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用药、尽早干预,共迎心衰防治新时代(一)
2018/8/8 17:00:19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7年7月26日,全球首个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诺欣妥?)在中国正式获批上市,为射血分数(LVEF)降低的慢性心衰(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 Ⅱ~Ⅳ级,LVEF≤40%)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2018年7月28日,时值沙库巴曲缬沙坦在中国上市一周年之际,2018年第二届“全心·诺中华”诺华中国心衰高峰论坛暨沙库巴曲缬沙坦上市一周年庆典在江城武汉隆重举行。

     本次会议特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黄峻教授以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廖玉华教授担任大会主席,除主会场外,还设立了冠心病与心衰、扩心病、女性及中青年等4个分会场,来自英国、新加坡及中国的逾600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中外心衰治疗领域的最新临床实践及研究进展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地交流及探讨。同时,大会设网络直播,全国约3500名临床医师线上观看了本次盛会。现小编撷取本次会议主会场精粹内容,同读者分享。

     主席寄语

     凝心聚力,重启心衰患者心动力

    

     霍勇教授致辞

     霍勇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心衰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疾病,其死亡率之高甚至超过部分恶性肿瘤。心衰的临床治疗较为困难,且治疗后极易复发。随着我国经济及社会发展步入新时代,我国心衰的诊断、治疗及管理也应进入新时代,除设立心衰中心、分级诊疗等方法外,未来我们应该将以沙库巴曲缬沙坦为代表的循证证据充分的治疗药物及技术植入心衰综合管理体系,改变心衰“只治不管”的局面,从而真正迎来我国心衰治疗的拐点!

    

     黄峻教授致辞

     心衰治疗的现代之路与沙库巴曲缬沙坦的研制及上市应用是密不可分的。黄峻教授表示,上市一年以来,我国已有约10万心衰患者使用了沙库巴曲缬沙坦,临床应用结果告诉我们,沙库巴曲缬沙坦在中国患者中疗效显著且安全。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沙库巴曲缬沙坦除具有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及增加利钠肽(NPS)保护作用外,还具有利尿排钠等作用,可减轻水肿,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善心衰患者症状,使患者生存质量更高。未来,希望沙库巴曲缬沙坦能在心衰防治现代之路上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廖玉华教授教授

     廖玉华教授指出,在过去的几十年,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MRA)的直接作用阻断了心衰致病的RAAS及交感神经系统(SNS)。而沙库巴曲缬沙坦则在抑制RAAS的同时,通过间接作用增加NPS的心肌自我保护作用,这显著降低了患者的死亡及住院风险,改善了心衰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为广大心衰患者带来了福音!

     主会场撷英

     中外专家共话心衰治疗新理念、新选择

     1沙库巴曲缬沙坦,心衰患者的治疗新选择

    

     Colette E Jackson博士

     英国格拉斯哥伊丽莎白女王大学医院Colette E Jackson博士在报告中指出,心衰是全球面临的严重健康威胁,其死亡率甚至超过恶性肿瘤。心衰治疗的目标为缓解症状、避免患者再入院以及预防患者死亡,随着近30年的不断努力,心衰治疗现状已有明显改善,但有必要采取更多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在治疗方面中,Jackson博士特别指出,心衰是一个进行性发展的过程,对于NYHA Ⅱ级(表现轻度心衰症状、体力活动轻度受限)的患者,虽其症状轻微,但临床治疗仍需要加强重视,相关研究显示, NYHA Ⅱ级患者的心脏猝死风险高,与NYHAⅢ~Ⅳ级患者的猝死风险相当,所以对这部分患者应尽早干预以避免住院并改善其预后。

     2013年,沙库巴曲缬沙坦Ⅲ期临床试验PARADIGM-HF研究结果公布,证实了该药物与ACEI药物相比,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获益,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及住院风险,改善了心衰患者症状,同时安全性良好。基于该研究结果,沙库巴曲缬沙坦被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指南及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心衰指南等列入推荐。Jackson博士强调,在心衰治疗中,临床医生应克服“临床惯性”,不断优化用药方案给患者带来更大获益,而沙库巴曲缬沙坦则是我们对抗心衰的一种新选择。

     2沙库巴曲缬沙坦的真实世界应用经验

    

