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正在起变化!今年最风光的委外基金,已经开始收紧了
2016/11/24 中国基金报

    

     中国基金报微信:chinafundnews

     【导读】监管趋严、发行收紧、蓝海变红海,未来基金公司的机构业务要从easy升级成hard模式了

     中国基金报记者何夕 陈墨

     委外基金,这个基金君反复报道过的话题又有了新闻,听深圳一位基金公司高管说,近期证监会在摸底各家委外基金的规模。加上新基金发行、审批收紧,委外基金这块蓝海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不少人都认为明年委外业务将进入刀刀见血的红海阶段。

     还是先科普一下委外基金是什么,老司机可直接跳过这段。说得通俗一点,基金公司的客户有两大类,一类是我们这些兜兜里钱比较少的个人投资者,一类是保险、银行、社保、企业年金等大金主,又称机构投资者。

     基金公司的产品呢也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一块钱甚至一分钱起步的公募基金,比如大家都熟悉的余额宝,这类基金信息公开透明,每天都能查到净值,还有季报、半年报、年报等,让所有人都可以看到基金的运作;

     另一类是专户基金,门槛100万、1000万、3000万等起,是高净值的个人和机构才能认购的,运作信息不公开。以前,机构投资者在基金公司投资专户基金比较多,公募基金中虽然也有机构认购,但机构占比不会太大,一只基金中的机构资金可能在30%-40%的样子,还有可能是多家机构的资金总和。

     但自从机构定制的公募基金出现以后,一家机构在一只公募基金里占比可以达到99%以上了,今年这种情况出现得尤其多,业内统称委外基金,也就是基金公司专门为这笔委托管理的资金设立了一只公募基金。

     说白了,委外基金跟个人投资者关系不大,但对基金公司的规模影响很大,对于靠管理费收入来盈利的基金公司来说,规模为王,安利来一家机构资金就是好几亿,安利一位基民才几百几千块,想想也知道委外基金为什么成为基金公司纷纷争抢的蛋糕了。

     科普完毕,接下来讲讲基金君打听到关于委外基金的一些事。

     纯通道类委外基金或受限

     基金君从深圳一家中型基金公司副总那儿听说,近期证监会在让各个基金公司报数,摸底委外基金的规模。

     据一家大型基金公司高管表示,近期市场各方对委外资金很关注,目前监管层对一些通道户的委外基金摸底,尤其是规模较大的委外基金,而主动管理类的委外基金则不受限。

     基金君又多方打听,有一些基金公司表示,确实市场有传闻说委外产品收紧等消息,不过现在还没有要求上报委外类产品情况,但是对产品募集和发行计划比较关注,更多是对产品实际状态的摸底,处于收紧和加紧控制阶段。

     委外基金有多少,目前还不能确切地统计,但有机构估算过,银行自营资金加理财的委外资金一共有16.69万亿左右,理财资金大约占到了5.17万亿,这个包括了券商和信托,如果单纯统计公募,有分析认为2015年银行委外资金进入基金行业的有一万亿,今年也有一万亿。其中大部分是主动管理的产品,纯通道类的委外基金只占很小一部分。

     实际上,基金公司也不是特别愿意仅仅成为机构资金的通道,一方面这些通道业务收费很低,赚钱效应不高也不持久,另一方面风险也比较高。基金君最近参加了一个闭门研讨会,会上北京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机构负责人说他们的委外基金都是主动管理的,没有通道类产品,其他基金公司纷纷投出了羡慕的眼光。

     发行收紧壳资源宝贵

     一方面是对已成立的产品做摸底检查,一方面对新基金的审批也在收紧。

     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日,今年发行新基金873只,已经赶超拥有大牛市的2015年全年的数据。不过,在“窗口指导”之后,新基金上报和审批有放缓趋势。上报速度方面,目前基本节奏是一个月以内不可以超过10只上报,有基金公司人士表示,该公司计划是每周上报1~2只。审批方面,基金君听说对于成立规模较大、机构占比较大的基金,监管层会重点关注。一家基金公司的人正在庆幸有两只超100亿的产品平稳过会,而另一家基金公司就没那么幸运,他们近期发行的一只规模较大的基金被监管层关注到。

