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路上没有免费的面包
2016/2/16 医师报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宋元林

     回顾10年的生活,感觉有一种天翻地覆的变化,人生如潮起潮落,时间流逝,岁月如歌。

     2005年,我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做助理研究员,2009年聘为副研究员,并有独立的实验室。这段时间独立申请了一些课题,发表了一些文章,也申请了一些专利。

     曾经一大早开车2小时到加州中部一个农场取猪气管,拿回实验室已经是上午10点,做实验一直到夜间12点后,才在文章的图表上有一个数据点;也曾经在三个月内连续加班完成一篇文章,及早发表来证实猜测。这些努力是后来独立申请课题的必要条件,这条路上没有免费的面包。

     2007-2009年,在导师Jeanine Winer-Kronish教授的关心下,我利用闲暇时间重新复习了内外妇儿以及临床和基础课程,通过了美国执业医师内科学的考试。正想着在美国重新做住院医师,却在2011年因为家庭原因以及白春学教授的举荐,重新回到了中山医院开始临床和研究工作。

     我在美国的体会是努力工作,做事敬业、专业,以实力说话,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让自己有更多的机会。许多机会是争取,不是等待而来,改变自己的方式是主动出击,充实自己,提前谋划,方可从容面对。

     回国后感觉平台更大了,在慢慢适应国内环境的同时,在相关领域进行了探索。而国家自然基金委二审专家的工作,让我得以参与指南制定,并在项目规划、申请和评估中了解国家政策。在临床上尽管有很好的基础,也要从头开始熟悉诊疗规范,不过很快就适应并独挡一面。工作中善于思考和总结的习惯,让我更容易积攒经验,接受新思路。

     回国后我即开设了支气管扩张门诊,这在国内是较早的专病门诊。囊性纤维化导致的支扩比一般支扩还要严重,为什么不能借鉴囊性纤维化的治疗呢?经过整理700例既往的病例资料,在门诊规范支扩的诊断和治疗,建立观察队列,参与国内的多中心研究,收集13例纤毛不动综合征-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外显子测序,发现了一个新的未报道过的基因,也报道了支扩合并肺气肿显著恶化的预后,目前在进行标本的微生物检测分析及有关支扩专著的撰写。

     有关呼吸道上皮基础研究方面,协助年轻人拿到自然基金项目。我们陆续发表这些结果后就形成了自己的诊治经验和证据。这样从基础到临床,再到基础,培养青年医生、科研人员,建立了良性循环。其他如ARDS研究,重症肺炎研究等,也是类似的思路。

     2013年我参加H7N9病房的患者治疗,待了三个星期,不仅积累了急性上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诊治经验,通过标本分析还发现了12个易感基因,通过免疫组库分析,发现了一段中和抗体结构,这些结果都已经投稿,有的已经发表。

     回顾国内工作经历,我的体会是临床实践需要不断反馈、总结、反思和提炼,才能得以提高;临床科研除了思路,还要有资源才能实施;基础与临床结合才有活力和前景;尊重前辈、关爱下属,培养人才,建立有执行力的团队才能可持续发展。而能与同事合作开展研究,并看着学生们努力做出成果,这也许是除了临床工作以外,让内心更有成就感的另外一个原因吧。

     因缘际会向呼吸领域知名专家请教及推荐,收获了参与国家大项目的机会,便沉下心来做些想做的事情。我有幸回国赶上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浪潮,经历国家和民族蓬勃发展的历史时刻,有实实在在的参与感。而呼吸领域近年来在学科建设上发生的巨大变化,更让我期待着见证奇迹的到来。

     本期编辑:线媛媛

     关注医师报微信:

     请点击标题下方的蓝色字体“医师报”。

     同时,也请您关注医师之家中国医师协会官方微信,微信号:CMDAWEIXINN。

     欢迎订阅医师报:邮发代号:1-351;

     刊期:周报,48期/年,4元/份,192元/年

     咨询电话:010-58302970

     投稿请发送至:934868380@qq.com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师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