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爱牙日】牙齿健康 你可以做得到
2015/9/20 医师报

     9月20日是全国“爱牙日”,今年“爱牙日”的主题是“定期口腔检查,远离口腔疾病”,建议儿童每半年检查1次口腔,成年人每年检查1次,有怀孕计划的女性在怀孕前进行口腔检查,以早期发现口腔疾病,早期治疗,在检查口腔的同时,进行牙周洁治(俗称洗牙),维护口腔健康。

     “爱牙日”起源于1989年,由原卫生部、教委等部委联合签署,确定每年的9月20日为全国“爱牙日”。旨在以此为契机,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支持口腔预防保健工作,普及口腔卫生知识,增强自我口腔保健的意识和水平。

     龋病和牙周疾病是最常见口腔疾病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俞光岩教授介绍,龋病和牙周疾病是最常见、造成牙齿丧失、影响国民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主要口腔疾病。龋病和牙周病都由细菌引起,口腔中残留的食物形成菌斑,生长大量细菌,细菌产酸使牙齿脱钙,形成龋洞。此外,菌斑中的大量细菌引发牙龈炎症,进一步导致牙周炎,逐渐地牙槽骨吸收使牙齿松动,最终导致牙齿脱落。

    

     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牙齿健康标准是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疼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而我国人群普遍存在牙齿问题。2005-2007年全国第3次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6岁儿童患龋率高达66.0%,35~44岁成人和65~74岁老人患龋率高达61.0%和75.2%。半数以上的12岁年龄组有牙龈出血和牙石;中年组牙龈出血和牙石最严重;大多数老年组都有牙龈出血和牙石。

     俞光岩教授指出,口腔癌是不容忽视的口腔问题,很多口腔癌患者未能早期发现,错过了治疗的时机。其发生与吸烟、饮酒等相关。不仅影响咀嚼、语言功能,还会导致毁容,甚至会危及生命。因此,要早期预防和发现癌变组织,早期进行治疗。

     口腔疾病与全身疾病密切相关

     俞光岩教授强调,口腔疾病不仅影响口腔健康,还会对全身健康造成威胁,导致和加剧许多全身性疾病,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糖尿病

     牙周病和糖尿病相互影响,互为高危因素。糖尿病患者常伴发牙周病,控制糖尿病是取得治疗牙周炎效果的重要前提。反之,若牙周病不能得到很好治疗,则糖尿病治疗也会受到影响。

     2.胃部疾病

     牙周炎与胃病相关,幽门螺杆菌可引起胃黏膜发炎、胃溃疡,甚至引发胃癌。大量研究表明,患有消化性疾病的患者的牙菌斑中有幽门螺杆菌存在,成为胃肠道幽门螺杆菌的重要储存库,幽门螺杆菌伴随唾液、食物等输送到胃肠消化道,引起胃肠道疾病的发生与复发,因此要去除牙菌斑。

     3.心脑血管病

     口腔疾病还与高血压、心脏病、卒中的发生相关。牙周病与高血压相关联,有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硬化的血管壁上的粥样斑块内存在口腔中常见的细菌。口腔疾病的致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可侵入血液,加重或引起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冠心病等心脏疾病。

     4.孕产妇和胎儿

     有研究证实,牙周病还是引发低体重出生儿的危险因素。孕妇有口腔问题容易早产,导致胎儿体重过低。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常见口腔保健误区?

     解放军总医院刘洪臣教授指出,“牙疼不是病”这句老话是最大的误区,牙疼不仅是牙齿自身的疾病,还是影响全身的疾病,与心脑血管、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都有密切联系。

     此外,怀孕期间还存在一些错误认识,有人认为怀孕不能刷牙。怀孕期间,口腔细菌可以通过血液传给胎儿,因此,保证口腔清洁非常重要。

     “老掉牙”是另外一个误区,通常人们认为人老了牙齿就应该没有了,其实并非如此,只要保护好牙齿,牙齿就不会脱落。刘洪臣教授就曾见过90多高龄却不少一颗牙的人。

    

     中日友好医院徐宝华教授也指出,当遇到牙疼的问题时,常常听到有人说去补牙或去拔牙,其实,并不是所有牙都需要补,也并不是通过补牙就能解决问题。拔牙也并非一劳永逸,还会出现很多后继问题。当前,口腔疾病的治疗已经有了很大进步,治疗方法较多,并不是非“黑”即“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饮食与龋齿的关系

     徐宝华教授表示,引发龋齿及牙齿不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目前公认的龋病发病机制理论为“四联因素理论”,即宿主、细菌、食物和作用时间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不是单一地由一种食物或者饮料引起。进食后残留在口腔中的食物若不及时清除,长时间停留在口腔中,滋生出大量细菌,才是导致龋齿的关键因素。例如,通常人们认为喝汽水一定会对牙齿健康产生较大伤害,其实这种观点并不准确,如果汽水在口腔中只是一过性的短暂停留,不长时间停留在口腔中,及时清理干净口腔,保证口腔清洁,适量饮用汽水并不会直接导致龋齿。

     此外,纤维性食物如蔬菜等有保护牙齿避免发生龋齿的作用,因其有机械性磨擦和清洗作用,清除附着与牙间隙的食物残渣,且不容易发酵,从某种程度上可减少龋齿的发生。

     “口腔中残留的食物是供给菌斑中细菌生存和繁殖的能量,同时产酸,使口腔PH值下降,使牙齿容易钙化,导致牙齿脱矿,引发龋病。因此,在饮食后,要及时用清水漱口或刷牙。咀嚼口香糖可使唾液分泌增加,起到清除口腔的作用。”俞光岩教授说。

     如何做好牙齿保健?

