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蔡徐坤?
2019/2/25 17:09:19 传媒时评

    

     文丨谷雨来源丨骨朵网络影视(ID:guduo)

     “再造一个蔡徐坤。”

     “蔡徐坤不可复制。”

     两种声音,自开年两档选秀综艺播出起就愈演愈烈,双方互不相让。实际上,去年下半年《青春有你》宣布播出消息时,两种态度就已经彼此纠缠。无疑,经纪公司和平台方对选秀IP的超高热情,显然是这场争论中最具资本的参与者。

     不过随着前几日蔡徐坤为期两年的经纪官司最终尘埃落定,这种声音悄然低了些。一年以来,大众对这位新晋升的顶级流量态度暧昧不明,有极致追求者,也有断然拒绝者,话题性一点不低。平台、经纪公司、商业、粉丝、看客,这个年轻利益链条上的每一环,都没能忘记他。

     新一轮选秀节目开播,经纪公司和平台方都殷殷期待下一个蔡徐坤出现,但大众对同类型综艺的新鲜感减持,让这件事没那么快地显出成效。

    

     尽管平台和各个经纪公司卖力吆喝,各种数据和微博话题也都表明,当下的互联网选秀综艺已经很难在和其他节目的竞争中夺目而出,再现当年孤独求败的气势。和2018年那场几乎调动起泛二次元用户热情、捕获庞大综艺受众群体的选秀巅峰相望,前后不过短短一年时间。

     一年时间,足够让市场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当下《青春有你》《以团之名》两档节目的播出平台中,前者是拉开“偶像元年”中的第一个得利者,拥有足够多的经验;后者是选秀潮流里的年轻入局者,背靠阿里大文娱体系,有足够雄厚的资本。但到目前为止,两档节目还没有推出可以挑战蔡徐坤的选手,话题度上稍欠火候。

     此外,去年大获成功的《创造101》也当机立断推出男版选秀,面向消费热情更高的女性受众显然是其目的之一,不过大家对本土练习生数量亏空都心照不宣,节目还在录制中,届时能否拯救选秀综艺的颓势还未可知。

    

     与今年略显低调的选秀综艺相比,偶像产业开发进行得如火如荼,新流量陡然崛起,偶像文化也伴随着产业链上的顶端偶像产生,而随之焕发生机,垂直的偶像产业瞬间获得资本青睐,钱涌进来了,人声鼎沸。

     就连以往美颜灯光下“双击666”的素人网红们,现在也成为了经纪公司哄抢的对象,一番包装培训,摇身一变成为精致谦逊的练习生。影视公司表现得异常热情,华策、慈文、华谊等老牌影视巨头们一下子为新人找到了输出口。诸如乐华娱乐这样的新锐公司,影、综、音多面发展,伸长触角,不落下任何一个可以攫取价值的机会。

     不过就算中国本土偶像经济的算盘打得飞起,但长远来看,并入主流还需要花费很长的一段时间。何况目前政策吃紧,大家都有目共睹,短期之内,再复制一个蔡徐坤,恐怕不容乐观。

     “符号”化蔡徐坤

     蔡徐坤的成功伴随着四个主要因素和一个次要条件。

     首先是互联网选秀。《偶像练习生》播出时,第一档现象级网络综艺《中国有嘻哈》刚从一个众所周知的纷争中挣脱出来,这档节目所提倡并使用堪比美剧制作模式的剧情式真人秀手法,放大了综艺的竞技感,提高了观众的互动性和参与度,带来沉浸式的爽感体验,让大众一时之间难以忘怀。

     《中国有嘻哈》的试验成功,让爱奇艺有了信心,立马又将此套方法付诸其他综艺节目。此时,选秀综艺已经在中国沉寂多年,市场渴求这类题材许久。

     所以当新兴的综艺节目打造手法和本土沉寂多年的选秀综艺,二者相遇,形成干柴烈火之势,再加上长久以来,受日韩偶像文化影响,习惯互联网生活的年轻人们,对练习生这类新文化没有抵触。两种条件下,《偶像练习生》一炮而红。

