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人在核酸检测点不幸被感染......这个细节必须重视!
2021/8/12 18:09:50 中国医学论坛报

    

     8月8日,中共扬州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宣传部官方微博(微博@清风扬州)通报,扬州广陵区某核酸检测点出现交叉感染,一公职人员因造成23人感染被通报,截至8月8日24时,已增致35人感染。另据《第一财经》最新报道,截至8月9日24时,该感染链条波及的病例人数已达到46人!

    

     无独有偶,此前南京也通报过一起2岁男童因家人排队做核酸检测期间与确诊病例接触后被感染的案例。

     为此,8月10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员核酸检测组织管理工作的通知》。

    

     通知明确要求:

     确保全员核酸检测时没有漏采人员,没有因现场人群聚集造成疫情传播;

     强化核酸检测机构质量控制,按照规定开展室内质控并参加室间质评;

     单采检测样本结果阳性的2小时内网络直报;

     检测人数在500万以内的在2天内、检测人数大于500万的在3天内完成全员检测。

     短短几天,接连出现核酸检测相关的聚集性感染事件,国家已严厉发声,我们也必须提高警惕。

    

    核酸检测点,为何交叉感染频出?

     01

     检测点设置不规范

     扬州市纪委通报显示,广陵区湾头镇联合村核酸检测点设置不规范、现场组织混乱,导致在该检测点与王强密切接触的多名人员被感染,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02

     从阿尔法、德尔塔到拉姆达,病毒又快又善变

     上述疫情是变异毒株德尔塔(Delta)在作祟,其传染速度最短仅有14秒,而且毒株载量也是之前的数千倍。

     从阿尔法到拉姆达,短短一年多时间,用来命名的希腊字母都快用了一半了,新冠病毒的变异速度令人诧舌,尤其是最新变异的毒株——拉姆达,感染力更强、抗体中和能力更强,传染能力更可怕!

     03

     个人防护不到位

     这是极易被忽略的问题,8月6日南京的2岁男童感染正是因为和确诊病例有过近距离接触。换句话说,其家长防范意识薄弱、不遵守核酸检测“一米距离”的相关规定增加了感染病毒的可能性。

    

     变!变!变!

     免疫功能低下者竟是病毒变异培养皿?

     随着疫情的发展,病毒突变始终是防控关注因素之一。目前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受关注变种(VOC)的病毒株,标志之一是存在大量突变,包括B.1.1.7(alpha)、 B.1.351(beta)、P.1(gamma)和最近广泛流行的B.1.617.2(delta)。

     自疫情早期以来,就有病例报告指出,免疫抑制患者有长期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在这种持续性疾病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携带多种突变的新冠变种,这些高度突变的变种提示出现了快速、多阶段的进化跳跃。

     鉴于全球有大量人群患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抑制,近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的一篇文章阐述了免疫抑制者长期感染与高度传染性或更具致病性的新冠变种产生的关联,以及潜在应对策略。

    

     通过列举先后发表于《新英格兰杂志》、《自然》、《柳叶刀》等学术权威期刊上的多个病例,以及新冠新兴变种病毒突变的共同基因特征,研究者指出,这些突变都与抗体逃逸有关,或可能增加新冠病毒的传播性,并建议加强预防措施,以避免新冠在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之间发生院内传播,让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优先接种新冠疫苗。

    

    接连变异,如何保护自己?

     做好这10条,避免核酸检测过程被感染

     去采样点时,请全程规范佩戴口罩,并携带适量湿巾(酒精湿巾或普通湿巾均可)、备用口罩等。

     建议乘坐私家车或骑行、步行(特别是中高风险区)。

     听从指挥和引导,分区、排队等候。

     排队时请勿拥挤,遵守“一米线”原则。

     遵守咳嗽礼仪,即当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绢捂住口、鼻部或用衣服袖管上部内侧遮掩口鼻,切忌用双手直接捂住口鼻,切忌对着他人咳嗽、打喷嚏。

     在等候时,请勿和他人聚众聊天、大声说话,以防口水四溅。

     手不要随意触摸公共物品或在触摸后及时洗手或湿巾擦手。

     采样前2小时请勿进食,以免发生呕吐;采样前30分钟请勿吸烟、喝酒或嚼口香糖,以防影响结果。

     采样后换戴备用口罩,将废弃口罩投入指定垃圾桶内,立即离开,避免逗留。

     回家后立即洗手,必要时使用湿巾对手机、身份证等物品进行擦拭。

     健康宝变红码、黄码是什么情况?怎么办?

     8月11日召开的北京市第238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回应,从防疫角度说,可能属于有一定感染风险的人群。

     因此,从自身做起,自觉严格遵守国家各项防疫政策,需要此类人群:

     按照弹窗提示及时主动到社区、单位、学校或居住的酒店报告,如实准确提供个人近期旅居史、接触史、个人健康情况,不得瞒报、漏报,并且要配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健康排查、核酸检测、隔离观察等防控措施。

     在核酸检测时,做好戴口罩、一米线、不交谈等个人防护措施,在核酸检测结果未出之前,自觉做到不外出、不扎堆、不聚集、不串门、不出京、不到人多的场所。

     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可疑症状,要佩戴口罩及时到附近医院发热门诊就医,不要自行用药,不要到没有资质的诊所就医,以免延误诊疗。

     不建议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就诊,不要带病上班,不要随意外出。待健康码变为绿码后方可自由行动。

     超4小时就是细菌培养皿?口罩佩戴技巧需掌握

     最近,一条热搜令人震惊:口罩佩戴超过4小时不更换,会变成细菌“培养皿”!

    

     事实上,尽管这样的说法并不十分严谨和科学,但是,口罩覆盖的区域确实可以看成一个综合了高温、高湿度、厌氧的“细菌乐园”。

     当口罩覆盖时间过长,温度和湿度增加时,皮肤角质层的通透性会提高,有害物质更易对皮肤造成伤害。

     最重要的是,导致皮肤痤疮发生的痤疮丙酸杆菌是厌氧菌,在口罩覆盖下的低氧环境,非常适合其增殖,且随着口罩使用时间延长,对外界的防护能力也随之下降。

     口罩正确更换指南

     一次性医用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的使用时长累计不超过8小时,职业暴露人员使用口罩不超过4小时。

     如在使用过程中,接触过患者或者进入过高危场合,则口罩一旦摘下,必须丢弃,而不可重复佩戴,防止感染。

     如口罩受潮,被污物污染,或者佩戴发现口罩与面部不贴合,则需要更换。

     不变应万变!除了这些禁忌人群,其他人抓紧打

     左右滑动以查看

    

    

    

    

    

    

     综编整理自中国新闻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2020基础感控、基层医师公社、北京日报、医学新视点、科普中国、新浪微博等

     往期回顾

     01一男子饮下朋友自制药酒,几分钟后竟然心脏骤停!原因竟然是......02当医生,第1次 VS 第100次的区别……03重要发现!中国研究团队发现针对德尔塔毒株的有效药!听张文宏这样解释说……04军医陈薇,用平凡铸就不凡!分享收藏点赞在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医学论坛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