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师胜杰、臧天朔去世:肝癌防治路在何方?
2018/9/30 7:00:00 医师报

    

    

     “贾薇薇 黄晶 秦苗·从生物学角度看待肝癌 探究本质 寻找对策,[568].医师报,2018-10-11(12~13)

     昨日,一个令人悲痛的消息传来。28日,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师胜杰因病医治无效,于2018 年9 月28 日21 时43 分36 秒在哈尔滨逝世,享年66 岁。同日,还有一个令人潸然的消息。知名摇滚乐歌手臧天朔28日四点五十六分于北京逝世,终年54岁。

    

    

     据悉,师胜杰大师和臧天朔先生,都是因为肝癌去世。师胜杰在去年年底就患上了肝癌,而且发现时,已经是肝癌晚期。尽管经过几个月的调养,情况有所好转,但最终还是离开了我们。臧天朔也是如此。其唱片公司负责人表示:检查出罹患肝癌时已是中晚期,无法根治,后续一直采用的是保守治疗的方式。

    

     汤钊猷 院士

     关于癌症,大家避之不及。但是相信你在生活中还是听到过,甚至亲眼见到过一些案例的。有的癌症并不致命,通过手术,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小肝癌研究奠基人、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汤钊猷院士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直致力于肝癌防治事业,推动了肝癌由“不治之症”向“部分可治”转化。

     他曾提出,应从生物学的角度看待肝癌,以抓住肝癌本质并采取对策,并指出癌症是遗传易感性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发生发展源于细胞遗传特性的改变。

     随着肝癌治疗理念的不断更新,汤院士在《控癌战,而非抗癌战》一书中提出了对于癌症的新思考:癌症是内外环境失衡导致的机体内乱,以部分细胞遗传特性明显改变为特征,是多基因参与、多阶段形成的全身性、慢性和动态变化疾病。

     因此,肿瘤防控策略除了研究消灭肿瘤以外的“改造”疗法,如改造残癌、改造微环境、改造机体等,也应研究最终消灭主瘤的时机与办法,同时研究机体抗病能力的综合措施,包括神经、免疫、内分泌、代谢干预以及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的措施等。

     我国肝癌诊疗现状如何?目前肝癌治疗仍采取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干预模式,但是如何达到消灭肿瘤与保护机体之间的平衡?肝癌目前面临的一大难题是肿瘤的转移复发,而癌转移的关键是肿瘤干细胞,免疫炎症微环境也是影响癌转移的重要因素,此理论对于未来肝癌的治疗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肝癌5年生存率仅12.1%

     手术率低与转移复发是两大难题

     我国是肝癌大国,国际癌症研究署最新发布的全球恶性肿瘤疾病负担(GLOBOCAN 2012)显示,2012年全球约有78.2万例新发肝癌病例,74.6万例肝癌死亡,其中,中国新发肝癌占50.5%,肝癌死亡占51.3%。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14年我国肿瘤数据显示,肝癌新发病例36.5万例,肝癌死亡病例约31.9万例。更为严峻的是,肝癌的5年相对生存率仅为12.1%。

    

     尹国文 教授

     虽然近年来我国肝癌防治以及治疗策略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肝癌的5年生存率仍不容乐观。究其原因,江苏省肿瘤医院尹国文教授指出,肝癌手术率较低是主要原因之一,数据显示,接近80%的患者就诊时为中晚期肝癌,错过了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因此,早筛早治是保证肝癌生存率的重要因素,而按时体检和推广医学科普则是保证早筛早治的一项重要手段。

     其次,肝癌的转移复发也是一大原因,肝癌手术切除后5年肿瘤复发转移率高达40%~70%,不过目前对于肝癌转移的发生途径并未明确,或与术前可能已存在微小播散灶或者多中心发生有关,因此找到肝癌转移复发的原因,实现有效预防,是未来肝癌发展的重要方向。

     改善肿瘤微环境

     从“杀癌”向“控癌”转化

     汤院士曾提出,杀癌会促进残癌转移及生长。因此,近些年来抗癌理念发生了转变,不再一味强调消灭肿瘤,而是严控手术适应证,尽可能平衡消除肿瘤与保护机体之间的关系,实现与瘤共存,延长生存期。

    

