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散文】陈春花:什么才是真正富足的人生
2019/11/1 6:30:00 春暖花开

    

    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我们~

     本文由「春暖花开朗读者」 开花的树 朗读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

     中学时期,因早年李铁诚老师打成右派,才使得我在东北有机会成为李老师的学生。1981年他平反回到郑州后,20年没有见面了。

     20年后见到满头华发的老师,在一间极其普通而简单的书房里,他写出了被誉为「五四」运动以来阐述人生问题最为精辟的惊世之作《新道德经》,用心血铸成了《祭炎帝文》《轩辕皇帝之碑》《孔子之碑》等等流诸后人的杰作。正如老师所言:「我是一个孤独的人,我始终处在孤独中,但我是一个独立的思想者」。

     从郑州回来,我一直沉浸在与老师的交谈中,再看老师送的诗词作品,回想老师对于物质生活的淡然,越发了解,品格与境界是由内心的思想而丰满的。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人们突然对物质和金钱产生了过度的期望和热爱,所有人都在谈论如何赚钱,所有人都在做「创富人生」的规划,这似乎成了一种时尚、一种价值观,甚至一种境界,对此,我一向持有异议。

     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在大家的心目中物质至上的结果,因为在很多人看来,在一切需要数据化的时代,不能够用数据标价的,都是不值得关注的。

     如果这是一种潮流的话,李老师的生活方式刚好相反,他一生与金钱无关。他曾经被深圳的一家企业聘请,但是他还是选择回到书斋,以书本为生。20年后的今天,他证明了他放弃赚钱的选择的正确与价值,他说:如果我不回来,我不可能写出《新道德经》。

    

     反复吟读老师的作品,会感到一种悠然的舒畅气氛,稍做思考就会明白,我们活得匆忙和烦躁,正是我们已经缺乏这种纯粹的生活能力所致。我无法评价李老师对于名利得失的看法,但是,一个置身于经济社会的现实世界中,能够安然于自己的书房、安然于自己的思想的人,真的就足够我敬仰了。

     近来,我们一直在探讨什么是「商道」,在探讨什么样的品格是商业社会所必需的品格,争论和探讨还在继续,没有共同确认的答案。只是现在我才想到无法得到答案的原因,这个原因就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沉迷在物质世界的追求里,一个被物质文明所惯纵的人,怎么可能拥有强韧的精神呢?而没有强韧的精神的人,又怎样可以具有品格,又怎样可以具有「商道」呢?当人们不断地为了摆脱物质贫困的状态,为了过上富裕生活而拼命劳作的时候,不知不觉间我们的精神已经脆弱到了不堪一击的地步。

     当「无」成为常态的时候,人们才会对「有」感到无上的满足和感激,而「有」成为常态的时候,人们不会对「无」产生不满足感,也就决不会在内心涌动对于「无」的感激之情。我想,李老师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才会满足于书斋,满足于撰写碑文,满足于做历史与未来的对话的桥梁,也正因为此,李老师才潇洒地说「我是一个独立的思想者」。

     我知道,我们很多人都无法达到这样的心境,也无法忍受这样的简单生活,然而我相信很多人会对这样的心境、这样的简单生活心存向往。我们之所以向往,究其原因是:因为简单可以丰富,这样丰富的是富足的思想,是富足的人生。

     还记得六和集团创始人所倡导的一个观点:当你有一个馒头的时候,你一个人吃,当你有10个馒头的时候,你要让家人吃,当你有100个馒头的时候,你要让周围的人吃,而当你有1000个馒头的时候,这些馒头就是社会的了,已经不是你的了。

     他说得很朴实,但是寓意却非常深刻,品格所需要的正是这种「无」的境界,正是物质之外的精神之气。事实上,心灵的丰饶或贫瘠,不在于富贵荣华,亦不在于有权有势,而在于人的品格的高尚或者卑鄙。这种说法是源于佛教,我在佛教方面虽然知之不多,但是却和佛教有着一致的看法。

     如果用现实的流行看法,显然拥有豪宅、大车的富豪要比那些一无所有的流浪汉更受人尊敬,握有生杀予夺的权力者更受人敬畏。但是,我还是坚持应该有一种贵重的价值存在,这种价值与物质财富、权力势力都没有关系,就如佛教最先提出的这种形而上的思想体系:

