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聚焦Power+,共议中国餐后血糖优化管理(中)
2016/4/25 中国医学论坛报

     4月10日,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慢病关爱基金主办,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教育管理学组提供学术支持,拜耳公司捐赠的中国餐后血糖优化管理平台(PPG Optimization Winner)项目及Power+项目在江苏扬州启动。专家围绕餐后血糖、糖尿病优化管理和移动医疗时代的糖尿病管理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研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郭晓蕙教授、东南大学医学院孙子林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冉兴无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延兵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陆颖理教授也在会上接受媒体采访,畅谈了我国糖尿病优化管理的重点、难点及对中国餐后血糖优化管理平台期望。

     本公众号之前已报道《聚焦Power+,共议中国餐后血糖优化管理(上)》,本期继续刊登中篇报道,即孙子林教授和冉兴无教授访谈内容。

    

     孙子林教授

     Q1:教育和培训是糖尿病优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临床医生和患者来说,教育和培训的重点分别是什么?

     孙子林教授:一般来说定义医生是要培训,患者是要教育。医生培训更多是借助各种学术会议,进行糖尿病专科知识培训。需要培训的医生分为两个群体,一是基层、社区医生,另一个是非专科医生,糖尿病患者在医院常散在很多科室,对于非专科医生和基层医生的培训是要把指南掌握好。对于患者的教育,目标是让患者掌握更多糖尿病自我管理技能,改变患者的态度和对疾病的认识,面向患者的糖尿病教育一定要以行为改变为目标。自我管理包括五个方面的行为,或五驾马车:第一是情绪管理,情绪会影响血糖控制;第二,饮食;第三,运动;第四,药物;第五,监测。把这五件事管理好,各项代谢指标就可以控制好,生活质量会得到提升。

     Q2:目前都有哪些教育和培训的手段?

     孙子林教授:对于患者的教育或培训,目前大概有如下几种手段,首先是一对一的交流,如专家门诊;第二是大型的教育活动如健康日、世界卫生日等,或者很多医院开设的课堂;第三是小组交流,也是一种小型课堂,如我们中大医院的自我管理培训学校,可以圆桌式地与患者进行互动交流,还有一些体验式教学如手把手地教会患者测血糖、打胰岛素等,我们还有专门的营养师带患者做饭、买菜,此外还有运动培训等。同伴教育也是一个教育形式,师资来自患者本身,这种方式有利有弊,好处是教育者本身是患者,有更好的疾病体验,其他患者容易接受,不足在于,组长没有办法认证,有的地方没有对组长进行培训就做同伴支持,不能确保他说的是对的。

     Q3:您觉得中国餐后血糖优化管理平台项目最大的意义是什么?对项目有什么样的期待?

     孙子林教授:最近,互联网+的移动医疗飓风扑面而来,这是个大方向,移动医疗的优势是可以弥补现阶段在糖尿病管理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我们现在最大的不足就是人力资源的不足,全国的糖尿病专科医生不超过两万,一个医生管理五千例患者是不可能的事;另一方面,糖尿病是慢病,需要长期治疗,但医生的记忆力是有限的,不可能记住每例患者的情况。这都是移动医疗可以解决的,是对糖尿病管理非常好的补充。APP能够传输数据、记录存储数据、对患者行为进行提醒,还有教育功能。我们很愿意与各种各样的APP合作,推动糖尿病教育,特别是在基层、农村或者是不发达地区,利用这些技术可以享受先进的医疗资源。

    

     冉兴无教授

     Q1:为什么糖尿病要强调“管理”?要想成为糖尿病优化管理的赢家,有哪些关键要素?

     冉兴无教授:糖尿病是生活方式病。生活方式的管理不仅是医生管理患者,而是整个社会都需要加强管理或干预。生活方式如果不加以纠正,会发展为高危人群,甚至发生糖尿病。医生也要加强对高危人群或者糖尿病的管理,很多高危人群或糖尿病患者并清楚糖尿病是由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虽然遗传因素很重要,但内因是通过外因起作用的。对于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医生的人力是不够的,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包括媒体。今年的世界健康日是4月7日,口号是战胜糖尿病。中国有大概五亿多人是糖尿病高危人群,如果做不好,这部分人可能就发展为糖尿病。从现在抓起,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Q2:您觉得中国餐后血糖优化管理平台项目最大的意义是什么?对项目有什么样的期待?

     冉兴无教授:中国餐后血糖优化管理平台是很好的项目,是对糖尿病管理的有益补充。患者从家到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很容易做到,但是对于糖尿病更难做到的是从医院到家。我们现在的糖尿病管理从医院到家的环节是不落地的,很多患者出院不到1个月,血糖就控制得很差,因为他没有得到持续的跟踪,这些通过中国餐后血糖优化管理平台可以最大程度地做到。

     【李延兵教授和陆颖理教授访谈内容请见下期报道】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医学论坛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