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诺奖能推动中医走多远?
2015/12/18 医师报

     屠呦呦获得诺奖,使一向被质疑“不科学” 的中医,终于吐气扬眉。但也有人担心,“诺奖效应”有限。如果制约中医药发展的根本性障碍不能破除,青蒿素获得诺奖这一事件,不过是打了一针兴奋剂,一时风光无限,却易潮涨潮退,中医药“捆着手脚” 的发展处境仍难扭转。

     不可否认,近年来,中医药在国内的发展取得长足进展,这把打开中国传统文化的“钥匙”, 正在惠及更多民众。然而,中医药长期处于被审视、被验证的地位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源于西方的评价审批体系,常常强迫“不科学”的中医药“削足适履”、委屈地穿上西医的鞋子。中医西化、中药西管,缺乏灵活和本土特色的机制,以至于有人戏称,“杀死中医不用刀,强制西化就能让其武功尽废”。

     话虽尖锐,却是警醒:作为一种独特的医药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一种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如果我们自身不注重传承、不注重创新、不注重弘扬,“有宝挖不出”, 那么今后, 只怕类似青蒿素的药品, 都将成为“中西医结合” 的产物,中国也只能成为“中医的故乡”。倘若如此,我们将如何面对先祖?

     从2011 年获得拉斯克奖,到2015年获得诺贝尔奖,中医药早已不是“养在深闺人未识”, 这让人们对中医药未来多了自信。借助诺奖劲风,如果能重新审视定位中医药,打破束缚发展的痼疾,加快建立激励机制,让古老的中医药在现代科学体系里光大发扬,那么,诺奖就不再只是世界吹向中国的一阵风,“诺奖效应” 才会发挥更大效用。如此,才能有更多“青蒿素” 走向世界,让更多“屠呦呦”造福民众。

     (来源:人民日报)

     版权申明【本微信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期编辑:董杰

     关注医师报微信:

     请点击标题下方的蓝色字体“医师报”。

     同时,也请您关注医师之家中国医师协会官方微信,微信号:CMDAWEIXIN。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师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