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足冷气能防止“医闹”?趣味解读“暴力伤医事件大数据研究”
2018/2/10 中国医学论坛报

    

     近日,一篇题为“暴力伤医事件大数据研究——基于2000年~2015年媒体报道”的文章,详细地分析了医疗暴力的构成要素、特点和规律。

     本着理论指导实践的原则,小编对此研究进行了深入的解(tiao)读(kan),得出启示如下,并提出对策若干……

    

    

     暴力伤医事件的发生率与温度呈正相关?

     研究表明:广东、江苏、四川、浙江和北京是暴力伤医事件多发省(市),广东44例(15.2%)、江苏25例(8.6%)、四川24例(8.3%)、浙江22例(7.6%)和北京20例(6.9%)。

    

     解读:结合中国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不难发现:暴力伤医事件的发生率与当地年均温度呈正相关。

    

     破解方案:开足冷气,让“医闹”冷静下来。

    

     三级医院是暴力伤医事件多发医院

     研究表明:15年来,三级医院共发生暴力伤医事件共196例(67.6%),二级医院发生69例(23.8%),一级医院发生12例(4.1%)。医院等级越高,规模越大,其报道的暴力伤医事件越多。见表1。

    

     解读:医院等级越高,所收治的疑难/重症患者所占比例也就越高,其中更有部分患者经历过多次转诊……然而不幸的是,医生是人,不是神。过高的医疗期望与医疗技术的局限共同作用,使三级医院成为了暴力伤医的重灾区……

    

     破解方案:三级医院医务人员应作为重点防护对象,配备保安、防刺背心、头盔等……

    

     大概就是这样……

     周一清晨暴力伤医分子精力最为充沛?

     研究表明:

     在一年中,暴力伤医事件高发于6月和11月,分别是41例(15.2%)和40例(14.9%),1月~4月发生暴力伤医事件占比较低。

     在一星期里,周一发生暴力伤医事件概率高于其他时间,共49例(18.8%),周日发生暴力伤医事件概率低于其他时间,共23例(8.8%)。

     在统计的一天中有具体发生时间的261例暴力伤医事件中,上午(8时~11时)发生89例(34.1%),下午(13时~18时)发生72例(27.6%),上班时间上午发生率要高于下午;上半夜(18时~24时)发生47例(18.0%),下半夜(0时~8时)发生41例(15.7%),中午(11时~13时)发生12例(4.6%),下班时间上半夜暴力伤医事件发生比例较高。

     破解方案:

     夏冬季节更容易引发暴力伤医事件。

     周一清晨暴力伤医分子精力最为充沛,建议避免坐诊或做好个人防护。

    

     暴力伤医事件多发生于急诊和门诊

     研究表明:暴力伤医事件发生率从高到低的科室分别为急诊科、门诊大厅、内科、ICU、医务处等行政科室、外科、妇产科、院外出诊、儿科,其中急诊和门诊大厅发生暴力伤医的占比较高;其他科室(康复科、肿瘤科、五官科、眼科、影像科等)占比较低,见表2。

    

     门诊则一直是高发科室,而急诊科的暴力伤医事件占比有显著增长趋势。

     对此,著名医疗自媒体人@烧伤超人阿宝在《雅安人民医院院长,请向被打的曹医生说声对不起!》一文中做出如下解读:

     医生的工作场所比如门诊和急诊,都是开放的,难以用隔离的方式保护医务人员。

    

     而部分患者和家属,尤其是部分急诊患者和家属,其精神状态和情绪往往极不正常,其中很多还是酗酒甚至吸毒后出事到医院来的。

     以上几点加起来,导致涉医暴力,尤其是急诊科的涉医暴力,常具有突发性和难以防范的特点。

     破解方案:尚无

     施暴者信息

     研究表明:施暴者45岁以下者占57.2%,45岁~60岁者占12.4%。性别以男性为主,占71.4%,女性占10.7%,男女多人占6.2%。人数以单人为主占58.6%,10人以下占23.8%,10人~50人占6.6%,50人以上占9.7%;施暴者由多名不同家属同时施暴者占31.4%,由患者本人施暴者占28.6%,由患者父母施暴者占9.3%,由患者子女施暴者占10.7%,由患者配偶施暴者占6.2%,受家属委托或职业医闹者占4.8%。见表4。

    

     解读:通过对部分典型暴力伤医案例的施暴者信息描述的分析,得出医闹者画像如下:

    

     施暴者大都受教育程度低,家庭贫困,性格内向孤僻,具有一定心理问题且所患疾病久治不愈、主观痛苦程度高,将自身痛苦归因于医院过错,通常施暴行为后果严重。

     破解方案:医院开设“眼力价”培训课程,遇符合施暴者画像的患者及家属要像对待炸弹一样谨慎,始终怀着一颗谦卑之心,不然……

    

     受害者信息

     研究表明:受害者45岁以下者占45.5%, 45岁~60岁者占10.7%。性别以男性为主占45.5%,女性占23.5%,男女多人占8.6%。受害者以青年主治医师为主占29.0%,护士占13.8%,住院医师和实习医师占10.7%,主任医师占8.6%,副主任医师和技师、保安受伤害比例较少。见表5。通过比较不同时间受害者信息发现,受害医务工作者有女性化的趋势,2015年女性受害者占该年份全部暴力伤医事件受害者的46.7%。暴力伤医行为多发生在男性青年患者或家属与男性青年主治医生之间,女性施暴者更容易袭击女性医务工作者。

    

     中青年医师内心独白:送走了5+3+X,迎来了医闹;等到了医闹都不敢打的年纪,就该退休了……

    

     破解方案:青年男医生——要么长得显老,要么长得显壮……

    

     女医生:长得壮就可以了

    

     暴力伤医事件的发生原因

     研究表明:引发暴力伤医事件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有以下原因:

     认为医院过度检查;

     认为医院误诊延误病情;

     认为治疗效果不佳,存在后遗症;

     患者抢救无效后患方情绪激动;

     患者不服医学鉴定;

     不满医院收费;

     施暴人神志不清(精神障碍、喝酒、吸毒等);

     对护士技术不满;

     对医护人员态度不满;

     患者素质低下(插队或提出无理要求);

     认为医生存在性骚扰。

     其中,抢救无效后患方情绪激动为最主要原因占25.2%,其次是认为治疗效果不佳占17.2%,再次是因施暴人神志不清占11.4%。认为医院误诊延误病情、对医护人员态度不满、患者素质低下也是不容忽视的施暴原因。见表6。

    

     解读:通过比较不同时间暴力伤医的诱因,因患方认为效果不佳、医院误诊延误病情以及施暴人神志不清而实施暴力伤医行为的呈明显增长趋势。

     破解方案:

    

     最后,根据研究,最安全的医院是……

    

     南极的极夜

     本文纯属调侃,向“暴力伤医事件大数据研究——基于2000年~2015年媒体报道”原文作者致敬!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医学论坛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