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多医少大环境,医学院生源为何断档?!
2015/6/16 医师报

     不佳的医疗环境,也在向局外人展示着什么,它将影响诸多学子对未来职业的选择。

     医学招生已出现断档现象。看近几年的新闻:

     2010年---《医学院校生源断档,医生吸引力锐减》:“广东今年高考招生,医科类院校意外断档。北京协和医学院计划在广东招10名理科生,但批次投档只有4人;广州中医药大学招理科生1808人,只投出674人,招文科576人,只投出140人,断档2/3.”

     2011年---《重点医学院校断档严重》:“中国医科大学缺额15人,哈尔滨医科大学缺额13人,沈阳药科大学、温州医学院、天津医科大学、广西医科大学等医学院普遍存在缺档情况。广州中医药大学在广东招生计划为3000人,仅理科缺额就达1300人。”

     2012年---《医学院招生惨淡,中国医学未来堪忧》:“协和医科大学在广东招5人只有1个上线,分数是568分,也就是一本投档线,而清华是666分。广东中医院计划招1807人,投档人数只有485人,降分在所难免。而一些医学院校的过线人数居然为0”

     2013年---广州中医药大学计划招生1322人,投档776人,缺档546人。南方医科大学计划招生58人,投档41人,缺档17人。广州中医药大学计划招生681人,投档137人,缺档544人。

     这提出了一大问题:我国医疗行业会不会走向低素质化?

     患病人群激增

     与医疗从业人员紧张呈相反趋势的,是患者人数的快速增长。纽约时报中文网2012年9月12日《中国人看病为何难》说:“中国的患病人口激增。根据官方预测报告,从2000年到2025年,中国患者人数将增加近70%,住院量增加超过43%”.

     同时,随着医疗保险覆盖面的加宽,人们的健康意识普遍提高,人均就医次数也在增加。打个比方:原先是100人每年就医1次,现在是200人每年就医2次。人民网2013年3月19日报道:“北京2012年人均就医7次,在国际上属于较高水平。”

     医疗队伍的绝对数确实是提高了,可与就医人群的增长速度不相匹配,这就决定了中国医生的劳动强度---堪称世界之最。于是,怕上厕所耽误时间连水都不敢多喝、加班加点,成为许多医务工作者的常态,医生过劳死的案例并不鲜见。

     医患比例失调

     一边是需求量加大,另一边是从业人员不足,医患比例失调难以有效缓解。

     据卫生部2011年统计公报,全国执业(助理)医师246.6万人,每千人口执业(含助理)医师1.82人。在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的193个国家中,中国的每千人口执业医生数排名80位。

     新浪微博@医生哥波子:“美国排名第一的麻省总医院,床位898张,员工超过21000名。麻省的床位不到国内一般三甲医院床位的一半,员工则是7倍。再说梅奥诊所一年预算接近浙江省一年的卫生预算。中国某院,床位超过5000张,在编员工2000人。”@出国看病蔡强评论道:“北京协和年接待患者226万,员工总数4000多人。与此相比,梅奥诊所2012年接待患者116万,员工总数61100人。梅奥诊所的员工总数是协和的15倍,但只接待了协和一半的患者。”

     这意味着1位中国医生的工作量顶30位美国医生。

     医患比例失调,已成既定事实,短期内难以解决,“看病难”也就难以解决。

     网上流传比较广的说法是“排队3小时看病3分钟”,其实3小时算少的,带着铺盖卷睡在医院大厅里排队挂号的情况,各大医院屡见不鲜。难不难?真难---患者,首先成为医患比例失调的受害者。

     一起又一起的袭医案,可能促使医疗从业人员更加不足,加重医患比例失调,而医患比例失调,又会进一步加剧“看病难”.所以,如果说“看病贵”主要是政府责任的话,那么“看病难”并不都是政府责任,除了编制制度属于政府责任外,随意践踏医疗人力资源的个体,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即使医疗报销制度公平了,合理了,“看病贵”的问题解决了,但“看病难”,还会持续相当长的一个阶段。

     事实上,国外解决排队问题,用的是预约制,除急症外就医均需预约,排队等3个月很常见,只是把在医院的排队,变成了回家排队。

     预约制可以有效缓解人们在医院排队时产生的焦躁情绪,缓解医患比例失调造成的医生过劳,应可成为未来中国诊疗方式的一个发展选项。

     (来源:新华社)

     (微信公众号:DAYI2006)

     关注医师报微信:

     请点击标题下方的蓝色字体“医师报”。

     同时,也请您关注医师之家中国医师协会官方微信,微信号:CMDAWEIXIN。

     欢迎订阅医师报:邮发代号:1-351;

     刊期:周报,48期/年,4元/份,192元/年

     咨询电话:010-58302970

     投稿请发送至:934868380@qq.com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师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