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呼吸学科体系与能力建设,成就“大呼吸学科”
2016/9/28 医师报

    

    

    

    http://www.mdweekly.com.cn/

     原标题:构建多学科立体交融的现代呼吸学科体系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王辰

     呼吸学科是研究呼吸系统的健康和疾病问题,从而维护其健康,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学科。呼吸学科传统的、经典的、固有的、核心的内涵,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学科(PCCM 科,以往称“呼吸内科”) 的内容。

     但在此之外,还有许多与呼吸疾病防治与研究相关的学科,如解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病理学、遗传学、微生物学、放射诊断学、胸外科学、危重症医学、心血管病学、放射肿瘤学、风湿病学、药学、流行病学,等等。

     换一个角度,“经典的”呼吸学科若不与这些相关学科主动协同联合,则在防治呼吸疾病中易将自身陷于单一、平面、局限、能力不足的境地。

     应当看到,以往及目前,呼吸学科在防治与研究呼吸疾病中,主要关心和涉及的是传统的“呼吸内科”内容,对相关学科则仅随遇而有所涉及,且主要局限于临床工作中,与呼吸相关学科协同进行研究和积极谋划推动呼吸疾病防治的意识、主动性、系统性、深入性远远不够,未能有意识在其他相关学科中营造呼吸领域的“基地”、“领地”。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现代观念与思维尚未在我国呼吸界被广泛地接纳与践行。

     一个点只能成其一点,两个点能够成为一线,三个点能够构成一面,而多个点, 则可以合纵连横,立体交融。犹如化合物之分子结构,形成立体结构才能最终产生其功能。

     如果要真正达到呼吸学科有效地防治呼吸疾病的目的,就必须与其他相关学科相互支撑依靠,积极地吸引、推动相关学科注重从它的角度和着力点加强呼吸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协同和借助其他学科的力量,拓展、深化呼吸疾病研究和临床诊治,从而整体加强呼吸学科体系与能力建设,成就“大呼吸学科”。

     在医院中, PCCM 科要加强与呼吸疾病相关的“医技科室”,如放射、病理、检验、药学等学科的协同,助长这些学科在呼吸疾病诊治方面的能力;要加强与呼吸相关的临床学科协同,吸引其对呼吸疾病的关注,共同加强对呼吸相关疾病的诊治研究。

     如此, 可望迅速提高对呼吸疾病的认识与诊治水平。在PCCM 科之外能够产生提高呼吸疾病诊治水平的新动力,是发展呼吸学科的事半功倍的良策与幸事。

     再次强调,PCCM 科只是呼吸学科的核心与枢纽,绝不是全部。一个学科的发展, 不能只看所谓“传统的”“核心的”“固有的”内容,一定要与相关学科形成广泛的交流、交融和协同。任何一个学科的大发展都有赖于与相关学科的协同支撑。

     呼吸学科的发展除了要在PCCM 科范围内努力外,还应把与呼吸相关的其它学科团结在周围,形成针对呼吸疾病的“海陆空多兵种立体作战体系和模式”,尽当代医学各个学科之所能, 解决面临的呼吸疾病问题。

     从不同角度、联合不同学科解决呼吸系统的健康与疾病问题,特别是以多个学科协同合作的方式,能够产生新的角度与方法,深化、具化、细化对呼吸疾病的认识与防诊治问题,经常会产生“眼前一亮”的效果。在诊断、治疗、预防、研究、教学上, 应有一批多角度的学科共同聚焦于呼吸疾病防治问题,通过团队工作(team work)、群组实践(group practice)、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e team)的学术或技术模式解决问题。依据这种模式所建立起来的呼吸学科体系,就是所谓“多学科立体交融的现代呼吸学科体系”。

     这种多学科立体交融的现代呼吸学科体系,提出了“学科群”的概念,即针对呼吸疾病的防诊治问题,以PCCM 科为核心和枢纽,联结其他呼吸疾病相关学科组成的一种相互支撑、交融和协同的多学科聚合体。

     这种聚合体内部有其因应各方利益诉求,符合转化医学、循证医学和精准医学模式的运行逻辑与规则。形成立体思维,掌握立体方法,呼吸学科的能力将得到大大提升。

     有的同道担心,学科交融发展会使呼吸学科被割裂、肢解和分化,担心“被吃掉”, “迷失自我”,这种担心大可不必。首先, 我们的目的是有效防治呼吸疾病,呼吸学科并无狭隘的“本学科利益”;学科发展一定要避免以邻为壑,是否被割裂肢解,关键是自己是否强大,能否发挥主导作用;多学科交融的模式,呼吸学科是主要受益方。