     David Sim教授

     新加坡国家心脏中心David Sim教授分享了其团队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的真实世界经验。他指出,与欧美国家相比,亚洲地区的心衰患者年龄较小,患者缺乏对心衰的正确认知及系统管理,心衰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患者一旦心衰住院,则可能已经存在心肌及肾脏损伤,若心肾相互影响而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心肾功能将进一步下降进入恶性循环。相关研究也表明,心衰患者在早期住院治疗阶段的死亡率及再住院率较高,这意味着住院治疗阶段是心衰患者优化治疗的关键时刻。

     近年来,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及MRA等药物治疗的推广应用使得慢性心衰的生存率有所改善,但仍有约50%的患者在确诊5年内死亡。而沙库巴曲缬沙坦的出现则给慢性心衰患者治疗带来新希望,多国指南推荐选用沙库巴曲缬沙坦以进一步降低心衰发病率及死亡率(Ⅰ类推荐)。

     随后,Sim教授分享了其团队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NYHA Ⅱ级、NYHA Ⅲ~Ⅳ级、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的3则病例,他表示从临床应用体会而言,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心衰患者在30天内即可见临床获益,具有预防心源性猝死的作用,能够降低患者再住院率及急诊次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此外,从NYHA Ⅱ级等疾病早期开始治疗,将更有益于患者预后。

     3中国特色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衰治疗新理念

    

     廖玉华教授

     会上,廖玉华教授对我国首部《中国扩张型心肌病诊断和治疗指南》进行了解读,他表示,中国特色扩张型心肌病(DCM)治疗的新理念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倡导DCM病因诊断和早期针对病因治疗,第二,推进心衰三大神经激素拮抗治疗。在DCM病因诊断及治疗方面,指南推荐进行基因检测和抗心肌抗体检测,通过药物阻止抗体、免疫吸附抗体、免疫调节等免疫学手段进行治疗。而在心衰治疗方面,抑制RAAS及SNS并促进NPS发挥保护作用,已成为心衰治疗的共识。

     沙库巴曲缬沙坦由脑啡肽酶抑制剂沙库巴曲以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组成,可增强NPS的有益作用,同时抑制RAAS激活引发的有害作用。研究显示,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心衰患者可显著升高环磷鸟嘌呤核苷(cGMP)水平,降低B型利钠肽(BNP)、N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和醛固酮水平。

     PARADIGM-HF研究结果显示,与ACEI组相比,沙库巴曲缬沙坦显著降低心衰患者心血管死亡或心衰住院风险达20%,而基于该研究结果,沙库巴曲缬沙坦也得到了全球各大指南的Ⅰ类推荐。廖教授表示,DCM伴心衰患者药物治疗若无效,心脏移植则是患者最后的选择,而沙库巴曲缬沙坦的出现则为这部分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

     4冠心病合并心衰的治疗管理

    

     陈韵岱教授

     冠心病是老年心衰患者最常见的病因,且随着年龄增长,冠心病诱发心衰呈上升趋势。对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陈韵岱教授对冠心病合并心衰的治疗管理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及看法。她表示,心肌梗死是心衰事件链的关键环节,心肌梗死后心肌损害、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是导致心衰进展的两大关键过程。

     心衰是一种高风险疾病,被过度激活的神经激素系统对于心衰患者无益,而有益的NPS保护途径则被削弱。目前,心衰常用的治疗药物ACEI/ARB仅抑制RAAS而对NPS无作用,而沙库巴曲缬沙坦则可同时作用于RAAS及NPS,通过促进心肌早期血管生成,改善心肌灌注及左心肌形变能力,减少心肌梗死后不良心肌重构,改善心脏自身防御机制以改善患者生存。

     PARADIGM-HF事后分析结果表明,与ACEI相比,沙库巴曲缬沙坦降低患者猝死风险达20%(P=0.0082),对于稳定及不稳定心衰患者,均可降低主要终点事件风险,延缓患者疾病进展,改善患者症状及生存质量。在安全性方面,尽管沙库巴曲缬沙坦较ACEI的症状性低血压发生率略高,但因此停药的患者比例未见增加,而沙库巴曲缬沙坦其他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则明显少于ACEI。最后,陈教授指出,冠心病合并心衰的治疗应引起临床重视,通过合理使用ARNI类药物,将帮助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远离住院,活得更久且更好。

    

    正如专家们在会上所说,以ARNI为代表的循证证据充分的新药物及新技术的规范应用将进一步改善心衰患者预后,降低心衰患者死亡率及再住院率,开启心衰治疗的新时代!

     编辑|刘茜(中国医学论坛报)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医学论坛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