     一家基金公司的人向基金君透露,有的基金公司开始“隐藏”机构的大笔资金,即在成立时规模不大,大量的机构资金在打开申赎以后再进来。

     发行在收紧,但机构委外的需求持续旺盛,已经成立的公募基金“壳”资源就变得宝贵。一家基金公司人士还表示,该公司还出现两个部门的委外资金一起争抢一只公募基金“壳”的情况,尤其是上报速度放缓之后尤其突出。

     蓝海变红海有基金公司主动退出

     事实上,公募基金的机构化趋势可以追溯到2014年下半年,数据显示,2014年的中报和年报是机构化的转折点。

     其一,机构资金总量暴增,2014年中之前,机构行业规模从来没突破过9000亿,但是2014年末,机构规模一举突破1.2万亿,至2015年底达到4.6万亿。

     其二,机构资金在基金规模的占比暴增,2014年中前,机构客户的占比很难超过26%,但是2014年底,整个行业占比不断攀升,目前平均占比50%以上。根据一家机构今年对基金数据分析,有30多家基金公司机构占比超过70%,有的甚至超过90%。

     其三,基金公司的平均机构规模暴增,2014年中之前,基金公司机构规模是100亿,就是天花板,现在平均规模是400亿。

     其四,单一基金公司最大的机构规模暴增,2014年中之前,单一基金公司最大的基金规模很难突破500亿,但现在有的基金公司的机构规模已接近4000亿。

     2014年下半年以来机构资金的持续涌入给基金行业带来了规模上的大发展,基金公司在这两年时间里跑马圈地,有资源优势的基金公司迎来了黄金发展期,但是,伴随监管的趋严,不少基金公司的人士都认为委外的蓝海已成过去式,2017年开始,将是拼刺刀的红海阶段,马太效应会越来越明显,小基金公司的生存会越来越艰难。

     一位基金公司的人士向基金君透露,在现在的形势下,公司从各角度出发,决定不再上报委外的基金。

     明年仍是委外大年二级债基或成重点

     资产荒的状态仍会持续,多数基金公司认为明年仍是委外的大年,如果说今年是公募和专户业务双丰收的话,有可能明年标准化的公募产品更受欢迎。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公募基金仍有分红免税、产品不穿透等方面优势,虽然银行委外的增速下滑但存量很大,这些资金对配置公募基金需求旺盛。

     据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监管层对商业银行理财资金的配置方向也有思路,但是这一文件没有下发。据悉,大型银行拥有配置能力,可以配置一些参与打新或者权益类资产的专户产品,但是小型商业银行、信用联社、农信社则受到限制,标准化产品允许投资债券基金,但没有明确是一级债基还是二级债基。因此这可能是明年不少基金公司转变发力方向,开始重视二级债基。

     而此前有银行人士也表示,未来各大银行会出现分化,大型银行配置方向会更多元,但中小型银行配置能力较低,限制也更多。

     基金公司在委外业务上也将更细化,有基金公司的人指出,他们已经在制定明年的战略计划,一方面跟大银行紧密合作,从客户需求出发去制定产品;另一方面要把业务下沉到地方城商行、农商行,推一些标准化的产品。

     前几天,基金君在北京听了一位基金公司机构业务总监的发言,觉得也挺有意思的,在这里跟大家简单分享一下。他认为,机构化趋势只是一个短周期的趋势,从客户需求来区分,全国社保、慈善基金等可以视为法人的理财需求,银行理财、保险、企业年金虽然是机构委托,但他们的背后还是个人的理财需求。为什么银行理财会如此快速增长?可能是公募基金在这个周期当中表现不够出色。公募基金其实最重要的两点,一点是信任,一点是业绩,当这个业绩不尽如人意的时候,老百姓自然而然的就转向那些承诺收益式的理财产品。机构化趋势会不会也是基金公司在个人投资者中信任缺失的一种表现?

     “

     中国基金报:报道基金关注的一切

    

    Chinafundnews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中国基金报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基金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