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创作指南
2016/10/20 传媒时评

    

    
文:和菜头 来源:槽边往事(ID:bitsea)


    

     ● ● ●

     公众号创作指南

     十一之前在《得到》写了一篇鼓励大家都来写作的文章,许多人因此开设了微信公众号。在写作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关于微信公众号的问题。作为一名公众号长年写作者,我按照自己的理解回答一下各位的问题。

     1. 微信公众号应该如何排版?

     回答:参考《微信公众号的格式》,这是我在2014年写的旧文了。当时都还没有回复和赞赏功能,连阅读计数器都还没有打开。三年之后,情况有了许多变化。比如说现在有了大量微信排版编辑器,可以为文章增加各种标签、小标题和分隔符;再比如说微信公众号的生态里也发展出了所谓的“微信体”,用诗歌的段落形式加表情包写作。

     但我还是坚持认为,不要在表现形式上浪费太多时间,而应该专注于写字本身。毕竟,大家都是写作的业余爱好者,能把文章完成就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况且写文章本身才是大家最早出发的目的。要知道,你太容易在某个编辑器里东试西试,随随便便就消耗掉一整个宝贵的晚上,却连一个字都没有写。

     2. 如何拿到原创标识、评论权限和赞赏?

     回答:我不清楚微信的运作机制。在早期,的确有过邀请制,但是这早已经是过去时了。从读者的反馈上来看,有两三周就拿到这些权限的,但也有写了一年也没有任何动静的。所以,我猜想后面可能是有一套算法,根据账号发布内容的原创程度,更新频次,以及阅读和互动数量,判定一个账号的内容是否有价值。

     如果我猜测的是正确的话,想拿到这些权限除了保持原创之外,在早期要主动分享内容到群组和朋友圈,尽可能让更多人看到,并且帮你点赞。机器大概永远也不能识别文字本身的质量,但是,机器可以从读者的行为上判定一篇文章的价值。就像是我,受欢迎的文章可能在几个小时之内达到10W+以上的阅读,但是较为艰涩的内容可能一周之后也只有两三万点击,这是非常清晰的事实。

     3. 如何增粉?

     回答:如果我告诉你说“请先专注于写作本身”,估计这话你不爱听吧?嗯,你觉得遥远的路途可能是最近的,而你以为的捷径可能是最遥远而痛苦的。你最早渴望获取的,未来一定会成为你痛苦的负担,想要摆脱却又不能。你总是会为你所贪慕的事物所绑架,最终分不清楚自己的本来面目。

     好吧,你在微信写作的话,要永远记得一件事情:微信是基于人际网络的通讯产品。因此,它的传播规律和微博、BBS这样的媒体式传播不一样。你在微信公众号做任何动作,都会如同水面上的涟漪一样,透过层层人际关系一圈圈向外传播。所以,对于新手而言早,最早的读者就是你的亲朋好友。如果你的文章能够打动他们,他们愿意为你分享到微信群或者朋友圈的话,那么,你的文章就会进入到新的社交圈子,并且逐层向外传播,从而为你带来新的读者或者关注者。等你有了这样的初始读者群,增加新读者的方式会有很多,届时这些方法会主动来找你。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永远不要忘记在文章的最后写上一句话“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我的公众号”,并且附上你的公众号二维码,鼓励读者长按二维码添加关注。这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但是做和不做之间的区别极大。因为懒是人之天性,如果你不发出明确的要求,不提供快捷的操作方式,那么别人就永远不会动一下指头。你想要得到更多读者,那么,你就要明确地告诉别人:请加我。也许每篇文章因此而来的人并没有几个,但是一年下来这个数字会很客观。在微信增加读者这件事上,一夜暴富极为少见,你能争取的是细水长流。

     4. 如何减少掉粉?