    

     节目最终的胜出者,自然首当其冲受到各方关注。蔡徐坤自节目中持续发酵的人气,到总决赛当日迎来爆发。当时微博产生了第一个综艺爆点话题#蔡徐坤 C位出道#,它让蔡徐坤彻底从垂直的偶像圈层进入到更高层面的大众视野。

     第二,商业模式改变,蔡徐坤身上的高商业价值。选秀综艺已经完成迭代升级,从传统媒体时代进入高速便捷的互联网时代,星粉关系、商业模式都彻底颠覆。视频平台在对会员收入和广告收入的追求下,将节目的商业模式开发到极致,《中国有嘻哈》时对选手的打造已经往IP化的方向运营了。

     到《偶像练习生》商业模式开发,如练习生产品周边、VIP会员选票、品牌赞助活动、粉丝见面会等,具备完备的IP开发链条,全民制作人带来的责任感等,都让粉丝不容易脱身,粉丝粘性强。蔡徐坤成为网络综艺第一个成功打造的偶像IP,具备高变现能力和巨大的商业潜力。这一点从节目结束后,仍然保持的粉丝号召力和购买力中可以看出端倪,比如顷刻间一售而空的杂志库存、养生堂面膜等其代言产品的销量等。

    

     三.蔡徐坤带来的流量格局变化。短时间内迅速聚拢,一年之后还在持续维稳的人气,蔡徐坤的出现改变了以往“四大三小”的流量格局,这让他拥有了高话题度。同时,他身上又具备两种流量身份:他可能是现阶段最后一个大众流量,也可以是新一代本土偶像流量的代表,两种交错的身份让他拥有高辨识度。

     互联网让信息快速流通,但同时信息之间也存在壁垒,容易形成闭塞的圈子,媒体话语权的迭代,传统媒体权力瓦解,自由媒体崛起,让公众接受信息更自由,但投入的信任成本也随之降低,碎片化语境解构了深度信息,大众偶像就更难以形成。

     其次,亚文化的符号化人物。去年两档选秀综艺抢占大众注意力,带来的显著效果就是练习生文化、偶像产业成为热词,资本迅速涌入,偶像产业焕发生机。而作为最具代表的人物,蔡徐坤已经与练习生文化、偶像产业密不可分,成为一种符号化的人物。即便当下,影视仍然是大众主要需求,但偶像与演员的职业已经逐渐明晰。青年文化需要一位偶像,而偶像也需要青年文化成为一种身份标识。

    

     最后,无所不在的争议。以垂直圈层为定向目标的互联网选秀模式天生就具有局限性,这让蔡徐坤再得到更大受众群体的认可有了一定难度。而长久以往,人们对流量明星的抵触情绪已经累积到一定量级,尤其是以微博等社交媒体形成的“互联网审判美学”对具有高流量的明星审视严苛,何况蔡徐坤的领域还在以唱跳舞台为主的偶像市场,信息不对称性更容易形成信息误差。新流量诞生时,环境已经大不如前。但这些争议无疑给了他另一个方面的加持,并逐渐将他打造成一个流行符号。

     注重圈层和受众的造星运动

     蔡徐坤身上具备偶然性和必然性。他是网生影视进入精品化后,超级网综缔造的一位流量明星,所有的特质都符合互联网运作规律。譬如从小圈层切入,并推出一位代表人物,带动背后的产业链条发展。

     网络剧、网络综艺的造星已经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了。网络剧造星方面,从《太子妃升职记》里的张天爱、《河神》中的李现、《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中的胡一天沈月,到去年因《镇魂》而走红的两位明星朱一龙和白宇,网络剧造星已经日趋成熟,也有了一套浅显的模式规律,它针对受众的潜在需求,提升影视剧的影响力。

     比如近年来影视剧中较为流行的双男主、兄弟情等。此前《上瘾》里的许魏洲黄景瑜,现在《镇魂》中的朱一龙白宇等,针对的就是互联网上受众群体较大的腐女人群、LGBT群体,随着受众越来越细分,影视剧影响的圈层也会越来越垂直。

