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中华介入大师,纵观介入医学发展历程
2019/7/31 17:00:00 中国医学论坛报

    

     对话

     2019年7月11日~13日,第十五届中国介入放射学学术大会在上海顺利召开。会议期间,由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学组主办,一场面向全国的介入放射学的网络直播节目《对话中华介入大师》,带领广大观众同道一起揭开介入放射学的神秘面纱。

     本次《对话中华介入大师》节目邀请到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学组现任组长程英升教授,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学组第六任组长滕皋军教授,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学组第五任组长徐克教授,由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靳勇教授与本报编辑共同进行主持。

    

     通过全网络直播方式,各位专家畅谈中国介入放射学的开拓、发展和现状,让更多人了解介入放射学在中国的发展,了解介入放射学在治疗中的实际应用以及中国介入放射学在国际行业的地位,一同讨论中国介入放射学的历史、现在与未来!现将访谈内容精粹如下,以飨读者。

     1

     从诞生到发展,畅谈介入学科发展历史

     介入放射学自从上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之后,发展迅速,在各个学科都有应用,已经成为与内科学、外科学同列的第三大医学学科。访谈伊始,程英升教授与徐克教授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介入治疗的概念、起源以及在我国走过的四十年的历程。

     程英升教授指出,介入医学是一门以微创为核心,依靠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利用穿刺和导管技术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自1978年开始,介入医学在中国已经走过了40年的历程,具备微创、操作快捷、疗效好、费用低廉等方面优势,为我国百姓健康可谓做出重大贡献。然而,大众对于介入医学仍知之甚少,希望通过本次节目的开展,更好地向群众普及介入医学的概念、工作内容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徐克教授介绍道,国际领域介入治疗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既往一般的血管性疾病,都是通过外科手术进行治疗,但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进行外科治疗。对于血管发生硬化、闭塞,且临床症状非常明显的患者,如何治疗这部分患者?1964年,美国放射科医生Charles Dotter发明了介入球囊血管成形术,最早用于治疗股动脉狭窄,开创了介入治疗时代。1976年,美国介入学家Alexander Margulis首次提出Interventional(介入)一词,当时AJR杂志称之为Interventional Diagnostic Radiology(即介入诊断放射学)。1980年,介入放射学传入我国,逐渐受到国内业内人士的认可,在血管性疾病、肿瘤性疾病以及非血管管腔类疾病中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作用。

     2

     人才培养步履不停,学科建设与宣传势在必行

     接下来,滕皋军教授作为学术导师和学科带头人,结合他多年的亲身工作和学习体会为我们广大青年介入医师的培养和成长提出了许多非常好的指导性意见。滕皋军教授指出,介入医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传统的“师徒制”效率低。因此,需要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介入医师的培训,以满足临床对大量人才的需求。首先,介入医师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有为患者牺牲的崇高境界,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其次,一名优秀的介入医生需要具备三方面的技能:影像诊断的相关知识、外科微创操作技能和丰富的临床知识。专科医生规范培训目录(2019)已经将介入医师列为一个单独的栏目,从培训大纲、教材到具体要求都有了明确规定,可见,介入医师的培养也会越来越规范,不逊于其他任何专科医生。

     除了青年医生的培养以外,介入学科的建设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程英升教授表示,介入医学是一个新兴、交叉的以放射学为主导的学科。经过20年的发展,逐渐得到了越来越多其他学科医生的使用。介入科学的发展需要各个科室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对医院的建设以及满足临床需要都非常有帮助。

     随后,徐克教授表示介入医学的科普、宣传等方面工作也亟待加强。介入医学一个新兴的专业和学科,要想得到越来越多的接受和认可,需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普及。目前,国内已经有半数以上的省市自治区已经在省级医学会的名下成立了“介入医学分会”,标志着这个学科的发展已经到了一定程度,但是普及程度既然不够,很多业内医护人员和行业主管部门领导都对其不是非常了解。因此,需要通过大范围、跨学科的学术交流活动和直接与老百姓面对面的访谈活动来进行学科的推广。

     3

     加强中国介入的国际化合作和交流,聚焦各项介入技术的探索与发展

     滕皋军教授在访谈中表示,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从国外引进了介入这一技术,最初一直是向国外学习。现在,中国也可以在国际会议上发声,各大国际介入大会离不开我国专家的参与,了解国际的进展,也让国际了解我们的进展,说明我国介入医学水平机器在国际上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此外,我国的TACE、消融、微波射频等技术用于肝癌治疗已经领先国际水平,通过精湛的技术,帮助了无数患者。我国自主研发的放射性粒子支架等,在国际上具有相当的创新性,可见我国的介入治疗水平在国际上地位已经得到了非常大的提高。

     各位介入大师随后分别介绍了对于介入治疗中各项代表性手段、技术的探索。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内支架分流术(TIPSS)于1992年在我国开始推广,经历引进-消化-运用到临床的这一过程,使我国的中晚期肝癌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大为受益。介入治疗是个设备、器材依赖性的专业,目前我国很多介入设备、器材和药品都依赖进口,因此,需要我国的双创精神,结合工作实际,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能够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器材,将具有非常大的意义。放射性粒子支架自2003最初研发时的构造是“普通支架+粒子”,希望获得“1+1>2”的效果,早期用于晚期食管癌,后来逐步用于胆管癌、胰腺癌和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气道狭窄的治疗,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粒子支架的研发,体现了我国介入技术的发展,还用原创的器械和技术设计了高级别的询证医学研究,发表在柳叶刀等高级杂志上,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进一步达到国际标准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4

     线上线下齐聚,大师在线答疑解惑

     随后的自由提问交流环节,三位介入大师回答了观看直播的网友同道们的各项问题。围绕5G技术在介入行业的发展前景、接入手段与其他手段的综合应用、介入医学在磨玻璃结节中以及肝癌早诊早治中的优势等话题,徐克教授、滕皋军教授、程英升教授均给予了详细的阐述与回答,让人获益匪浅。

     THE END

     作为我国介入医学的先行者和领航者,各位介入大师们数十年致力于介入医学的临床和科研工作,为推动我国介入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与此同时,他们也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介入医学人才,带领中国介入放射学事业不断前进。他们是名副其实的中华介入大师!

    

    

     扫二维码

     可回看直播现场

    

     主持、编辑丨中国医学论坛报 刘芊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医学论坛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