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扬】病情不允许乘机回国,万里之外的埃塞俄比亚,一队小小的“祖国”缩影上演一场特殊救治!
2017/10/25 医师报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本科生,哲学双学位在读 孔曦晨

     北京大学官方微信平台采写组主编

     走进埃塞

     公元2017年9月11日,位于非洲东北角的古老国度埃塞俄比亚,迎来了自己独特历法下的2010年新年。作为东方工业园区的一个入园企业,由张家港华金元投资的东方钢铁有限公司,虽然正处于紧锣密鼓完成二线设备扩建的最后阶段,但也趁埃塞俄比亚的新年之际,全体员工休息一天。

     47岁的机修工文晓彦吃完晚饭,与同事一起散步回到宿舍,大家正在闲聊,突然文晓彦说头痛难忍,脸色苍白,同事们急忙帮他测量血压,收缩压已经达到160 mmHg,在服用了降压药后,他被同事们紧急送往了当地条件最好的一家韩国医院。由于夜间值班医生经验不足,只予以降压药和止痛针治疗,文晓彦的血压最高又达到了200 mmHg。

     第二天早晨,主治医生确认文晓彦脑血管破裂了。由于埃塞境内医生水平有限,主治医生建议先将病人移入重症监护室密切观察,等病情稳定再安排回国治疗。文晓彦的同事们却难以接受这个只用药物的保守治疗方案。就在半年前,就有一位中国同胞同样因为脑出血,保守治疗7天后死亡了。但当晚直接乘飞机回国又要冒很大的风险。怎么办?望着病床上自己的兄弟,他的生命之火似乎随时都可能熄灭,在场一张张黄皮肤和黑皮肤的脸庞上滚落下了无助的泪水。

     “要不惜一切代价,保障员工生命安全”

     驻埃领导马上向国内董事长王勇汇报了文晓彦的病情,王勇立即给出指示:不惜一切代价挽救文晓彦的生命,向各个医院发起救助,并且随时向他汇报进展。一个医院一个医院咨询,当打到埃塞爱菲医院的王剑华院长的时候,得到一个振奋的消息——凌锋教授带领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代表团正在埃塞进行学术交流和考察。陪在文晓彦身边的同事,心里升起来了希望。

     万里之外,有一队小小的“祖国”的缩影。病情不允许乘飞机回国,祖国却出现在文晓彦的身边。他有救了!

    

     “我在埃塞完成了第一项任务”

     凌锋教授,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名誉会 长、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首席专家、中国医师协会医师志愿者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因为“起死回生”的本事,常被人称为“神医”,她却一直谢绝这种称号,“我只是竭尽全力去救治每一个病人”。她卷曲的短发已经花白,镜片后却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总是笑得眉眼弯弯,让病人看了便觉心中踏实。

     凌锋这次率队前往埃塞,本是参加在埃塞首都举行的学术交流会议,同时考察中国医疗援外在当地的情况,为我国提高医疗援外水平及今后选派医疗志愿者建言献策做准备。

     这并不是她一时兴起。早在2014年,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政府曾向我国提出,希望给予神经外科的专科援助,凌锋所在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率先派遣医疗骨干前去帮助当地医院建立了神经科室。这次经历给了她很多启发。

     2016年,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凌锋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提出建议,将医疗援外由“政府安排”改为“政府主导,民间组织安排”,让民间组织建立适应当地需要的志愿医疗队,对外精准医疗支援。而这次的埃塞之行,就是志愿精准医疗支援计划的一部分。

     东方钢铁公司的员工急匆匆地找到凌锋教授一行时,他们刚考察完当地一个急救医院,还来不及休息一下,就开始研读CT影像。凌锋教授和鲍遇海教授、陈革教授一致认定是大脑中动脉瘤破裂,需要马上进行手术。

