实际上有很多基本的价值是保持着的,是葆守的。从大学的演变过程来看,大学在一开始实际上并没有校长,也没有那么多的管理人员,它就是一个老师跟学生在一块共同探讨学术的这样一个组织。但是今天学校这个组织已经非常复杂了,所以需要校长,需要行政去做一些服务和管理。

    

     曾经有这么一个故事,大家都知道Eisenhower(艾森豪威尔)是二战时期盟军的总司令,后来他做了总统。在这两个职务之间,他曾经做过一段时间哥伦比亚大学的校长,一个军人来做一个校长,他还是有「令行禁止」这样的一个劲头的。有一次,正好是哥伦比亚大学一位老师获得了诺贝尔奖,他去参加这个庆祝会。他在台上就说:「我感到非常高兴,在哥伦比亚大学众多的雇员当中,我们这位老师能够获得诺贝尔奖,作为校长我感到很荣耀。」这个老师走上了讲台,说:「校长先生,我们不是哥伦比亚大学的雇员,我们就是哥伦比亚大学,您才是哥伦比亚大学的雇员。」

     大学要营造一个很好的学术氛围。这个学术氛围是什么呢?这个学术氛围实际上就是我们周围的人。我们希望我们周围的人都很杰出,就是优秀的人希望与更优秀的人为伍,这是一个共同的规律。我们希望我们周围的人,他们和我们自己的学科是能够互补的,是能够在学科上给予我们加持的。我们也希望我们的制度是公正透明的,是能够让我们安心地在这儿做学术的。所以,校长是一个雇员,但是他是一个关键的雇员。这里我们讲的校长不是指的校长个人,而是指这个领导和他的行政机关。

     所以我们经常要求我们的行政人员、我们的校长们要学会换位思考,要从老师的角度去思考一些问题。要有良好的心态,要甘心甘愿为他人做嫁衣裳,要学会倾听,因为明智的决定都是源于学者的,而且要宽容,因为有天分的人往往都是有个性的、很特别的这样一批人。

     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们中国的未来教育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从现在来看,我们还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但是我们要去探讨、探寻大学,探寻教育的规律,让我们能够把大学办得更好。培养人虽然是大学的责任,但是政府、社会和我们的企业也要参与其中,让我们共同担负起这个责任,谢谢大家!(本文完)

     林建华演讲完整版视频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春暖花开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