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利:老年医学,与老龄化社会赛跑
2017/1/25 医师报

    

    

    

    http://www.mdweekly.com.cn/

     “宋箐.老年医学:与老龄化社会赛跑,[486].医师报,2017-1-19(9)”

     社会老龄化是迫在眉睫的挑战与压力

     《医师报》:我国老龄化的现状以及老年医学会成立的背景是怎样的?

     范利教授: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22亿,占总人口的16.1%,人口老龄化规模大、速度快、持续时间长。其中,有4000余万失能和部分失能老人。学会的成立是我国政府为应对日趋严峻的人口老龄化而做出的重要决策。

     “我国不仅是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且已呈现高龄化、慢病化、失能化、少子化、空巢化相交织的严峻形势。但公众对老年医学的认识还不足。”范教授介绍,老年医学在过去被理解为保健医学,各大医院设置的老年科都是一些保健科、高干科,并没有针对老百姓的老年科。

     高龄、多病和失能的老人大幅度增加,由此带来的医疗保健服务、照料护理服务、医养服务的需求和经济负担日益增长。但医养结合的模式还刚刚起步,医养服务产业远远没有形成,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于2015年4月19日获民政部批准成立,学会的成立是我国政府为应对日趋严峻的人口老龄化而做出的重要决策,也标志着我国老年医学学科建设、学术研究和健康服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从此,我国在防治老年疾病、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又多了一支重要的新生力量。

     欧美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老年医学以及产业化相关政策的研究,而我们才刚刚起步,已经晚了50年。

     “中国老年医学是在跟时间赛跑,跟老龄化赛跑。”范教授感慨,“我有幸作为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的第一届会长,任重道远,压力也很大。从学会成立至今的一年半时间里,我们已经建立了20多个分支机构,凝聚了上万名老年医学医务工作者,一起为老年医学奋斗。”

     老年医学学会就是要承接政府职能,凝聚医疗卫生工作者和社会力量,推进老年医学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防控慢病,为积极应对老龄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医养结合是老龄化社会的必然趋势

     《医师报》:我国养老服务面临的主要困境是什么?如何克服?

     范利教授:面对我国庞大的医疗养老需求、万亿市场潜力和千万就业空间,亟待政策激活和市场培育,深入拓展医养结合的新途径。

     范教授指出,我国老年人70%患慢病,其中76.5%一体多病,导致我国老年医疗养老服务需求庞大。但是,老年医疗养老服务总的满足率仅为15.9%,有84.1%的老年人没有得到相应的医疗养老服务。

     我国不仅仅存在养老难的问题,医养分离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养老事业发展的瓶颈。“医养分离是我国养老服务的主要困境。”范教授指出,我国养老产业,尤其是医疗养老在整体规划设计、功能设计、行业管理、社会化、职业化和产业化等诸多方面都还薄弱,导致“医养分离”现象十分普遍和严重。主要体现在“老而缺养”“养而缺医”“医而缺人”“人而缺管”“管养缺行”。

     范教授连续三年在全国两会期间提交相关提案,为医养结合进家庭、进社区、进机构积极建言。中国老年医学学会成立不久,她便组织专家力量对我国医养结合状况进行调研。“现状很不乐观。大家都喊着要做医养结合,但有的做起来既不到位,又不扎实,甚至不知道怎么做。”范教授说。

     关于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总设计思路,2016年两会期间,范教授递交的一份提案中建议,在我国建立“政府引领、整体规划、各界参与、产业推进、互联网借力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社会化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

     同时,范教授带领学会正在做部分地区的居家、社区和机构医养结合的试点,并将之作为示范区,再推动更大地区医养结合的发展。

     分“梯队”培养老年医学人才

     《医师报》:如何加强老年医学学科人才建设?

     范利教授:采取多种措施进行专业职业培训,努力建立一支以专职人员为主体,兼职人员和志愿者为辅助的社会化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队伍,为社会化、职业化养老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范教授指出,“5+3+X”模式是针对大医院的人才培养模式。老年医学需要的人才可按社会需求分为“梯队”。如专门培训老年全科及专科的医师;护士;康复、营养等专业人员;负责健康管理指导的人员;负责社区、家庭签约的家庭医生等。努力建立一支以专职人员为主,兼职人员和志愿者为辅的社会化医养结合服务队伍,为医养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她建议,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民政部门要支持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和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专门人才。充分发挥大学的作用,开展继续教育和远程医养结合学历教育。

     范教授认为,同时,养老机构要科学设置专业技术岗位,重点培养和引进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社会工作者等具有执业或职业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并执行与医疗机构、福利机构相同的执业资格和注册考核制度。

     “老有所医”是可以实现的梦想

     《医师报》:学会做了哪些工作?学会未来的工作计划是什么?

     范利教授:近期工作为远期工作铺垫,远期工作是近期工作的总体目标。学会在2015年成立时做了5年规划,学会的工作是围绕规划而进行的。

     范教授介绍,在老年医学学术活动方面,“中国老年医学与科技创新大会”是每年1次的品牌大会,已举办了两届,相关的学术及继续教育培训和学历培训也陆续开展。为加强老年医学人才培养,充分调动老年医学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我国老年医学事业的发展,学会还设立了“老年医学奖”“老年医学教育培训百千万工程”等项目。

     “学会在不断地壮大老年医学队伍。”范教授说,目前学会已经有20多个二级分会,今年还将有10个二级分会成立。我们也与全国很多省市的老年医学会建立了合作联盟。

     此外,学会在2015年还提议将每年的4月19日定为“老年医学日”,通过“老年医学日”,号召并组织全国的老年医学工作者和志愿者,走向社会、走向社区、走向农村,为老年群体提供多种形式的义务健康咨询、健康教育和科普宣传等活动,以引起政府和全社会对老年医学的高度重视、关注和大力支持。已产生很好的社会反响。

     眼下,范教授正在忙着组织全国老年医学专家撰写《中国老年医疗照护》一书的第四册。

     “不管是在医院、医疗机构还是社区、家庭,如何对老年人进行医疗照护?都需要有一套规范的标准和流程。”范教授说:“这本书分四册,从基础篇、技能篇到实操案例篇,是根据我国医养结合的大势所趋,对不同层次、不同机构、不同养老形式的老年人如何居家照护,都有详尽的阐述。我们还将逐步开展培训工作,让不正规的养老照护规范化,使中长期照护能真正落地。”

     “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扎扎实实地为老年人群服务,降低老年人群的慢病发病率、死亡率。使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范教授说,这个远景要从一点一滴开始,凝聚社会力量,力争取得国家政策的支持。

    

     编辑、排版:《医师报》张璐

     关注医师报微信:

     请点击标题下方的蓝色字体“医师报”。

     同时,也请您关注医师之家中国医师协会官方微信,微信号:CMDAWEIXINN。

     欢迎订阅医师报:邮发代号:1-351;

     刊期:周报,48期/年,4元/份,192元/年

     咨询电话:010-58302970

     投稿请发送至:934868380@qq.com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师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