     回答:首先,你要试着接受一个微信公众号写作的基本事实:只要你发内容,就一定掉粉。人性总会让我们顽固地相信那些静态的概念,我们喜欢数字增长,而且认为数字增长就是每日每项数据都在增长。但写了那么多年微信公众号下来,无论是我个人的账号还是他人的账号,读者数量的增长从来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任意一天里,有新增的读者进来,同时有读者取消关注离开;在任意的一段时间里,有些日子读者数量是在增长的,而有些日子读者数量则是在下跌的。

     放心,你没有错做什么,甚至也没有写错什么。人们取消关注,有时候只是因为心情不好,有时候只是因为觉得你的更新打搅到了他,而不是因为你的内容有什么问题。人们来了又去,数据每天涨涨跌跌,这个动态的过程会一直维系下去。而你需要关注的仅仅是:那些每天、每周都来看你文章的人是否依然在增长?因为他们是你的死忠读者、近卫军团,在你真有好内容提供的时候,他们会爆发出惊人的传播效率。而在平时,他们还愿意来读就好,甚至点不点赞,回不回复都不重要。至于说那些路过的读者,他们来得也轻易,去得更轻松,不要因为他们带来的数据波动而难过或者狂喜。

     如果这能让你感觉好过一点的话,下面我贴一张近期每天取关我的读者数量统计:

    

     人生也好,写作也罢,从来都是长程跑。所以,你无需为短跑运动员的来来去去而太过在意,因为,他们注定不会和你同路多长距离。甚至我要告诉你:他们之所以来,完全是个误会。

     5. 微信公众号的红利期是不是已经过去了?

     回答:你究竟想干什么呢?你是想写点东西,还是想要在微信公众号里扬名立万,甚至打算在这里创业?如果是前者,红利期是否过去了和你没有一毛钱关系。因为你选择写作这件事情,是作为一种业余爱好,为了放松自己紧绷的神经,为了理顺你的思路——当一件事情你可以条理清晰地写下来的时候,你多半也已经考虑清楚了。甚至是为了证明你的存在,因为许多人和许多事从你身边匆匆经过,如果不记录下来的话,你所有的经历会随风而逝,消失在记忆深处。而在那些人和那些事经过多年之后,你的文字依然还在,记录了你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的痕迹。

     如果是后者,让我们明确两件事情:

     1.写作和任何行业一样,只有进入前5%才会有出名的机会。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想在写作上博取关注甚至是大量收入,那都是完全无望的事情。想一下就能知道,为什么你在自己的行业里做到全行业前30%都不可能,换了写作,你陡然之间就不同了?就可以迅速突入前5%?你当写作是什么了?起点几十万作家,超白金作家不超过20个,写作的专业领域内竞争一点不比金融行业的竞争轻松。

     2.迄今为止,微信公众号里依然缺乏足够多优秀的内容。红利期隐藏的含义是:哪怕我写了一手垃圾文字,也能够在短时间获取足够多的关注。优秀的内容从来不会被错过,而且违背了你看到的任何创作铁律。还记得描写远洋航船上残酷的谋杀和内斗的那篇文章么?它的长度超出了所有微信公众号写作指南的建议,没有用“微信体”,没有表情符,没有卖萌,但是它依然是所谓的爆款文章。有没有红利期,这样的内容都会受到欢迎。

     最后我想说的是:人人都想轻轻松松获得流量,于是,所有网上可能的流量洼地都会被发现,然后被填平,获取流量的成本会拉升到平均价格。而所有轻轻松松获取到的东西,最后也会轻轻松松溜走。人们不会爱上没有付出过任何代价就能获取的东西,别轻易让你自己的内容贬值。

     6. 我应该写点什么?

     回答:万分感谢!终于遇见一个和写作有关的问题了!在每一天的生活里,你总能遇见你想要和人分享的事,你也总能遇见你想要和人讨论的话题,你也总能遇见瞬间占据了你全身心的情绪---悲伤、狂喜、愤怒、忧伤、幸福、妒忌、性欲、饥饿感......总之,你活在这个世界上,就不免被这个世界所触碰,你很自然就会有所感触。这些感触你总要表达出来,除了聊天、微笑、吵架、咒骂,你现在多了一个选项,那就是:写下来。

     许多人对写作有各种错误的成见。认为写满1500字以上才是写作,认为必须要像个作家那样遣词造句才是写作,认为必须笔下言之有物必须文笔精致漂亮才是写作,甚至认为必须用钢笔和稿纸坐在灯下喝着咖啡写硬笔书法才是写作。这些倒霉的成见都集中在写作的外相上,和写作本身没有任何关系,只不过是想着扮演一个心目中作家的样子罢了。

     什么是写作?这可能就是你所见过的最早的写作:

     儿子,妈妈去上班了。午饭在冰箱里,你起床以后热一下吃。妈妈。

     X年X月X日

     觉得不是?那你想象一下:有一本书,打开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全是这样的留言条文字,记录了一家人十年里所有的留言条。你可以从中获悉在这十年间他们家发生了什么事情,人和人之间的感情变化,新养了只猫或者换了部新手机。在我这里,就是《生日快乐,和菜头先生》系列。

     或者这样写在墙上的文字:

     小强你个打小报告的王八蛋,有种放学别走!