     徐宝华教授指出,平日里一定要做好口腔清洁工作,基本要求是早晚刷牙,最好三餐后都刷牙,饭后要漱口,在保证刷牙次数和刷牙时间的同时,还要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刷牙能去除牙菌斑、软垢和食物残渣,保持口腔卫生,维护牙齿和牙周组织健康。刷牙之后,菌斑很快就会在清洁的牙面上重新附着,不断形成,特别是夜间入睡后,唾液分泌减少,口腔自洁作用差,细菌更易生长。

     刘洪臣教授介绍,口腔清洁要做好“三部曲”,即一刷、二通、三冲。一刷是正确刷牙,可采用bass刷牙方法。二通即用牙线或牙缝隙刷将牙缝清理干净。三冲即用冲牙器将牙冲洗干净。

     Bass刷牙法是国际上普遍推荐的刷牙方法,Bass刷牙法简单有效,具体操作如下:

     1.手持刷柄,刷毛指向根尖方向(上颌牙向上,下颌牙向下),毛端放在龈沟位置,刷毛与牙体长轴约呈45°角。

     2.以2~3颗牙为一组,短距离(约2 mm)水平颤动牙刷4~6次,然后将牙刷向冠方转动,拂刷唇(颊)舌(腭)面。

     3.刷上下前牙舌(腭)面时将刷头竖放于牙面上,自牙颈部向切缘拂刷。

     4.牙刷移至下一组牙(2~3颗)时注意重叠放置。

     5.刷咬合面时,刷毛指向咬合面,稍用力前后来回刷。

     6.按一定顺序刷全口各个牙面,不要遗漏。

    

     关注特殊人群口腔问题

     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更要关注其口腔健康问题。

     刘洪臣教授指出,对于孕妇,要特别注意口腔清洁和口腔疾病的治疗,在怀孕前,便要做好牙齿保健,清理牙结石,积极治疗龋齿、牙周病等牙齿疾病。怀孕早期避免放射检查、放射治疗。出现口腔疾病时,用药上也特殊注意,应根据医生建议进行合理治疗。

     俞光岩教授介绍,龋齿和错颌畸形(牙列不整齐)是儿童最常见的牙齿问题,在乳磨牙的后面的第一恒磨牙,因为在儿童六岁左右萌出,所以又叫“六龄牙”。刚刚萌出的“六龄牙”咬合面窝沟很深,易堆积食物残渣和菌斑,且不易清洁,很容易出现龋坏。窝沟封闭可有效预防恒磨牙窝沟龋。窝沟封闭的最佳时机是儿童牙冠完全萌出,龋齿尚未发生的时候。存在错颌畸形的儿童,要及时进行正畸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将口腔健康列为人体健康的标准之一。对于家长,要定期带孩子去口腔科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尽早发现牙齿健康问题和及时治疗,避免病损的扩大。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口腔健康行为,做好口腔清洁减少细菌生长,教育孩子养成刷牙漱口等良好的生活习惯。

     刘洪臣教授特别强调老年人口腔保健的重要性,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有2亿人,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全身器官的衰老不可避免,胃肠功能也随之减退,但保证健康的口腔完整的牙齿是可以做到的,对改善生活质量、维护形象和延缓衰老至关重要。老年人的定期口腔检查、口腔洁治、治疗根面龋及牙周病等口腔疾病、以及修复缺失牙齿仍有大量工作要做。

     口腔健康意义超出牙齿本身

     俞光岩教授指出,维持口腔健康非常重要,因为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可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口腔健康是国家文明的标志。在西方发达国家,人们都非常重视口腔健康问题,而生活水平不高、特别是文明程度不足的地方,口腔问题常被忽视。

     在口腔疾病防治上,国家也给予很多支持。2014年发布的“我国城乡居民牙病综合防治模式专家共识”指出,应该集合社会力量对牙病进行早期预防、早期治疗并对治疗质量进行监控。牙病防控需要广泛的社会认知,需要全社会的参与,不能仅仅依靠增加口腔医疗机构和口腔医师的数量解决。

     本期编辑:董杰

     关注医师报微信:

     请点击标题下方的蓝色字体“医师报”。

     同时,也请您关注医师之家中国医师协会官方微信,微信号:CMDAWEIXIN。

     欢迎订阅医师报:邮发代号:1-351;

     刊期:周报,48期/年,4元/份,192元/年

     咨询电话:010-58302970

     投稿请发送至:934868380@qq.com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师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