     若知足,虽贫亦可名为富;有财而多欲,则名之为贫。

     仅是短短的一句话,相对于今天人们的财富观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警醒。现代佛教已完全失去了这种本来的角色,而变为形式化,人们的内心也普遍地失去了对「灵魂」的敬畏和恐惧,但是缺少了这种敬畏和恐惧,社会便沦为法律或者道德评判之类世俗的横向关系,人们心里对此也不会再有自律可言,因此看到这个世界里人们对于物质财富的狂热追求,甚至不惜铤而走险、不顾生命。

    

     对于人生来说,能够在物欲之外求得心灵的丰富是最为重要的,很多人总是为现实世界的诱惑所困惑,并不知道,在这些诱惑之外还有一个心灵的归属,还有一个倾听心灵的要求。

     记得大学的时候,读到哲学家康德的「天上有星光闪耀,地上有心灵跳动」时,心里感动不已,对于上天的敬畏和严以律己地守护心灵,不管东方西方其实都是相同的。只是现在的人却忘记了这个敬畏的感受,更加丧失了自律守护心灵的能力。日本的中野孝次曾说:「如果说是由于对神佛存在的敬畏之心赋予他们人性的品味的话,那么失去这些支撑的现代人仅只是一群肉体存在而已。」我们是否也仅是后者而已?

     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论述成为富有者的九大要素,其中之一是勤俭生活,深有触动,勤俭生活与富有的呼应,令人阵阵惊喜,至少物质的财富没有侵蚀富有者的心灵,而心灵的勤勉造就了富有。

     我到企业里,会遇到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当薪金和奖励已经去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还有什么样的激励可以让人们不断追求进步和超越?

     我们常常会建议企业以远景来做激励,但是我知道这是不够的,当物质的极限一再被打破的时候,如果人的心灵不能够放开,超越于物质独立地存在,再多的物质激励都不会有效。

     因此你常常会看到,一个员工,仅仅因为简单的原因就会离开为之付出努力的工作,很多人不愿意承认物质诱惑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但是这样的转换还是会因为另外的诱惑不停地调整。

     在中国的企业中,我也常常被问到:如果有机会我是否应该争取,不管这个机会是否符合企业的发展方向。因此你也会常常看到,一个企业家本可以带领企业稳步、持续地发展,只是因为对于机会、权势、财富的诱惑无法抵挡,企业也陷入了困境。

     近来常常遇到谈论自己的郁闷的人,其实如果从生活的物质层面上讲,他们已经相当的富有,但是看到他们憔悴的样子、烦闷的心情、疲劳的身心,我知道他们并不富有,因为这些人在内心里非常的困顿,甚至很多人每一天都在反问自己这样的生活是否是他所要的,每一天都在懊悔中度过。很多人都说今天的东西不好吃了,没有小的时候的东西好吃,结果不断地寻求新的刺激,即使这样还是不能够得到满足。这些困顿应该就是欲望使然,欲望太多反而没有了接受的能力,欲望太多使得人对于外在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占有欲,看不到自己的渺小,看不到自己拥有的东西的价值。

    

     管理者做经营不是基于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而是基于对变化和生命的恐惧,才具备做管理者的资格。

     这种基于变化和生命的恐惧,正是回归到心灵的守护,如果说传统需要传承和敬仰的话,佛教的财富观是值得尊敬的,「有财而多欲,则名之为贫」,我知道李老师是富有的,他的富有源自于他心灵的安静,来自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畏,来自于他自己一个人独自的心灵的存在。

     我本身是个很简单的人,总是希望一切回归到纯粹的方式,所以对于我来说能够单纯的思考,简单的做事就是最好的状态。这也是我一直没有离开学校的原因,因为学生可以单纯,因为学习可以纯粹,因为研究可以专一。只是我很幸运,一直可以在简单的生活中得到欣赏和支持。李老师需要固守和清贫才能够让自己思想丰富,需要孤独才能够独立思考,而我要幸运的多,我可以追求生活的质感同时可以放逐思想,我可以在人群中但是依然独立。所以在郑州20年后见李老师,我知道自己生活在一个进步的社会中。(本文完)

    

     陈春花 朱丽

     《协同:数字化时代组织效率的本质》

     长按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购买

    

     ·转载授权、演讲资讯,请联系花小蜜 ·

     微信 ID:chunnuanhuakai-cch

    

    


     - 推荐阅读 -

     点击蓝字即可查看文章

     陈春花:从一粒褚橙开始,与美好世界不期而遇

     陈春花新演讲:管理者的自我认知与反思

     陈春花最新演讲:数字化生存之道——共生·协同

     陈春花:数字化时代,迎接6大认知变化,抓住3个内涵拓展能力

     陈春花最新演讲:如何让企业有更大的生长空间?你需要学会协同管理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春暖花开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