     这就是很好的一个开头,有明确的事件,有强烈的情绪,以及足够的悬念抓住人继续看下去——放学究竟堵住了对方没有?打起来没有?在我这里,就是《国足球迷欠我一个道歉》这样的文章。

     极为复杂和精巧,充满技巧的文章,在一开始都从一个简单事件,一种简单情绪发展而来。重点在于,你需要立即写下来,哪怕只是几个句子,也要抓住那一刻你的想法,你的情绪,立即写下来。而不是等到专门的时间来做“写作”这些事情,坐在凳子上磨屁股,等待灵感的降临,等着自己想出某个主题......

     好了,12:16了,我感到很饿,就到这里,就先写到这里吧!下课!

     ● ● ●

     公众号创作指南(续)

     昨天的文章《公众号创作指南》发布之后反响非常热烈,访问量应声下跌50%以上,这让我确信自己是真的写了有价值的文章。因此,今天继续。如果访问量再跌50%以上,明天还有第三篇。

     7. 去哪里找文章的题图?

     回答:许多人都问过我这个问题,其实你们距离正确答案只有今天文章配乐标题那么远。网上有大量的图库,其中有相当数量是免费图库。所以,只要把问题换一下,提交给搜索引擎,很快就能找到一批答案:国外免费图库。这里,我想额外提醒几件事情:

     (1)虽然在这个国家的互联网上,一贯盗版横行,内容农场泛滥,但我还是希望你能够尊重版权。尤其是图片版权,摄影家比不文字工作者,他们的署名权更容易遭到忽略。可以参考我的公众号,在每篇文章的结尾都要为摄影家署名,而且标注授权状况。别的人我管不了,但是既然许多人宣称是看了我的文章,受到鼓舞才开始写作,那么,也请遵循《槽边往事》同样的版权态度。

     (2)如果可能,请去查一下“创作共同协议”,了解一下CC0协议的含义。事实上,根据CC0协议反向查询,可以找到更多的免费图片资源。也请记住一点:愿意声明作品遵循CC0协议的摄影师,他们等于是放弃了自己作品的一切商业利益,免费把资源贡献给互联网。所以,你引用了他们的图片,为他们署一下名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3)使用国内摄影师、画师的作品之前,最好征得他们本人的同意,尤其是在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上看到的图片,不要贸然直接下载了就用。如果觉得和人打交道太麻烦,一来一去索要授权太浪费时间,你可以使用网上正规的免费图片库,或者在有了收入之后像我一样在www.shutterstock.com直接购买。

     最后,提供几个图库(最好自带梯子):

     http://stokpic.com/

     http://pixabay.com/

     http://finda.photo/

     http://unsplash.com/

     http://www.gettyimages.com/

     8. 为什么找不到我喜欢的歌曲给文章配乐?

     回答:首先,给文章配乐并不是必须的。在Blog时代里,就打开文章是否自动播放音乐,曾经掀起轩然大波。总体上来说,配乐对于读者的阅读是一种打搅。而且,给他们增添了不必要的负担---为了听音乐他们不得不戴上耳机,或者找一个较为安静的地方阅读。此外,每个人的音乐品味并不相同。你之蜜糖,彼之砒霜,你总不想因为自己贴了一首《老司机带带我》,造成读者取关吧?

