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应不应该对患者动情?【好文】
2016/4/1 医师报

     导 语有人认为,在手术台上,医生只需动刀,不需动情。倘真如此,做手术和解剖小白鼠又有什么区别?

    

    在北京一家著名医院,一名患者插着导尿管,等了5个多小时才被推上手术台。患者不堪忍受痛苦,怀疑有人加塞,而医院的解释是:由于医生和护士之间缺乏沟通,护士无法准确估计时间,提前给患者插上了导尿管。

     在很多医院,类似的事情并不鲜见。也许,在个别医护人员的眼里,这只是一个小小的疏忽。他们认为,只要手术成功,并不会给患者带来多大影响。但事实上,患者恰恰更在乎细节。从表面看,这是医疗服务质量问题,但从深层看,这暴露了医生人文素养的缺失,片面追求技术而忽视了生命的尊严。

     小小手术台,连着生与死。手术台上的每一个细节,都折射着医生的人文素养。有的医生在患者全身麻醉之前,一定要让患者看到自己的笑容,以使患者放心;而有的医生却把患者当成随便拆卸的“机器”,举止放肆轻慢,毫无尊重之意。有的医生把每一次小手术都当成大手术,对患者的耐心配合充满感激;而有的医生却在患者清醒的情况下,边做手术边开黄色玩笑,令患者颇感尴尬和不快。其境界之差异,不在于技术,而在于人文素养。

     只会“分解”的医生,成不了大师解剖学是现代医学的基础。它把人体分解为一个个组织和器官,使医生消除了对人体的神秘感和畏惧感。然而,当这些组织和器官还原为一个有机整体时,就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作为医生,既要学会“分解”,也要学会“还原”。一个只会“分解”的医生,至多是一个匠人,而永远成不了大师。

     医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边缘学科,其本质是人学。因为医学的对象是人的生命,而人不仅有神经、血管和器官,还有思想、感情和尊严。如果把医学视为纯科学,就会陷入“见病不见人”的误区,从而偏离了医学的根本方向。因此,人文素养应是医生的基本素养,尊重生命则是医生的第一道德。

     技术是冰冷的,而人性是温暖的,没有人性的技术是冷酷的。在外科界,很多医生常常以被尊称为“一把刀”而荣耀。事实上,一把没有人文精神浸润的手术刀,是缺乏人性温度的无情之物。它可以斩除病魔,却不能给人温暖。只有技术含量而没有人文关怀的手术,是存在缺陷的。这正如一位医学家所说的:去做手术,但不仅仅是去做手术;完成了手术,并没有完成对病人的全部治疗。在某种意义上,关心病人术后的身体和生活状况,就是医生在完善自己的“作品”。仁心是医学之魂

     中国人最熟悉的加拿大医生白求恩曾说:“在我的手术刀下,决不会再有任何病人被认为是一个漠不关心的生物,一个单纯的技术上的问题。人有肉体也有理想;我的刀要救肉体,也要救理想。”虽然他已离开我们很多年,可是他的真知灼见却如春雷般震撼人心。 40多年前,一批见习医师到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实习,著名医学家林巧稚要求每人完成10例初产妇分娩全过程的观察,并写出病案。结果,只有一名学生的作业获得了“好”,其余全部退回重做。

     这些学生们更加仔细地观察与记录,导师依旧不满意。于是,大家找出获得好评的学生作业,对照之后发现,那位同学的病案记录上只是多写了一句话:“产妇的额头上冒出了豆粒大的汗珠”。

     寥寥数字,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芒。一位能看到患者“汗珠”的医生,必定有一颗悲悯苍生的仁心。此乃医学之魂也!

     一名麻醉的患者,在手术台上苦苦等待,而医生居然处之泰然,对患者的痛苦无动于衷。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有人认为,在手术台上,医生只需动刀,不需动情。倘真如此,做手术和解剖小白鼠又有什么区别?作者:白剑锋来源:《谁在妖魔化医生》

     版权申明【本微信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期编辑:于伟

     关注医师报微信:

     请点击标题下方的蓝色字体“医师报”。

     同时,也请您关注医师之家中国医师协会官方微信,微信号:CMDAWEIXINN。

     欢迎订阅医师报:邮发代号:1-351;

     刊期:周报,48期/年,4元/份,192元/年

     咨询电话:010-58302970

     投稿请发送至:934868380@qq.com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师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