     员工们本只想让专家确认一下病情,不敢奢望他们在紧凑的行程之外,抽出数个小时的时间为一名普通工人进行手术。没想到凌锋教授毫不犹豫,只要能解决手术室设备和器械问题,就可以立即准备手术。但是如何知道整个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能哪家医院具备手术条件?即使找到有手术条件的医院,那个医院能否允许中国专家团队在他们医院动手术呢?这太难了。刚刚在东方钢铁的工友们心中燃起的希望之火又要熄灭了。

     就在这时,孔锋教授拿起电话说,我有办法。辗转几个电话,孔锋教授说她联系到了埃塞神经外科协会的现任主席Mersha教授,Mersha教授说整个首都只有病人所在的这家韩国医院可能具备手术条件,但没有能动手术的医务人员。

     为了便于协调和配合中国专家,当天身不在首都的Mersha教授特意安排了前任主席Hagos教授陪同中国专家到韩国医院,与院方协调查看手术所需的显微镜和手术器械是否符合手术条件。中国的专家为何如此神通广大,竟能用电话调来在埃塞国内一向有着强烈职业骄傲的专业协会的主席们如此迅速而周到的支持?正在大家惊讶之时,凌锋教授为大家解密——从2012年开始,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就受中国商务部委托,为发展中国家援助培训神经外科及相关学科的医生。至今已经有40多个国家200余名医生参加培训了,其中包括来自埃塞的24名神经外科医生。如今,有些医生担任了学会主席或副主席,有些医生担任了大学或部署医院神经外科的主任。Mersha教授和Hagos教授曾经就是学习班的学员,而此行的4位中国专家都是他们的授课和带教老师。

     在韩国医院,经过仔细检查和认真协调,凌锋教授向东方钢铁的员工们确认,医院具有开展手术的条件。然而,由于凌锋教授团队此行目的是学术会议交流及考察,他们在埃塞并没有行医资质。整个埃塞只有Hagos教授有6例颅内动脉瘤的手术经验。最早的一例是他从中国刚回埃塞时做的,而最后的一例是一年半之前在这家韩国医院做的。基于如此有限的经验,Hagos教授根本无法胜任文晓彦的手术,爱菲医院的王剑华院长又进一步协调,请示埃塞卫生部部长后,埃塞神经外科学会副主席Abat教授主动以他的名义请凌锋教授、鲍遇海教授和陈革教授以指导专家的身份组成手术团队。

     “go ahead! (去做吧!)”韩国医院董事长听取了其管理团队和Abat教授的介绍和申请后,给出了这句话。第二天早晨8点,由Abat 教授陪同中国教授实施手术,而第二天的所有会议安排都被暂时放在了一边。原定第二天上午在非盟总部参加的会议,在这个陌生的病人面前,也变得无足轻重。

     这些工作完成时,埃塞俄比亚高原上的夜色已深。几个小时的检查和准备工作中,直到深夜9:30,代表团连口水都顾不上喝。

     9月13日早上,在ICU重症监护室,凌锋教授亲自给文晓彦分析病情,知道了自己具体病情的文晓彦,掉下了眼泪,“我要回家”。

     凌锋教授像哄一个无助的孩子那样,用文晓彦家乡的四川话安慰着,“你只是脑袋中长了一个小泡泡,现在小泡泡破碎了......”“我相信代表团会救我的命”。上午10点半,文晓彦亲自在手术同意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被推进了手术室。

     对于手术室外焦急的同事来说,5个多小时是漫长的等待,对于手术室里全神贯注的医生们来说,5个多小时是同时间的赛跑、同死神的斗争。

     下午1点多,凌锋教授走出了手术室,神情疲惫但却振奋,“虽然设备比不上国内,器械也不顺手,但是凭借鲍遇海主任丰富的手术经验和陈革主任默契的协助,手术非常成功。”在场参观手术的埃塞和古巴医生赞叹不已,等待的人群爆发出哽咽的欢呼。

     然而,没等大家请教授们喝一口水、吃一口饭,他们便悄悄离开,赶往下午在亚的斯贝巴大学的学术交流会。陈革教授留在手术室中,完成收尾工作,直到病人麻醉苏醒后才离开医院。