     需要说明的是,微信公众号里能够引用的音乐来自QQ音乐,毕竟都是腾讯旗下的企业嘛。所以,你能选取什么曲目,取决于QQ音乐的曲库是否已经收录。所以,经常会发现你在虾米或者网易云音乐里喜欢的歌曲,却无法在微信公众号里引用的情况。同时,因为QQ音乐和其它音乐网站有协议,所以在QQ音乐里可以听其它第三方音乐网站歌曲,但这些歌曲并没有进入QQ音乐曲库,也就无法在微信公众号里引用。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因为音乐授权是根据不同国家不同地区进行,所以你在微信公众号里贴的音乐,海外用户很可能无法收听。

     当然,也有人一再表示过:可以通过下载音乐,然后在微信公众号上传的方式解决QQ曲库没有歌曲的问题。这里我要预先警告你:如果你的微信公众号有朝一日读者众多,而且你有盈利的行为,那么音乐公司可以直接起诉你。你别忘记了一点:之所以能在微信公众号引用QQ音乐的曲库,是因为QQ音乐已经替你支付过了音乐版权费。而你自己上传的行为,未经任何授权,是标准的盗版。

     之前,我为了能够在《得到》APP的专栏里使用小河的《无爱》,为此专门联系了他的团队,支付了版权费用。但在国内,索要授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了在公众号播放一次万有青年旅店的《杀死那个石家庄》人,我联系了他们的经纪人,按要求发出了E-mail,但是三个月已经过去,至今石沉大海。

     10. 作为普通人,我是随手写写就好,还是写专业比较好?

     回答:这是那个《小马过河》的故事。

     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就像我这样,结果你也看到了:写了十几年,才终于勉强达到畅销书作家的及格线,而且头发已经几乎掉光了;写某一个专业领域,像李笑来那样,结果你也看到了:在《得到》没有2个月,谈如何实现财务自由这一个话题,吸引了超过7万以上的付费用户,销售额1400万元人民币以上;就写一个主题,像南派三叔那样,结果你也看到了:《盗墓笔记》系列小说销售过千万,电影票房过10亿,就连衍生内容而成的网剧《老九门》也产生了100亿次以上的播放,成为今年暑假的网络剧王。

     这就是在写作上博和专之间巨大的差异。但是,现在我可以告诉你一个好消息:这些事情和你没什么关系。

     我一直在谈的是普通人在业余时间搞创作。在我看来,对于普通人来说首要的问题并不是创作上的博和专应该如何取舍,而是如何才能动笔写下第一个字;能写下第一个字之后,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才能在其中发现乐趣;能够发现乐趣之后,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能够变成一种可以长期实施的习惯。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我更支持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生活小事、心情感悟、读后感、观影笔记都没有任何问题,因为有趣,所以可以持久一些。如果写专业文章,很可能写了几篇就立即放弃了,原因是感觉到像是回家之后还在加班。、

     如果普通人致力要写出一点名堂,自然是选择精专一点比较好。因为想走得更远一些,就势必要考虑写作的社会价值。对于读者而言,他们更喜欢所谓“有价值”的内容,简单说就是“有用”的内容。所以,哪怕是一个公众号专门只谈做饭做菜,只要保持更新,最终也能吸引到一批读者,也有商业化的可能。但是,今天谈电影,明天说种花,后天写手机测评,读者就会无所适从,不知道应该怀着什么心情期待你的什么内容。从人性的角度来说,大众讨厌不确定性。

     不要拿我做例子,我属于极小概率的意外。人们喜欢的是我这个人,而不是文章。谁也不知道我明天会写什么,这是我多年坚持任性赢得的特权。家家都需要一个不那么循规蹈矩的远房亲戚,主要用于娱乐和教育子女。

     11. 我应该在什么时间更新?

     回答:各种微信公众号写作秘诀都会告诉你:每天早8点、中午12点、晚上20点三个时段都是微信的阅读高峰,所以,在这三个时段发文章是比较稳妥的方法。这个方法是正确的,唯一的问题是:知道它的人太多了,按照它做的人也太多了。试想一下,你每天订阅号提醒最多的时候,是不是这三个时段?各家都在这三个时段发文,于是你作为读者,在这三个时段里会看到许多公众号同时更新,那你看谁不看谁呢?