     2012 年呼吸年会的主题是“呼吸学科应当在多学科交融的呼吸疾病防治中发挥主导作用”, 指向主要是“守”。今年“构建多学科立体交融的现代呼吸学科体系”,指向主要是“拓”。“构建多学科立体交融的现代呼吸学科体系”的方略高度符合呼吸学科未来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要形成观念,成为思维方法, 转化、体现为现实行动。如此,对学科大发展必有裨益。

     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 陈荣昌

     解决问题需要交融发展

     现代医学学科分科越来越细,但患者的疾病并不是单一的,很多系统的疾病可以引起肺部病变,这是呼吸系统的重要特点。肺部疾病的诊治与研究也涉及多学科。推动呼吸学科与相关学科的合作,包括呼吸儿科、呼吸影像学、呼吸流行病学等。从另一个角度,呼吸疾病的诊治包括病因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方面。也包括病情由轻到重,由救治到康复的过程。因此,多学科交融的发展符合呼吸疾病的规律。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康健

     瞄准学科远方

     当今无论是呼吸疾病的诊治还是呼吸学科的建设,既要“精准”,更要多学科合作。不按照这种模式,不走多学科交融发展道路,闭关自守,学科发展难以“更快、更高、更强”。这些年,我们每年提出一个主题,一直走在呼吸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道路上!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白春学

     领航学科发展

     “构建多学科立体交融的现代呼吸学科体系”是学科发展的内在需求。近年来,肺癌的诊断手段和治疗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对肺癌的规范化、精准化和多学科综合诊疗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例如,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策略已经显示出诱人的前景,但是如何准确发现最可能获益的“靶向治疗”患者?如何提高靶向治疗与手术、放疗、化疗联合使用的效果?这都需要与肺癌相关的多个学科进行更深入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研究。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沈华浩

     海纳百川是呼吸人的胸怀

     “构建多学科立体交融的现代呼吸学科体系” 体现出呼吸学科是个大学科,要有大学科的胸怀, 体现呼吸人海纳百川的精神。过去我们强调自身发展,现在是谋求更好发展、提升壮大,通过多学科交融,在原有发展基础上,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如果说过去我们建立了优良传统,取得了辉煌成就,那么现在,需要我们呼吸人更好地传承和发扬。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王广发

     不要故步自封

     现代医学发展至今,实际上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并且早已经脱离平面交叉的层级,而进入立体交叉的范畴。平面交叉只是在一个平面上产生交集,而立体交叉产生交集的不止一个层面,而是一个“体”,所交叉的本身,是三维的甚至是四维的,需要全面地去理解,有时甚至需要“解剖”地去理解。我们需要将围墙打开,不要将自己固步自封起来,要不断借鉴其他学科的经验。

     中日医院 代华平

     学科发展从2D 走向3D

     学科之间都是交互影响的,没有一个学科可以单独发展,都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相互融合。间质病、肺癌、睡眠呼吸等学科无论是诊断,还是治疗都是多学科的交融。目前无论是学科发展还是医院发展,都更加立体化。如果说,以前是“2D” 的发展模式,现在则是“3D”。

     (原文刊载于9月29日《医师报》)

    

     寻找激情与才华横溢的你!——《医师报》诚聘新闻、医学编辑

     还在为找工作烦恼吗?还在为找不到好工作烦恼吗?如果你喜欢新闻,爱好写作,欢迎加入《医师报》!

     这里有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这里有简单直接的人际关系,这里有与医疗大咖平等对话的绝好机会!

     入选条件:

     1、医学、法律、新闻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硕士优先;

     2、有媒体从业经验优先考虑;

     3、热爱写作并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

     4、具备一定的新闻敏感度和新闻价值判断力;

     5、英语四级以上,六级优先,有较强的笔译能力和口语交流能力;

     6、有激情,愿意加班。

     职位性质: 全职

     工作地点:北京

     招聘人数: 5人

     俊杰,还等什么?快约起!把简历及相关工作经历证明材料(如方案、稿件等)发到544163202@qq.com,等我们电话哦。咨询电话:010-58302828-6844或6866。

     编辑:《医师报》宋攀

     排版:《医师报》任艺

     关注医师报微信:

     请点击标题下方的蓝色字体“医师报”。

     同时,也请您关注医师之家中国医师协会官方微信,微信号:CMDAWEIXINN。

     欢迎订阅医师报:邮发代号:1-351;

     刊期:周报,48期/年,4元/份,192元/年

     咨询电话:010-58302970

     投稿请发送至:934868380@qq.com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师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