     当晚7点多,中国专家们和王院长又去看望了病人。那时文晓彦已经可以说话,四肢也可以活动了。虽然很虚弱,但是他一直握着凌锋教授的手。自始至终,中国专家们没提出过要收一分钱的手术费,尽管手术耽误了他们正常的行程,尽管病床上只是一位普通的机修工人。

     “我们几人都是中国志愿医师。中国志愿医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援外、救灾、扶贫和义诊。其中援外工作中主要就是保障驻外华人的生命健康,帮助当地人民治疗疾病,以及帮助提高当地医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凌锋教授谢绝了东方钢铁员工的一切酬劳,“这位病人就是我们作为中国志愿医师在埃塞完成的第一项任务:挽救中国工人的生命。”

    

    


     “我们需要寻求积极的方式,把人们团结在一起”

     文晓彦经历了手术,身体状况正在稳定地恢复。过不了多久,他便可以再与妻儿、与老父老母团圆,再投身到异国的建设中去。

     几天来,人们却在思索——是怎样的巧合、怎样的幸运使普通工人文晓彦能够在危急时刻遇到“神医”?

     他的“幸运”,在于凌锋教授选择在这个时间,前往埃塞这个地点。而这,并不是纯粹的巧合。2016年,在参加联合国举办的“可持续发展目标NGO全球峰会”时,凌锋就曾对中国日报记者表示,发展中国家的神经外科力量相对薄弱,有必要帮助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培训神经外科医师,让他们有能力救治脑中风、脑出血患者,从而挽救更多生命。凌锋所在的宣武医院率先垂范,已培养了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几百名医生。正因如此,才得以让埃塞及韩国医生认可中国专家的医术,让埃塞医生感谢中国,他们敢于和乐于不遗余力地配合手术和抢救。

     帮助相对落后国家提高医疗水平,提高生活质量,这就是中国倡导共建“一带一路”的初衷之一,也是中国在履行对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庄严承诺。而埃塞俄比亚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也是医疗支援的重点对象之一。

     他的“幸运”,还在于加入了援非企业的大家庭。他所在的东方钢铁有限公司,是2012年王勇董事长提出走出国门,直进非洲,在埃塞俄比亚最大的一个轧钢项目。公司不仅为埃塞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持,还雇佣和培训了大量当地工人。生产车间里,黄皮肤和黑皮肤亲如手足。在文晓彦住院、手术期间,东方钢铁的当地司机们几乎彻夜不眠,随时服从调遣。

     东方钢铁只是冰山一角。埃塞90%以上的公路、全国的通信网络、第一条铁路和城市轻轨、第一个风电场以及几个重要的水电站,都是中国企业承建或参与承建的。黄皮肤的面孔在埃塞的路上走着,不时有当地人过来碰碰你的肩膀,这是他们友好地问候彼此的方式。

     文晓彦的故事不是一篇童话,某种程度来说,它是一种必然。远渡重洋,帮助异国发展的先驱者们,始终不曾割断连接祖国的脐带;在肩并肩的劳作中,曾经陌生的国度,又渐渐吸纳他们为自己的骨肉。两片古老的土地,三群不同身份的人,在对幸福和有尊严的生活的共同追求下,血脉相牵,呼吸相连,成为命运的共同体。每一处病痛都触痛全身,每一个部位的缺失都使整体不再完整。当工人文晓彦生命垂危,祖国和异乡都提供了温暖的怀抱。

     今年5月12日,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埃塞俄比亚总理海尔马里亚姆表示,“目前世界许多地方都蔓延着仇外情绪,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被刻意放大,地区发展不平衡。我们需要寻求积极的方式,将人们团结在一起,减少分裂。”

     “一带一路”正是这样将“人”团结在一起的方式。倡议的背后,远不只是冷冰冰的资金和设备流动,归根结底,“一带一路”的落实者和受益者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灵魂,倡议的目的也在于燃起人与人之间永不熄灭的手足之爱。没有这种爱,邻居也会如同仇人那样疏远,彼此征伐;有手足之爱的地方,相隔重洋亦不以为远,重洋两端的人也可以同呼吸,牵起一贯的血脉。

     凌锋教授 评论

     凡我华人,虽远必救!