     三个黄金时段阅读的人数达到峰值,但是发文的公众号也达到峰值,彼此淹没。因此,我觉得在早期你不需要考虑太多,无论是高峰发,还是错峰发,都不重要。只要你别在睡觉的时段发,别因为骚扰到别人而被取关,任何时间你想发就发。而你在发完之后,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的后台统计,看到你自家的读者的阅读习惯,了解他们大多数人更喜欢在什么时间段阅读,那么你就定下那个时间段,尽量在时域内发文。就像是发球和接球一样,形成习惯之后,读者有固定期待,你也有了固定发文习惯。

     许多人给我留言,告诉我说“我已经坚持每日更新了XX天”。停!不要那么做。不知道你注意到了没有,哪怕是父母子女之间,离家上学的时候父母天天念想,打电话随时问短假期回不回来;但是,要真的回家待上一个星期,父母就会变脸,整天从头到脚数落你。你还是你,父母还是父母,为什么会有那么大变化?没有别的原因,天天见面,难免生厌。更新频率不宜过高,每日一更对于写作者来说压力很大,对于阅读者来说压力更大。有相当一部分微信读者是所谓“小红点强迫症患者”,看到小红点不点开就浑身不舒服。你每天一更,等于每天给他们增加了一次劳动量。他们嘴上不说,但是心里难免会对你产生厌倦。

     以我的个人经验,只需要你能做到每周两到三更,你的读者就会感觉到“作者好勤奋啊,随时都看到有他的新文章”。对于读者而言,这个频次就等于是日更。而如果你真的日更,读者的心态就会迅速变成:我看的都没他写的快,这人哪儿来的那么多废话啊?相信我,你就算是李白转世,日更也会让人觉得无比厌倦。一旦你的名字下有一堆未读数字,那么读者打开的机会也就越发渺茫--反正看不完,让他继续啰嗦吧。

     12. 我应该在哪里开通微信公众号?

     回答:请千万不要使用百度搜索!请直接访问官方微信公众号平台注册:

     mp.weixin.qq.com

     我看到留言里有读者说,通过百度查找了一家公司,交纳了388块钱注册,然后就没有下文。不要用百度,不要用百度,不要用百度!注册一个新的微信公众号是免费的!是免费的!是免费的!微信公众号唯一需要交钱的地方,是每年的认证费用。作为个人账号,目前微信没有提供认证入口,所以也就不存在认证费用。一旦你让别人帮你注册,使用了别人的手机号、身份证,由于微信没有过户功能,所以,万一哪天你大受欢迎,这个账号根本就不在你上,那就是个彻底的悲剧。

     好了,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那么快,一转眼又到了吃午饭说再见的时候。今天就写到这里,祝你午饭愉快!

     ● ● ●

     公众号创作指南(再续)

     本文为《公众号创作指南》系列的第三篇。

     昨天在《公众号创作指南(续)》里说,如果续篇的阅读量再次下跌50%,那么今天会接着更新第三篇。截止今天上午11:00,《公众号创作指南》的阅读数是69955,《公众号创作指南(续)》的阅读数是35370,下跌幅度达到50%,写作条件触发,所以有了现在这一篇。

     提供这些数据,是因为在数据里隐藏了一些写作的真理。当我连续就某一个主题更新的时候,关注的人数每篇下跌50%,简直已经成为了一个规律。如果按照这个比率跌下去,我更新到第17篇的时候,读者就只剩下我一个人了。当然,这样的事情并不会发生。因为再往后,愿意阅读的人数会稳定在某一个水平线上。要我猜的话,这个数字可能在5000-10000人左右。从10万+到5000人,中间发生了什么?是时间。

     你看啊,哪怕是阅读那么简单的事情,连续同主题阅读,都会导致读者对半减少。在写作上更是如此,一万个人动了想写的念头,真正动笔的不会超过3000人。在动笔的三千人里,能写第二篇的不会超过1500人,能写到第三篇的不会超过750人。所以,哪怕文笔再糟糕,如果你写得足够久,最终也能进入极小的一群写作者中去。时光的伟力会把大多数人冲刷殆尽,留下非常有限的幸存者。

     不单是写作,在我们认为竞争激烈的所有领域之内,类似的法则都在起作用。真正意义上的竞争并没有那么多,真正意义上的竞争对手也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多。能够穿越时光的瀚海,站到你面前,值得你拔刀相向的人,很可能不超过一掌之数。如果你觉得人太多,那只不过是因为你做得还不够久,都根本不用谈你做得好不好。

