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体制内的媒体,留不住市场化的人才
2016/8/3 传媒时评

     文:郭全中 来源:全中看传媒(ID:gquanz123456)

     原标题:体制内为何留不住市场化人才

     近几年,耳边频繁传来传统媒体骨干离职的消息,而最近更是有不少在传统媒体有较多决策权的高管频频离职。

     先是长江韬奋奖获得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王晓晖辞职申请被批准,后是北京广播电台台长席伟航辞职被批准,再是山东广播电视台副台长、山东卫视总监闫爱华辞职被批准。

     而近日更传出了东方早报社长兼澎湃新闻CEO邱兵正式离职澎湃新闻的消息,毫无疑问,以“邱三篇”而闻名于传媒业大江南北的“邱澎湃”的离职在业界引起的震动更大。

     毕竟大家都还清晰记得2014年7月23日在澎湃新闻创刊时,由邱兵亲自操刀的《我心澎湃如昨》是何等的激情万丈,他也确实在不长的时间内把澎湃新闻打造成了闻名全国的时政新闻原创网站的标杆。

     当很多人都认为邱兵会在体制内更受重用并快速提拔时,他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离开,离开了刚刚满2周岁就已经名满天下的澎湃新闻,而选择投身到内容创业的热潮中。

     我们不得不问,邱兵等人为何选择离开服务了几十年、培养了自己也取得了较大成就的体制内媒体呢?

     急剧衰落的传统媒体且转型难以看到出路

     毋庸讳言,在受众流失、广告主流失、骨干流失、影响力下滑四重因素的共同推动下,传统媒体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体制内市场化能力较强的高管们也想通过各种努力来延缓这种衰落势头甚至实现有效转型,但是观念、体制等重重桎梏却令他们清醒地认识到:成功转型难于上青天。

    

     其实纵观国内外的传统媒体转型实践,即使在传统媒体纵横捭阖无敌手的默多克在向互联网转型时也呼唤奈何,更不要说其他传统媒体了。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有能力的高管就会这样告诉自己:既然改变不了传统媒体的航向,改变自己的航向倒是更容易些。

     体制制约是根本原因

     首先,员工持股制度难以进行有效安排

     传统媒体转型的方向是互联网媒体,澎湃新闻的路子无疑是对的,在澎湃新闻设计时,其也按照互联网的发展要求设计了员工持股制度和引进战略投资者,但是后来由于外部环境变化而导致这些良好的制度难以实行。

     其实,即使澎湃新闻实行了员工持股制度,但是按照现在的管理办法,重点新闻网站在上市时也不允许员工持股,员工持股必须予以清退,这也导致了国有传媒单位的员工持股并没有良好的退出机制,所能享受的则是分红或者卖给其他股东,则所谓的股权“金手铐”的成色自然就大打折扣。

     而自己出去创业,则不仅一开始就拥有实实在在的股权,而且拥有灵活且丰富多样的退出机制,何乐而不为呢?当然,自己创业的风险会更大,但是最起码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远比体制内要好。

     其次,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

     不得不说,澎湃新闻刚创立时所能够获得的报道空间和环境远非今比,如果澎湃新闻晚2年创立,很大可能难以取得当今的成就。与其辛辛苦苦做高风险的新闻网站不如去做更为轻松的内容创业吧?

     第三,机制更为死板

     虽然当前党和政府大力鼓励和支持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但是在实际上不少媒体越来越机关化,“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错多”的现象开始多起来了,在这种情况下,有能力的人与其在体制内空耗生命倒不如到体制外拼搏一把,万一成功了不仅能够解决采取自由更能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不得不说,基于对未来预期的无望,对体制机制的失望,市场化的有能力的人会更多地投入到市场创业的大潮中去,而体制内的单位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相关阅读:

     为什么澎湃有154个广告主却依旧过不好两周岁生日

     文:张二哥 来源:张口旧说(ID:zhangkoujiushuo)

     回想起澎湃靠着几篇重磅的时政新闻稿在全国一炮打响,号(zi)称中国时政新闻第一的澎湃整整存在了两年,但即便一夜之间拥有154个广告主,澎湃依旧过不好2周岁生日。

     首先,澎湃新闻(包括澎湃新闻的微博)定位不符合大量商业广告进入。

     任何东西都有它的两面性甚至多面性,制造了多个时政类新闻的“爆款”之后,用户对澎湃的印象也停留在时政新闻上而澎湃新闻的微博也将这一特质延长,利用微博这个大话筒,这种形象深入人心。

     这样的结果是一旦商业广告进入,澎湃的直言、正气的形象会受到质疑:企业(明星)给你站台,你就不可能保持新闻的客观(尽管很难有客观的新闻),尤其是在目光如炬的微博粉丝眼里。

     其次,澎湃过生日的方式延续了其传统的盈利方式。

     成立两年,澎湃的盈利模式依旧是做广告,这种方式其实跟澎湃的出身——东方早报以及成千上万的纸媒并无二致,无非报社把文字放到了app上,以前报纸接到的硬广和软文被搬到了app上来,澎湃靠重磅新闻换来的全国可观数量的用户还静静躺在数据的后台,用户的资源价值远远没有被开发。在用户价值开发这方面,界面做的已经超前了。

    

     澎湃新闻微博发的154张黄色海报,其实是将广告换了个地方而已,完全不会关心粉丝是否喜欢是否反感是否接受,澎湃的160多万粉丝被消耗了感情和关注度,要命的是,对自身品牌造成的伤害。

     还有一点,在连续发了154张黄色海报之后,澎湃试图将得罪粉丝的行为再度变成一次营销,将刷屏变成一个梗,“不成功便成仁”,正反都是博眼球,但还是没成功,不是装逼失败,而是粉丝不买账。

    

     澎湃新闻的“卖萌回应”

     张二哥认为,能形成刷屏且不反感的,只有朋友圈能做到,毕竟相比微博,朋友圈刷屏的前提是用户自发和认同,并且被刷屏的反感只能转移到用户身上而文章本身是无罪的。

     这样看来,澎湃的154张黄色海报用了错误的做法放在错误的平台上,如果是154个企业/个人而非澎湃自己主动发送,这样会是另一种相反的效果。

     -END-

    

     长按二维码 免费关注 传媒时评 微信公号

    

     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阅读原文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传媒时评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