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英教授:糖化血红蛋白纳入糖尿病诊断标准,临床需因人而异设定个体化控制
2021/8/10 17:00:00 中国医学论坛报

     导语:基于新的循证医学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于今年重磅发布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以下简称“新版指南”),对糖尿病的诊断、预防、治疗等多方面内容进行了更新。其中,关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更新引发关注。新版指南正式将HbA1c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并强调要依据不同人群设定个体化HbA1c控制目标。

     为此,本报特邀中日友好医院杨文英教授专访,就HbA1c作为糖尿病诊断标准的原因以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降糖药的临床选择等话题进行精彩阐述。以下整理访谈精要内容,以飨读者。

     专家简介

    

     杨文英 教授

     教授,博士生及博士后导师

     曾任中日友好医院大内科主任

     内分泌代谢中心主任,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现任亚洲糖尿病学会副主席

     曾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主任委员

     曾任《中华糖尿病杂志》创刊主编,现任荣誉主编

     J 0f Diabetes 编委;JDI执行编委

     2012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2获得中华医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013年获亚洲糖尿病学会(AASD)糖尿病流行病学奖;2015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科学贡献奖

     近年发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论文450多篇,包括:NEJM, The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ogy, BMJ, Circulation,European Heart of Journal, Diabetes Care 等

     杨文英教授访谈视频

    

     论坛报:2020版CDS指南首次将“HbA1c”正式纳入到糖尿病诊断标准中,这一更新的原因是什么?这对于糖尿病的临床诊断将会产生什么影响?

     杨文英教授:2020版CDS指南将HbA1c作为诊断糖尿病的标准之一,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在美国糖尿病学会提出把HbA1c≥6.5%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以后,我国专家学者不断努力将HbA1c的测定仪器和试剂标准化。近年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我国HbA1c测定的批间差异已经小于3.5%,这意味着如果以正确的方法进行检测,所测定的HbA1c值将符合检验标准,可以将其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而不只是一个控制范围。其二,HbA1c这一指标不受进餐的影响,患者可以于任何时间点接受检查。通过HbA1c和空腹血糖这两个指标的共同判定,可以更简单方便地确诊患者病情,提高糖尿病的诊断率。基于以上两大原因,新版指南将HbA1c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之一。

     论坛报:如今HbA1c成为糖尿病重要的诊断标准之一,平时在临床实践中如何正确恰当的应用这一指标?有哪些注意事项?

     杨文英教授:患者就诊时,仅靠空腹血糖数值并不能准确评估其餐后血糖状态,此时可以对患者进行HbA1c测量。如果患者空腹血糖达到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并且HbA1c≥6.5%,通常可诊断为糖尿病。对于部分空腹血糖低于7.0 mmol/L,但是高度怀疑糖尿病的患者,也可补充检测HbA1c。由于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有更大比例是根据复查空腹血糖值增高而确诊糖尿病,因此如果仅用空腹血糖诊断糖尿病,将会漏掉至少50%的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而采用HbA1c结合空腹血糖的诊断标准后,有利于提高2型糖尿病的检出率。

     论坛报:2020版CDS指南新增设定个体化HbA1c控制目标,这样设置的临床意义是什么?这对糖尿病治疗临床实践有怎样的影响?

     杨文英教授:近十几年来,诸多循证医学证据均表明,糖尿病患者的患病年龄、病程等要素的差异,患者的内生胰岛功能以及大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也不同。因此在应用HbA1c作为控制目标值的时候,就提出应该进行个体化的设置。并非所有的2型糖尿病患者都一定要将HbA1c控制在7%或是6.5%以下。目前我们也特别强调所有二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值均要进行个体化设置。

     对于没有严重的低血糖风险、脏器功能较正常的患者,推荐将HbA1c控制在7%以下;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合并多种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或者已经确诊心血管疾病,如果患者脏器功能尚可,可以将HbA1c指标控制在7.0%~7.5%之间,但如果患者已经出现脏器功能损害,则可以将HbA1c指标控制在7.5%~8.0%之间;对于预期寿命小于5年,比如患有癌症,或者有很高的低血糖风险,也可以将HbA1c指标控制在9.0%以下。

     总之,临床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设定个体化的HbA1c控制目标值,在有效降糖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低血糖的风险,使降糖措施既有效又安全。

     论坛报:在降糖药物的选择方面,尽管近年来各种新型降糖药物不断上市,但磺脲类等基础降糖药在糖尿病治疗中仍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二代磺脲类降糖药格列齐特在临床中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请您谈谈格列齐特等磺脲类降糖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杨文英教授:目前为止,磺脲类降糖药依然在降糖药物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ADA糖尿病治疗指南中,磺脲类药物是二甲双胍的联合用药选择之一。对于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磺脲类药物可作为联合用药的首选方案。

     格列齐特或者格列齐特缓释片在我国2型糖尿病治疗中已经使用多年,该药具有两大特点,一是降糖效果非常肯定,二是患者用药安全性良好,低血糖风险较低。既往研究表明,患者服用格列齐特缓释片后,低血糖风险不足5%。在治疗费用方面,格列齐特缓释片是磺脲类降糖药中价格比较便宜的药物。综合来看,格列齐特缓释片兼具降糖效果和良好的安全性,且价格便宜,是真正能造福糖尿病患者的良心好药。

     审批号:DMMKT202107200194

     有效期至:2023/7/19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医学论坛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