    

     其次,影视剧造星的另外一个较为明显的方式就是CP和人设,例如《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中的胡一天沈月,《河神》中的李现等。CP打造更容易让观众带入剧集,情感联系性强,尤其现在网络剧的制作中,对CP的打造也愈发看重。

     和影视剧推星模式略有不同,网络综艺推星往往伴随一种符合当下年轻人的青年文化崛起,让其中的佼佼者在短时间内迅速获得高流量。

     比如《奇葩说》中的奇葩们和辩论文化,《吐槽大会》里的池子李诞和脱口秀文化。而《中国有嘻哈》这类竞技类综艺节目,它推出的是PG ONE、GAI和嘻哈文化,到了《偶像练习生》中的蔡徐坤和其背后的偶像文化等。

    

     造星渠道的变化让他们的成名时间被急剧压缩,造星成本降低。同时切中圈层,自诞生起就具有核心受众群体的他们,在团队合理化运营下,更容易稳固住流量。

     不过和其他网络综艺青年文化挖掘不同,蔡徐坤的偶然性在于,相比其他青年类型,本土偶像文化和日韩偶像文化虽有差异性,但却是在观众的可接受范围内,泛二次元受众群体对偶像文化的包容度更高,以蔡徐坤为代表《偶像练习生》《创造101》等综艺节目,吸引了大批核心受众。

     这个过程中,养成感、竞技感、和高速发展的粉丝经济、完备的商业链条,都让蔡徐坤成为网综造星的代表人物。

     蔡徐坤可以被复制吗?

     流量也许可以复制,但是同类型、同文化的偶像明星,恐怕短时间内难出现第二个,偶像语境下的蔡徐坤或许难以复制。

     《青春有你》《以团之名》《创造营2019》被追星女孩们戏称有多少位小哥哥,她们都可以“迎男而上”,但其实经纪公司也好,播出平台也罢,尚且没有推出一位流量、热度能与之抗衡的新人,究其原因无非四点。

     首先,对于经纪公司而言,现阶段的选秀意义已经不是去打造一个流量新人,而是广撒网式的推出新人,打出知名度。此前某位经纪公司老总就曾向骨朵表示,综艺对公司新人来说是一个不错的曝光渠道。新一轮选秀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熟面孔,再战选秀节目。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迅速让新人获取人气,打开知名度。陈立农、范丞丞、杨超越等偶像艺人,因为可观的热度人气,相继获得影视资源的青睐。

    

     其次,就平台而言,剧情式真人秀经过一年时间发展,已经逐渐消磨了观众的新鲜感。而亚文化天生就有圈层限制,且具有排他性,对于普通受众来说,存在审美门槛。此外,亚文化新鲜感消失,也是平台不得不重视的一个问题。

     具体到偶像选秀来说,“揠苗助长”式的练习生是偶像产业的弊端,此前《下一站传奇》就已经表明,即便是大流量和节目模式,选秀质量参差不齐也会影响节目的整体水平。而以影视为主要需求的本土环境,大众对偶像这门职业的认知也比较模糊,存在审美壁垒。同时,流量正处于最后的红利期,未来的流量话语权将会降低。

     再者,就受众而言,《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去年时已经收割了大批粉丝群体,短短一年时间再推出同类型节目,市场趋于饱和,留给它们的机会已经不够多了。

     最后,政策趋紧也是限制原因之一。去年7月,国家开始管控网络视听节目,国家广电总局发出《关于做好暑期网络视听节目播出工作的通知》,严控选秀节目。

    

     2018年影视行业发生诸多变化,站在拐点之上,大IP失灵、流量明星光环相继失效,而伴随着偶像文化产生的新流量蔡徐坤,他的出现对行业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而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符号的蔡徐坤,短期内或许不太可能被“复制”。

     推 荐 阅 读

    

    “优爱腾”2019剧集战

    

     多家报纸宣布挥手告别,退出历史舞台

     -END-

    

     长按二维码 免费关注 传媒时评 微信公号

    

     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阅读原文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传媒时评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