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医生都关心哪些问题?来看2000余医生建言健康中国
2017/2/16 医师报

    

    

    

    http://www.mdweekly.com.cn/

     “张雨 任艺 张璐?“十三五”医生都关心哪些问题?,[489].医师报,2017-2-16(2-3)”

     不久前,国家卫生计生委下发《“十三五”全国卫生计生人才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指出要“充分考虑医疗行业培养周期长、职业风险高、技术难度大、责任担当重等情况,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医务人员薪酬制度,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

     针对《规划》所涉及的薪酬、儿科医生短缺、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医师报》在“2017《医师报》医学家峰会”期间,针对与会的数百名专家学者开展了一次调查,随后,该调查延伸至《医师报》微信公众平台(DAYI2006),最终形成了2000余份的数据。针对数据,《医师报》采访相关专家,根据以往数据,进行了解读、分析。

     不能停留在政策层面

     尽心但力不从心

     在此次针对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出台的《“十三五”全国卫生计生人才发展规划》的调查中,认为“若想解决医务人员的实际问题,不能只是停留在政策层面”的,超过三分之一。

     “从解决医务人员薪酬待遇的几点措施看,国家卫生计生委也是尽心了,但明显感觉到力不从心。”陕西省山阳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副局长徐毓才直言。

     他表示,要达成规划目标,一是要明现状。我国目前卫生人才是总量不足,解决办法除了培养,更重要的是改善执业环境,让学医的进入医疗队伍,特别是基层。但“规划”中这方面的有效措施并不多。二是结构不合理,特别是“强基层”所需的全科医生,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缺口太大,但似乎医学教育力度还不够。三是质量不高,人才对于距离农村居民的医疗服务需求还有非常大的差距。

     关于改善执业环境,目前国家严厉打击暴力伤医的违法犯罪行为,做到快、准、狠。在此基础上,还应该从体制机制的根本上解决老百姓深恶痛绝的医药购销腐败问题。要进一步优化医疗执业环境还必须加快立法进程。

     改革关键在萧墙之外

     “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医疗机构破除事业单位薪酬限制,可兼职兼薪,取消科研项目绩效、劳务费支出比例限制等方法,来改善医生和科研人员待遇。但是在我们的调查结果中,31%的专家和医生认为这些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医务人员薪资问题。

     医生的工作关乎人命,工作强度超过很多行业,收入水平与工作强度不成比例,势必导致医护人员队伍不稳定,后继乏人。最终受害的是无法享受优质医疗服务的患者。

     “兼职获取报酬、允许放开绩效限制,似乎都不是解决薪酬的根本办法。”徐毓才说,他认为,根本办法是建立一个有别于一般事业单位,符合医疗行业培养周期长、执业风险高、技术难度大、责任担当重等特点的新的薪酬体系。虽然现在看起来有难度,但必须努力。

     最后,徐毓才表示,解决卫生人才困局,不能只靠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力,从目前形势看,主要还不在卫计委,而在教育部、人社部、中央编办和公安部。

     不仅仅只是改薪酬

     一直以来,关于医务人员薪酬待遇问题都是大家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国家领导人也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出要提高医务人员待遇,但此项改革的步伐似乎一直没有迈开。

     提高收入 钱从哪来?

     每年的全国两会期间,都会有关于提高医务人员薪酬待遇的提案议案。在不少代表委员看来,最大问题是,钱从哪里来?

