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大论战!花费上千亿!大型对撞机该不该建?
2016/9/7 央视财经

    

     其实,2012年以来,世界一些著名物理学家就呼吁中国建造大对撞机。其中,著名华裔数学家丘成桐认为该建,他在8月底发文说,此举能吸引世界各国的科学家来中国,对我国的科技水平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但是,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却是反对的态度,并在9月4号发表文章说,建造大对撞机耗资巨大,中国正处于发展中国家,还有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超大型对撞机不是燃眉之急,目前不适合考虑。由此,科学界关于中国该不该建造大型对撞机的争议进入公众视野。

     什么是大型强子对撞机?

    

     对撞机的原理是通过产生高能量的粒子,对另一个粒子进行轰击,通过不断的提升能量和撞击次数,能够发现更多的新粒子或者粒子的新性质,从而解答我们在物理学中遇到的种种困惑。

     此外,对撞机还可以使得微观尺度上模拟宇宙大爆炸后的宇宙初期形态,帮助科学家研究宇宙起源。

     耗资千亿元的超大对撞机,在中国是否正当其时呢?

     大型对撞机论战反映科技进步

    

     有观点提出,对于普通人来说,该不该建大型对撞机这个话题似乎太过高深。但实际上,能够见证这种级别的科学争论,并在网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本身就反映时代的进步。新华社说,真理越辩越明。

     这次各方科学人物公开辩论,是一个良好的发展方向。相信这些大师级科学家并不介意公开讨论学术上的分歧。今后,重大科学工程决策必然会更加吸引公众的目光,也必然更有透明度。

     大型对撞机要让科学专业主义决定

     据估算,我们要造这个大型对撞机,大约要花一千亿元人民币,这个代价值不值呢?对此,《新京报》认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研有时就得超脱眼前的实用主义考量,经济账要算,但不能只算经济账。即便要算,有些潜在收益也别忽略。

     就像有些专家所说,大型对撞机可能带动多项技术和产业发展,比如精密机械、微波、真空、自动控制、高温超导材料等。所以,对撞机的事不像第一眼看上去那么简单,需要让科学、专业主义决定。

     讨论对撞机之前 先找到平衡点

    

     对这件事,《封面新闻》也发来评论说,丘成桐希望的是,通过前沿项目吸引人才。出发点不错,但并不现实。促进科技进步的确需要人才,但说到科研项目的成功、科技水平的进步,人才却是“必要不充分”条件。

     而站在反对一方的杨振宁,恐怕是看到了当下国内科研队伍,特别是高校当中,人才管理和考核方式还存在软肋,导致科研创新进入瓶颈,才发出“关注民生”的委婉意见。简言之,如何在“稳重踏实”和“灵活创新”之间找到平衡点,才是当下科研界突破瓶颈的关键。

     超大对撞机之争:缓步慢行 且走且看

     和讯网首席评论员李犁认为,如杨振宁所说,大型对撞机的实验作为基础研究,目前距离应用比较远,做为发展中国家有些奢侈,可以缓行。

     况且还需明确是否存在替代性或平行性实验设施的比较问题,所以,还有必要再做些比较分析,且走且看。

     你会喜欢

     京津冀又传来好消息!看病就医有了大福利?

     京津冀又传来好消息!看病就医有了大福利?

     来源:央视财经(ID:cctvyscj) 、新华视点(ID:XHSXHSD)

     本文编辑:李天路

    

    


     这事儿你咋看?↓↓↓欢迎分享和评论~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央视财经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