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季甲状腺青年说系列报道(二):聚焦多学科视角,看甲状腺诊疗今朝
2017/11/9 中国医学论坛报

     10月29日上午,由江苏省人民医院崔岱教授和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李劲东教授主持的第二季甲状腺青年说第二场会议在湘江之畔长沙举行。会议邀请了来自来全国各地的甲状腺诊疗领域青年学者,旨在通过多学科视角,对甲状腺诊疗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充分的交流探讨,以全方位地提高我国甲状腺诊疗水平,真正为患者带来获益!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张明博教授:

     “

     超声引导下RFA 治疗低危PTMC,我们一直在路上

     ”

     一项医疗技术的治疗疗效及副作用都需要系统、长期、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证据来验证,但目前,针对超声引导下的低危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尚缺乏相关证据,因此,张教授团队开展了一项421例低危PTMC患者超声引导下RFA治疗的前瞻性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421 例接受RFA治疗的患者中,172例(39.1%)病灶于术后6个月完全吸收,415例(94.3%)病灶于术后12个月完全吸收,且消融区域无复发病灶。术后随访为期49个月,共观察到9例患者(2.1%)疑似剩余甲状腺腺体术后复发,另有4例患者(1.0%)出现淋巴结转移,上述可疑术后复发和淋巴结转移病灶接受二次消融治疗后未发现远端转移灶。421 例患者接受RFA 治疗后均无显著并发症。本研究提示,RFA 可灭活低危PTMC病灶,且安全可控,有望成为低危PTMC的推荐治疗方案。

     北京协和医院李小毅教授:

     “To be or not to be, it is a problem

     ”

     当前,RFA已在甲状腺疾病,特别是甲状腺良性结节和甲状腺癌中广泛应用。目前研究表明,RFA具有一定疗效,但仍存在众多争议问题,这让我们不禁疑惑,到底该如何合理运用RFA?还有哪些需要、值得探索的问题?

     李教授表示,在良性结节中,我们不仅要看到RFA的有效性,还要关注无法完全消除病变及病变再生长的风险,尽管RFA总体并发症少,但可能出现特殊并发症,且其费用较高。此外,如何保证严格的术前穿刺病理诊断也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对于复发转移的恶性病灶,RFA作为手术治疗的补充治疗手段,是否使用仍需综合分析患者病情,审慎对待。

     RFA在治疗甲状腺疾病中的运用仍存在很多问题,我们需要对其秉持开放、包容的心态,认真学习、借鉴相关经验,规范技术操作,同时完善法制监管,保障病人的利益、医生的安全。此外,还应不断探索,确定合理的适应症范围,从而真正发挥技术优势。

     北京协和医院张波教授:

     “

     射频消融术在甲状腺疾病中运用的是与非

     ”

     射频消融术(RFA)作为一种在影像监测下的微创治疗方法,近年来已得到广泛应用,而在甲状腺治疗中,RFA多用于复发分化型甲状腺癌和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

     与传统手术相比,RFA具有操作简单、耗时短、减少治疗部位损伤、减小良性甲状腺结节体积及术后不留瘢痕等优势,为甲状腺癌患者治疗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替代治疗方法。

     但作为一种新兴的微创治疗技术,RFA技术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探索。部分研究显示,RFA对于甲状腺结节治疗的疗效一般,且复发率高。可以预见,如何评估RFA技术的合理性和有效性、RFA治疗在甲状腺热结节中的应用仍旧是今后争议的热点问题。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静教授:

     “多维度看待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

     自身免疫甲状腺炎(AIT)主要是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包括甲状腺自身免疫抗体引起甲状腺组织的破坏,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针对AIT患者,其确诊需要结合临床表现、自身抗体测定以及超声完成。

     李教授表示,通过系统评估AIT患者甲状腺功能有无异常以及是否存在甲状腺外损害(包括脑损害、肾脏、性腺、皮肤和结缔组织疾病等),以决定治疗方案和目标。

     目前,针对AIT的病因治疗尚无特效方法,对AIT易感者应尽量去除感染、不适当碘摄入等诱因,避免维生素D缺乏等危险因素。针对AIT患者的降抗体治疗,应定期监测患者甲功,及时纠正甲功异常。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硒制剂治疗或可降低血甲状腺自身抗体滴度,但其作用治疗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仍不常规在AIT患者中应用,此外,若对AIT患者系统评估后,存在甲状腺外损害或IgG4相关甲状腺病,在平衡利弊风险后,可适时启用免疫干预治疗。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刘志艳教授:

     “

     辨分型,识别甲状腺病理报告的潜台词

     ”

     刘教授从一例疑难病例入手,向我们展示了一名临床医生该如何解读一份病理报告,同时,她表示,病理诊断是临床治疗的基石,其不仅决定了临床医生该如何处理肿瘤,也影响着医生对病患今后命运的判断。

     刘教授表示,临床医生想读懂甲状腺病理报告,必须对其定义及分型了熟于心。从1980年到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肿瘤分类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定义逐渐完善,而在最新的WHO分类中,PTC 分为14个亚型,分别为微小乳头状癌、包裹型(新增)、滤泡型(修订)、弥漫硬化型、高细胞型(更新)、柱状细胞型、筛状-桑椹状型(原筛状型)、鞋钉型(新增)、结节性筋膜炎样型(原PTC 伴结节性筋膜炎样间质)、实性/梁状型(原实性型)、嗜酸细胞型、Warthin 瘤样型、梭形细胞亚型和透明细胞亚型。最后,她强调,使用标准诊断报告格式,将帮助临床医生快速获取更多病理信息。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陈立波教授:

     “

     1+1>2,甲状腺癌MDT综合治疗为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

     ”

     陈教授从甲状腺癌术后复发的真实案例入手,与在场的来自不同学科的甲状腺诊疗领域专家学者,针对甲状腺癌术后复发、残留及转移等问题进行多学科综合治疗(MDT)讨论。

     陈教授表示,医生在肿瘤治疗中应在疗效最大化和代价最小化之间进行权衡。针对甲状腺术后复发转移等情形,具体治疗方案应因人而异、因病而异。通过MDT模式,为患者提供最佳个体化治疗方案,产生1+1>2的效果,随着MDT模式的推广,必将为甲状腺癌在内的众多肿瘤患者带来获益。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医学论坛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