     首先,我们对海外华人有深刻的感情——同根同宗,炎黄子孙,凡我华人同胞必救,才能有主观能动性,焕发出行动的激情。

     其二、我们理解这是对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目标的最大支持。习主席的伟大复兴事业需要大量的劳务人员外派工作。“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在外务工人员的生命健康若得不到保障,如何能安心建成大业?

     其三、我们有担当。异国他乡,人生地不熟,如何去救?怎么去救?救不了又怎么办?一定会有很多困难——没有行医执照、不了解当地医院的条件和水准,不认识相关的人员沟通......一切都似乎是在黑夜中伸手不见五指!但当你知道这是你的同胞兄弟,你怎能坐视不理?

     其四、即然要救,就得积极想办法,创造条件去救人。通过一切关系,顺藤摸瓜去找人,找医院,找一切认识的人去想办法!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去想,就会有。

     其五、平时有积累,建立良好人脉关系资源。我们从2012年起就举办了8期国际学习班,为“一带一路”沿线的47个国家培训了265名医生,其中埃塞就有24名神外医生曾在我院学习。每期学习班,我们都与各国学员朝夕相处,授课、讨论、观摩手术、参观外地医院、游览中国名胜古迹,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并形成了一个广大的朋友圈。

     此次手术,所有知道此事的埃塞医生,无论在首都还是在外地,都积极参与。第二天手术前,为解决中国医生来不及办行医资格的问题,埃塞医生主动提出在他的名下负责,由中国医生来主刀,他当助手。同时向韩国医院院长报告。院长充分信任中国医生,在电话里只说了一句话:“Go ahead(尽管做)!”这一切都在为一位不曾相识的普通中国工人!

     其六、当地华人同心协力必不可少。我们在埃塞完成这台手术,一定不能忘记是当地华人医生“万能的王剑华”!11年前,他应团中央号召,赶赴埃塞当志愿者,一年后结束任务时,他爱上了这块贫瘠而美丽的大陆,留下来建立了一个医学影像诊断中心,为埃塞人民和我援外人员贡献了力量。之后,继续投资办医院,为中埃人民服务。这11年的服务,他的热情、诚恳、守信、慷慨,折服了友好的埃塞人民,积累了丰富的人脉资源,可以随时打电话找到总统、卫生部长、大学校长、医院院长。

     最后、打铁还要自身硬。在异国他乡,器械、设备都不顺手,环境、麻醉、术后护理都不了解,如何保证手术的完胜?鲍遇海主任在脑血管病的手术方面造诣颇深,手术之精细、准确、干净、漂亮令人叹为观止,给所有的埃塞医生留下深刻印象。在一切程序确定之后,技术就是决定的因素。

     因此,在我国“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和地区,一定要建好设备精良、管理良好、技术过硬的医院。有了以上7点,我们可以有底气地说:凡我华人,虽远必救!

    

     扫码查看往期报纸

     往期回顾

     【害人不浅】马兜铃酸是个什么东西?台湾八成肝癌及大陆近五成肝癌凶手竟是它!

     【关注】十九大代表王辰谈改善医患关系的治本之策!

     【重磅】国家卫计委李斌主任直面回应:医联体建设、家庭医生签约、公卫服务、医学生人才培养等问题!

     【热议】一边是心梗的父亲,一边是待手术的患者,如何选择的背后是人间的两种大爱

     【重磅】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这10条事关中国医疗卫生发展大计!小编帮你梳理出来了

     我不哗众取宠,我叫医师报,这是我的新名片

     编辑、排版:《医师报》 毕雪立

    

    

     过往的君子帮点赞哈~~老板说点赞满 500 给小编加鸡腿~~ ?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师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