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上海毕业女大学生,赴藏当医疗志愿者:再留一年,这里真的很缺人
2017/5/17 中国医学论坛报

     来源:澎湃新闻

     撰稿:周 航

     摄影:王国庆

     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曾燕做志愿者9个月了,成了医院不可或缺的一个人。她每天坐在核磁共振仪的操作间,盯着仪器和电脑屏幕,有节奏地用汉语或藏语喊出两个词: “吸气”、“憋气”。这个23岁女生去年夏天从上海健康医学院毕业,到这所三甲医院志愿服务一年。

     每天都有偏远地区的人来看病,但核磁室算上曾燕这个志愿者,只有两名技师。上一个病人刚做完检查,她就得冲出操作间,去为下一个病人摆身体。由于另一名技师休假,她要在长达50天的时间里,几乎独自承担所有日常工作。

    

     曾燕在布达拉宫观景台前留影。入藏9个月,她还没上去过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的东侧坐落着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4月24日9点,医技楼大厅和过道像往常一样,早早站满了病人。一楼过道的终点,核磁共振设备间大门亮出黄色警告“强磁场危险”,隔壁的操作室是曾燕平常的办公室。

     为了赶在9点半前到办公室,虽然住得不远,曾燕仍像大多时候一样,没来得及吃早饭,跨着包匆匆而来。一开门,她还没来得及穿上白大褂,五六个病人就涌进来,交单子、做检查、拿报告......操作台上四台电脑、设备,都摆在远离门的一侧。

     由于另一名技师休年假,曾燕平均每天要为二三十位病人做核磁检查。“做不完的病人,没有固定下班时间。”说到这儿,曾燕这个大学刚毕业的女生露出些许委屈的表情,自己分配到医院的第一天,就加班到了晚上8点多。

     核磁室设备先进,界面又是全英文的,仅一名专职技师。在内地医院,一台设备正常配备应该是2-3名技师,还不包括住培生、实习生。

     这里的流程也和内地医院有区别,叫号、预约、排班的工作,现在都是技师在做。曾燕还负责排版、打印,将报告装袋,赶在第二天11点前送到大厅登记室。

     事情堆叠在一起,曾燕的每一天都异常紧张。尤其刚来的时候,语言障碍成了一道坎。有的藏民不懂汉语,她给他们填知情同意书,怎么也解释不清内容,另一边还要操作设备,她常常急得冒汗。

    

     医技楼的廊道里总是挤满排队等待的病人、家属。

     去西藏,曾燕还“骗”了家里。

     她在学校报名了“西部计划”,老师问去不去西藏,她没犹豫,“反正从小有个西藏梦”。

     但家里和周围的朋友都不理解。“就说不明白我为何要去这么艰苦的地方。”曾燕说,她骗父亲和爷爷,如果不去西藏,就属于违约, “有可能会被拉入黑名单,以后买房贷款就会贷不到”,才被准许。

     学医则是家里支持的。父亲说,做医生好,以后可以帮衬着家里,不至于出点什么事,再手忙脚乱。她学的是医学影像技术。

    

     帮病人摆身体是曾燕工作的一部分。

     从农村走出来,在上海读书,她掌握了一门技术,也学会了公平和正义,思想变得开放。

     在医院,曾燕住在备用病房改造的宿舍。两人一间,她把自己的所有东西码得整整齐齐的。桌上放着加湿器,几本专业书,以及她和父亲的合影。

     中午不是太忙,曾燕就回来自己做饭。厨房是护士站改造的,十几个电压力锅挤在同一个台子。她不太买牛羊肉,大多是些蔬菜。

     每三天,她会给家里打个电话,问问情况,报个平安。思乡是抑制不住的情感。很多的瞬间,情绪会莫名地泛上来。或者在工作时,突然就想起自己的母亲。

     去年年底,自治区卫计委组织去看《文成公主》史诗剧,当里面唱到“到不了的地方是远方,回不去的地方是故乡”,曾燕没忍住,突然落了眼泪,过一会儿才憋回去。

    

     病人一个接一个,曾燕工作时几乎一直都在忙碌。

     从刚到医院的新手,变成独当一面的人物,曾燕开始和另一名技师轮流上班,工作的进步让她感到骄傲。她还学会了二十几句藏语,最常用的“吸气”、“憋气”、“外面等”,还有“姐姐”、“奶奶”一类的称呼,足够应付基本工作。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最近,医院人事处处长又找曾燕谈了一次话,希望她能报名医院的招聘,通过考核后留在医院。但曾燕还没想好。

    

     4月24日,曾燕在献血。在拉萨,她还植过树、去福利院看过孩子。

     经过多年发展,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目前拥有诸多顶尖设备,在编人员超过900人。这三年,医生收入上也有大幅增长,和内地比有相当的竞争力。但人才的紧缺还是显而易见。

     “要是我走了,可能会给医院造成压力吧。”想到第一年的服务期快要结束,曾燕总有些小小的难过。她决定先把服务期再续签一年。接下来的一年,她要找时间去布达拉宫看看。虽然就在医院旁边,但她还没去过。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医学论坛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