     我鼓励写作,鼓励原创,原因就是希望你能体会一下这种时光冲刷的感觉,体会一下领先者的孤独感。当你目睹周围的人一个个放弃,一个个消失,你对“做事”这两个字的理解会和之前完全不一样,你对“成功”两个字的理解也会变得有了重量和质感。和其他的方式相比,写作的成本最低,不用付出多少金钱、时间、感情上的代价,你就能体会到这一切。

     这是我想和你谈的第一点:持续创作,时光会帮你消灭99%的对手。

     如果你是从第一篇写作指南读起,一直读到现在这一篇,那么我想你应该承认一点:虽然标题上我是在谈写作,但是其中的内容完全可以应用到写作之外的领域。你我也会承认,这个系列的文章所提供的价值可能超过之前许多篇10万+。但是,我们同时也都看到了数据在一路下跌。因为很多人看一下标题,认为内文和自己完全无关,就关闭不看了。即便点开文章进来,他们也只是匆匆一眼,拖到最后看看评论,根本没有发觉内文中有价值的部分。

     这个事实告诉我们两件事情:

     一、你没有你认为的那么重要。即便我写了那么多年,赢得了些微的名声,但大多数人也不是每篇必看,即便看了也未必认真读。而且,你写的越是认真,读的人也就越少。文字也好,其他我们进入他人生命的方式也罢,只是他人每天面对的无数事物中的一件罢了。所以,我们不必在自己身上集中太多的心力,太过在意自己的行为所能取得的成效。每篇跌一半阅读为什么我还在写?因为我觉得这是有价值的事情。这不需要任何人的认可,只需要我自己的认同。所以,我写我的,并不寄望所有人都来看。

     二、大部分时候,你所做的事情价值都被低估,你的行事方式都不被认同。这实在是太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人们对你做一次判断只需要5秒钟。而且,能得到这5秒钟已经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吸引别人进来读你的文章,你手头拥有的只有一张题图,一个不超过10个字的标题。它们加起来可以让别人为你停留2秒,决定是否要打开文章看看。一旦打开,你还有3秒钟时间,别人草草扫一眼就已经下了判断。所以,在技术上你应该去考虑如何拟定一个吸引人阅读的标题,一张能抓住眼球的题图。但是,在价值上你应该服务于你自己,和极少数能够理解你,并且愿意为你花时间的人。因为只有真正认识你价值的人,最终才会成为你价值的一部分。这句话有点绕,希望你能看明白。

     这就是我想和你谈的第二点:创作时应该忘我,忘我时应该爱人。

     在这个系列的文章中,我其实已经向你展示了“筛法”。写作不是一件大多数人感兴趣的事情,所以,三篇文章下来就可以筛掉75%的人。剩下的人要么对写作真的感兴趣,要么真的对我有兴趣。许多人非常在意流量和数字,巴不得篇篇都是10万+,就像商家天天打折促销,恨不得店里天天挤死人。可是在我看来,创造10万+只是一个纯技术性问题,在任何时候,只要自己想去做这个数量,就一定能够找到办法实现,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人民群众的G点来来去去就那么几个,挑逗的手法也就那么几种,总能让一大群人跳起来。

     但是,真正难得的是那筛出来的25%。那些漂亮的数量,如同浮云来去,也如同浮云一样毫不粘连,说消失就消失了。但是,筛选出来的这25%却总能常伴左右。所谓的口碑,所谓的人气,所谓的影响力,都需要依仗这部分人。而那75%的人,当你急速兴起的时候他们会依附过来更多,从来不至于缺乏;当你遽然下跌的时候他们逃离得比谁都要快,从没不会有任何残留。想明白这个道理,你看待数据的方式就会理性健康得多。每天来阅读你文章的人哪怕只有10个人,只要这10个人都在,强似你单日拉进来1000人。因为那1000个人会在未来的一两个月里消失殆尽,但那10个人还在,因为那10个人而来的人还在。

     这就是我想和你谈的第三点:除了自己之外,想清楚你是为了谁写作?人数和人数并不相同,要坚持筛法。

     好了,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那么快。Q师从昆明来看我,我要和他去吃午饭了,下课!

     -END-

    

     长按二维码 免费关注 传媒时评 微信公号

    

     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阅读原文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传媒时评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