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 17第一现场】刘靖教授谈高血压防治的新概念、新动向和新视角
2017/3/23 中国医学论坛报

     当地时间3月19日,在美国华盛顿进行的第66届美国心脏病学会年会(ACC 17)接近尾声,在参加了数场高血压相关的学术专场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靖教授接受记者采访,对此次ACC 17在降压治疗领域传递的信息进行了梳理,并发表了自己的感想与思考。

     借鉴:从RCT研究中挖掘重要信息

     在3月19日的学术专场中,HOPE-3研究的主要研究者谈到了“降压治疗在心血管一级预防当中是否依然有效”这一话题。这一观点与刘靖教授在去年8月发表在《中华高血压杂志》上的文章:《降压治疗在一级预防中还有效吗?——对心脏结局预防评估3试验的思考》不谋而合。刘靖教授表示,在ACC 17上国外学者对之前发表的各项高血压相关临床研究进行了深入探讨。虽然基于某一项研究很难确定血压管理的最终目标,但是通过严格设计的RCT研究确实能够给临床实践提供非常重要的参考信息。

     在SPRINT研究结果公布后,刘靖教授同样第一时间发表评论文章《血压管理:向更低目标水平迈进!——来自收缩压干预试验的启示》。刘靖教授在采访中介绍,当时在学术领域对SPRINT研究的解读还存在不同的声音,但随后在加拿大高血压指南中很快体现了SPRINT研究的结论,即强化降压治疗能够带来临床获益,能够使高危人群的事件发生率进一步降低。可以看到,在高血压控制率相对比较高的国家当中,例如加拿大,非常关注科学实验带来的临床证据以及转化。

     刘靖教授认为,ACC 17上国外学者思考和汇报的问题对我们国内同行也有非常重要的启示。例如,有不同国家的学者对早期完成的临床试验,例如ALHAT研究和INVEST研究,进行了长期随访和事后分析。刘靖教授在采访中对这些分析的结果也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他同时指出,可以看到国外学者对于血压管理的探讨是非常深入的,值得我们借鉴。

     回顾:我国的高血压防控工作道阻且长

     在过去十余年间,高血压领域的新药研发速度放缓,这背后的原因是在高血压发生、发展机制方面缺乏突破性的研究。那么在这样一个瓶颈时期,如何提升血压管理效率是相关领域学者和临床医生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一方面在降压治疗目标、治疗策略等这些具体问题上需要持续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换意见;另外一方面要尽快采取行动来切实改善我国高血压防控水平。

     我国经过十余年的不断努力,高血压控制率从2000年初期的6.0%提高到目前的30%左右。虽然成绩有目共睹,但和西方国家甚至印度、日本相比仍然有差距,我国在高血压防控方面仍然道阻且长。

     事实上,在我国的高血压管理工作当中,应该充分结合我国高血压患者的自身特征,例如高盐负荷、盐敏感问题相对比较突出,应特别予以关注。我国高血压专业学会及学术团体已经开始关注盐对于高血压及相关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同时也在采取行动来适当控制盐摄入。

     思考:根据我国高血压患者特征选择治疗方案

     在治疗方面,一方面需要积极宣传生活方式的改善;另一方面,也要根据患者的个体化特征来选择不同类型的降压药物。从高盐负荷这种特征来看,我们应该充分、合理的应用相对被忽略的一类降压药——利尿剂,而利尿剂应用过程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可以通过合理的药物联合应用来进行规避,例如在利尿剂的基础上联合RAS阻断剂ARB或ACEI,在提升血压控制水平的同时,可以有效规避药物的不良反应。

     在过去,临床医生可能比较纠结于RAS阻断剂和利尿剂或和CCB组合孰优孰劣?事实上从国内外研究结论来看,ARB联合利尿剂或联合CCB无论从治疗有效性还是复合终点事件的下降方面均旗鼓相当,因此临床可以选择成本相对低廉且有效的治疗方案。

     刘靖教授最后表示,ACC 17对降压领域热点话题的探讨给我们带来了国外同行的先进经验,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差距,因此迫切需要我们去思考和采取行动切实提高我国高血压防控水平、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医学论坛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