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医生:我为什么要"无私"奉献?
2015/11/21 医师报

     导语

     我希望,我活着并且劳动;

     为了别人也为了自己。

     ——舒婷《风暴过去之后》

     编者按:近几日,悲伤的信息又笼罩了朋友圈,宣武医院副院长王力红在地下车库被砍,积水潭医院烧伤科医生宁方刚(网名@烧伤人阿宝)被患者家属咬伤,让人不寒而栗。 天津市泰达医院@李青大夫曾在华西医科大学附属二院两名医生过早离世后,有感而发,写下以下文章,值得反思。

     近日,一条悲伤的消息,刷爆了全国医生的朋友圈,也震惊了整个医务界。2015年11月13日,华西医科大学附属二院一夜之间痛失两名优秀的女医生,一位是44岁的儿保科原主任杨慧明,另一位是儿科年轻规培医生张红英,尚不满28岁。

     其实,如此悲伤的故事在医务界早已不再稀奇。最近几年,有好几位堪称学科专家的中青年主任英年早逝,已经深深刺痛了同道们的心,只是这一次同一医院同一时间两位医生过早离世,让医生们脆弱的心脏更加脆弱。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今年早些时候,浙江省诸暨市人民医院一位医生8岁的儿子在作文里表达了对爸爸的种种不满:“我的爸爸是一名外科医生,外科医生很少有休息的时候,经常要加班。每天回家都是无精打采的样子,妈妈很不高兴。”“爸爸好像并不明白我们的心思,还是每天早出晚归,一个电话就又被叫走了,休息天就想着一直睡懒觉,连狗都讨厌他。”

    

     没有生活,缺少亲情,连狗都讨厌,这就是许多临床医生最贴切真实的写照。

     尽管刚才说的两位女医生都是死于癌症,尽管早逝的专家各有不同的病因,但不可否认,工作时间长、精神压力大、经常加班、奉献成自然等是临床医生共有的健康杀手。被伤(医闹)与自伤(过劳死)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临床医生的两座大山。不搬走这两座大山,中国的医生将永无宁日。

     前一段时间,一个在大国企工作的朋友告诉我,他们在美国投资了一个项目,基础建设周期比国内长一倍,原因是美国的工人到点就下班,不管手头是否有未完工的工作。如果要求他们加班也可以,但要按法律付薪,非常高的时薪。

     我的一个大学同学,在美国奋斗了好几年后已经获得了神经科专科医生的资格。他告诉我,根据美国的相关法律,每个初诊病人门诊诊查时间不得少于45分钟,复诊时间不能少于30分钟,所以他每天看的病人不会超过20人,许多患者等一两个月才能预约到他。我问他,那病人等不及了怎么办,他说,要么看急诊,要么看全科医生。

     相信去过美国的人也都有相似的体会,除了急诊,美国的医生是不会随便加班的。即使美国人看病那么难(绝对不是危言耸听,的的确确比我们难得多),美国的医生也不会无私奉献。

     也许我们说,美国的工人太懒了,医生太牛了,可他们认为那是遵守法律,讲究规则。美国社会也没有人指责他们缺乏职业道德。

    

     文革时期,一个下乡知青为打捞被洪水冲走的一根木材而失去了年轻的生命。按理说,再贵重的木材价值也贵不过人的生命,但在那种政治气候下,这种愚蠢的奉献行为不但没有被制止,反而被树为英雄模范之举,致使许多热血青年去重复着这种愚昧。

     还是那个时期,两个小朋友为了保护集体的一群羊而差点被大风雪冻死,她们也被树为英雄,致使文革过后另一个小朋友为了扑灭山火而献出了稚嫩的生命。

     在我们的社会里,类似的事件不胜枚举并一代一代的传承。在这个思想意识下,最没有价值的就是人的生命。也许有人争论,这是在宣讲一种精神,一种为公众奉献的精神。我想说的是,无论什么精神,无视人的生命肯定就不是好精神。

     当然,医生无私奉献、自我牺牲同样是为了生命而不是财产,不能和上述的愚昧去相提并论。我绝对认同这个观点,而且我首先声明,对待病人,我绝对不是一个自私和冷漠的人,从患者对我的认可以及被评为暖医和滨海好人都可以得到佐证。遇到危重病人,我能随时赶到医院;天津大爆炸,在未接到通知前我已经自发的赶到急诊室。我的同行们也绝对不会在急救时或手术中因为到了下班时间或自己的事情而离开。

     我想说的是,遇到危重抢救,发生传染病爆发、自然灾害甚至战争,医务人员都会义无反顾,毫不犹豫的无私奉献,而且事实已经证明,在非典时期,以及四川云南地震时,有医务人员甚至献出了生命。但是,在平常时期,不能把医务人员的加班和奉献当作是一种习惯和常态。

     劳动法不仅是保护也是约束,如果医务人员把加班当成了一种习惯,那么整个医务界都违法了。

     医生

     如果医务人员把长期的奉献当作是一种“美德”,

     那么医务界都患病了。

     如果外界把这个“美德”当作是医务人员的一种义务,把不去奉献就认为是缺乏“医德”的话,那么整个社会都不正常了。

     长期的积劳成疾是对生命的不尊重。如果医生尊重患者的生命,那也请你尊重自己的生命;同样,如果患者尊重自己的生命,那也请你尊重医生的生命。生命的价值至高无上,无论患者的生命,还是医务人员自己的生命。

     少些加班,多些生活,珍惜生命,关爱自己。只有这样,临床医生才能够自我拯救。

     作者:@李青大夫 天津市泰达医院

     来源:广东卫生信息、华医网、新浪微博转载

     版权申明【本微信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为顺应国家对“互联网+”、分级诊疗、大数据发展的部署,《医师报》十年成长系列公益活动之“全国掌上医院/分级诊疗建设公益项目”即日起开展,50个免费建设智慧医院的名额(具体包括:30家掌上医院,20个区域分级诊疗平台)等您认领。

     如果您对“智慧医院”、“掌上医院”(包括手机APP、微信公众平台、web+医院门户、健康云电视,远程教学、会诊、分级转诊、院后随访等)有兴趣,欢迎垂询。

     联系人:王老师

     电话:58302828-6831,15010003324。

     本期编辑:董杰

     关注医师报微信:

     请点击标题下方的蓝色字体“医师报”。

     同时,也请您关注医师之家中国医师协会官方微信,微信号:CMDAWEIXIN。

     欢迎订阅医师报:邮发代号:1-351;

     刊期:周报,48期/年,4元/份,192元/年

     咨询电话:010-58302970

     投稿请发送至:934868380@qq.com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师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