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行业的积极信号:2016上半年收看时长达近五年峰值
2016/7/27 传媒时评

     文:张广彦 来源:收视中国(ID:shoushizhongguo)

     导读:2016年1-5月,在没有特殊事件对收视进行有力提升的情况下,人均收视分钟数达到157.9分钟,高于上年同期水平,这正是电视向市场传递的积极信号。

     2016年中国经济持续疲软,在经济下行的“新常态”背景下,传媒市场整体进入低增长的“新常态”。传媒市场格局出现结构性改变,互联网在传媒市场的地位不断提升,但传统广电媒体并没有就此消沉,开始走上融合转型发展之路。

     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改变融资渠道和激励机制,创建新型平台,创新盈利模式,探索“互联网+”与“TV+”的契合点。寒冬之下,跨界融合、开放共享成为破局之道,以此适应传媒市场的“新常态”,并实现各类媒体的发展共赢。

     本文基于CSM媒介研究2016年1-5月所有调查城市收视调查数据,对2016年前5个月全国电视受众的收视行为进行简要分析,梳理电视这一传统媒体在“新常态”景下的收视变化。

     观众规模与忠实观众稳定,收视总量企稳向好

     近年来,新媒体快速崛起,从渠道、用户、市场等方面对传统媒体形成了显著的分流。从收视时长的长期变化上来看,2012年以来全国电视受众人均收看时长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

     令人可喜的是,2016年1-5月,在没有特殊事件对收视进行有力提升的情况下,人均收视分钟数达到157.9分钟,高于上年同期水平,笔者认为这正是电视向市场传递的积极信号。

    

     从近年来电视观众规模和实际观众的收看时长变化我们也可以看到市场回暖的迹象。2012年以来,电视观众的规模大约以2%的速度逐年流失,而2016年前5个月,观众规模基本维稳。

     实际电视观众的收看时长在2014年达到近年来的峰值255分钟,2015年虽仍保持高位,但较上年同期有所回落,2016年一改颓势,追平了2014年的实际观众收看分钟数。日均观众规模和忠实度的稳定再次表明了电视的强大生命力。

    

     分周走势稳中有升,全天延续扁平化趋势

     从2016年1-5月分周的人均收视时长上看,春节期间仍是收视量最高的时期,其较2015年春节收视有所提升;除去春节影响,前5月相比往年收视明显提升的是第3周至第4周,分别比上年同期提升了9.1分钟和8.8分钟。

     总体而言,分周收视与2015相比基本相当,电视收视总量企稳向好 。

    

     随着新媒体对电视观众的注意力争夺加强,观众对电视频道和节目的选择也越来越个性化、碎片化,近年来收视曲线呈现出“坡度”放缓的“扁平化”趋势。对比2016年与2015年同期的全天收视曲线可以发现,白天9:15-18:00左右的非黄金时段收视均有微小的提升,特别是下午15:45-17:00时段提升了0.3个百分点左右。

     反观18:30-23:00这一传统意义上的高峰时段,受“一剧两星”、“一晚两集”政策的持续影响,21:15之后这一原电视剧播出第三集的时段收视依然持续下跌,21:30-22:00跌幅达到0.6个百分点,如何提升第三集时段收视仍然值得思考。

    

     45岁以上观众收看倾向强,年轻群体注入新活力

     分析2016年的观众结构特征, 25-54岁观众占到了总体观众的51.5%,是整个电视收视市场的中坚力量,其中45-54岁观众占比最高,达到21.5%;从观众集中度来看,45岁及以上的观众收视倾向性更强。

    

     考察不同年龄段观众的收视时长历年变化,可以看到35-54岁的中年观众电视消费时长逐年下降,值得注意的是,45-54岁人群作为电视的主要受众,2016年1-5月其收看时间的降幅明显放缓。

     作为电视市场收视主力军的55岁以上观众群体,收看时间较往年稳中有升, 65岁以上的观众其收看时间也有所增长。此外,年轻观众有所回升,这或与传统电视媒体积极转型升级,用“TV+”拥抱“互联网+”的积极成效。

    

     -END-

    

     长按二维码 免费关注 传媒时评 微信公号

    

     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阅读原文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传媒时评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