     目前国家对于公立医院实行差额拨款,而实际上的补偿力度却很有限,医院基本还是靠自身收入在维持发展。2015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时,有全国人大代表透露,截止2014年底,全国共有8677所政府办公立医院,但长期负债合计2333多亿元,平均每家医院负债超过2600万元。在如此大的经济压力下,还要求提高医务人员收入,医院也面临不小的压力。

     医改关键 要解决人的问题

     说到底,提高医务人员薪酬待遇,不仅仅只是提高薪酬待遇的单项问题,而是与整个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公立医院改革等紧密相关的系统性问题。

     国家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不能含糊。医疗卫生事业本就是一项维护人民健康的政府责任,是政府的公共事业,国家投入必须要到位。虽然近些年来国家对于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也确实不少,此前轰动一时的8500亿投入多数都投到了基层的硬件设备。而中国的医改关键是人的问题,人的问题不解决好,其他的问题会很艰难。因为医生才是医改的主力军。

     没必要“言必美国”

     调查中,不少医生认为自己的薪酬待遇在当前社会环境下,显得比较尴尬,与欧美等国家简直没法比。对此,我们完全没有必要一味地去和美国医生比薪酬,毕竟我们的国情与美国不同。美国的人均GDP是5万多美元,而我国的人均GDP则是5万多人民币,还是发展中国家。但与各自社会环境下的平均收入的比值,是可以比较的。

     剑指医患矛盾突出

     调查中,认为“医患纠纷突出”是“儿科医生短缺主要原因”的占到52.3%,超过半数。

     调查反映了“大家眼中的儿科”

     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首都儿科研究所党委副书记杨健告诉记者,“该数据基本反映了当前医生群体对于儿科的普遍看法,医患关系确实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当前社会转型、各个领域都在改革推进的社会大背景下,医生群体成为矛盾的集中点,甚至将医生作为释放社会戾气的出口。因此才会出现超过半数的人认为“医患矛盾突出”是儿科医生短缺的主要原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相较于薪酬待遇,对于一个和谐的医患环境的需求更为迫切。杨健谈到。

     全国人大代表、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主任束晓梅向记者介绍到,儿科有着自己的特点。从事儿科的医生往往喜欢孩子,而现实中由于小孩的哭闹、拉尿等,导致不少人并不喜欢小孩,尤其是男性。另一方面,儿科多数是常见病,对于其他一些高精尖科室所能提供的成就感、光辉,儿科有些力不从心。这也是造成儿科医生短缺的客观原因。

     提高待遇是吸引人才的前提

     选择“工作累、收入低”的超过三成。中国医师协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林锦认为,中国目前儿科医生缺乏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因为待遇太差,其次是压力太大。

     最近,国家有一些关于提高儿科医生待遇的政策,补助虽然有限,但聊胜于无。即便如此,也很少能够真正拿到儿科医生手上。束晓梅谈到,因为院长在拿到这笔钱时,多数都用作填补医院每年的亏损了,从这个方面讲,院长也不容易。

     医米调研在2016年末开展的专门针对儿科医生的调查显示,84%儿科医生认为收入低于所属医院医生的平均收入。调研还显示:36%儿科医生税前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76%收入在5000以下,月收入在5000以上的比例仅为24%。

     “毫无疑问,给儿科医生加薪对于缓解儿科医生短缺问题是有帮助的,并且还是开展其他一些工作的基础。”杨健告诉记者。医米调研数据显示,我国儿科医生中,只有51%毕业后直接做儿科,通过转岗成为儿科医生的情况占到半壁江山。因此良好的薪酬待遇体系也是吸引其他医生转岗的有力砝码。

    

     《医师报》招聘以下人才:新闻中心副主任、频道主任:1名

     新闻中心编辑、记者:1-2名

     学术中心副主任、频道主任:1名

     学术中心编辑、记者:1-2名

     医学项目策划人:1-2名

     新媒体主管:1-2名

     美术编辑:1-2名

     发行专员:1-2名

     市场总监:1-2名

     有意者请联系:

     王老师010-58302828-6831

     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编辑、排版:《医师报》张璐

     关注医师报微信:

     请点击标题下方的蓝色字体“医师报”。

     同时,也请您关注医师之家中国医师协会官方微信,微信号:CMDAWEIXINN。

     欢迎订阅医师报:邮发代号:1-351;

     刊期:周报,48期/年,4元/份,192元/年

     咨询电话:010-58302970

     投稿请发送至:934868380@qq.com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师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