     李波 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李波教授也强调,作为医生必须明确一点,医生并不是在“治”肿瘤,而是在为患者治病,是在“治人”。不过在肝癌治疗过程中,癌细胞生长在体内,即使不能将其完全消灭,也至少要控制它,不让它继续肆虐、快速增长以致损害身体。在治疗肿瘤时一定要有中医整体观,不能厚此薄彼。

     目前,化疗、靶向治疗等方式不良反应较强,且长期应用效果不佳,人们更多的关注于提高人体自身免疫力,改善肿瘤微环境,从根本上遏制肿瘤生长。

     2016年,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胡汛教授团队和浙医二院放射介入科晁明教授团队合作完成了一项临床研究,为晚期肝癌患者使用碳酸氢钠作靶向治疗,可有效杀死肿瘤细胞,延长患者生存期。

     其原理便是改善肿瘤生长环境,在葡萄糖饥饿或缺乏的前提下,注射碳酸氢钠,迅速中和肿瘤内的酸性氢离子,破坏乳酸根和氢离子的协同作用,从而快速杀死了处于葡萄糖饥饿或缺乏的肿瘤细胞。

    

     严律南 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严律南教授认为,中医对于人体的整体调控理念对肿瘤治疗有很大启发,肝癌治疗的辅助用药槐耳颗粒对于提高人体免疫力、改善肿瘤微环境均有一定作用,临床反馈较好。

     逆转肿瘤干细胞

     用科学证据突破肿瘤治疗瓶颈

     日本Brade-ion医学科学研究所田中真奈実教授开展的一项基础研究证实,槐耳不仅可杀死癌细胞,还能使细胞间和细胞内分子被破坏的功能恢复正常,特别是与转录调控相关的功能。同时,槐耳治疗能够恢复组织稳态平衡,使异性细胞恢复干性,使肿瘤干细胞消失。

    

     柏斗胜 教授

     毫无疑问,关于肿瘤干细胞的研究是全球热点。“槐耳颗粒逆转肿瘤干细胞的结论,是一大惊喜,也是值得深入挖掘的肿瘤治疗的潜在路径。”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柏斗胜教授表示,肿瘤细胞很“聪明”,研究发现,肿瘤细胞存在复杂的网络调控,即使封锁了某条通路,其也会做出适应性改变,绕道而行。或许逆转肿瘤干细胞的作用能够最终解决肿瘤的耐药性,从根本上遏制肿瘤进展,但是,肝癌的肿瘤干细胞的标志物目前并不明确,仍存在争议,未来还需做更深入的探索。

     严律南教授也表示,应当就槐耳颗粒逆转肿瘤干细胞的作用开展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试验,积累更具说服力的科学证据,未来的应用前景将更为广阔,医生用药也更有底气。

     “随着精准医学的进步,科学家发现,同一个肿瘤药物(尤其是靶向药),针对不同类型的肿瘤患者可能都有效,并称之为‘异病同治’,这与祖国传统医学的理念不谋而合。”尹国文教授表示,逆转肿瘤干细胞也是全身调节作用,如果未来在人体上得以证实其有效性,那将是震惊世界的爆炸性新闻,或许将改变肿瘤治疗的格局,因此,应当做更为深入的探索,积累更有力的科学证据。

     “目前而言,槐耳颗粒改善肿瘤微环境、调节人体免疫力、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减少肝癌复发转移的作用已有目共睹。未来应当积累更多的临床证据,为肿瘤治疗带来更多希望。”尹国文教授对槐耳颗粒的未来充满期待。

    

     第13届国际肝胆胰协会

     世界大会于瑞士日内瓦召开

     槐耳研究亮相国际舞台 唱响中国声音

     9月4~7日, 第13届国际肝胆胰协会世界大会于瑞士日内瓦召开。来自五湖四海的外科医生和科研人员等与会代表近 3千人,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深度对话,探讨当前国际肝胆胰疾病诊治的热点与难点。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消化内科陈倩副教授介绍了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研究结果,研究旨在探索槐耳颗粒对于原发性肝癌(HCC)切除术后预防复发的作用。研究历时6年,纳入国内39所研究中心的千余例患者。

     结果表明,槐耳颗粒可明显延长肝癌切除术后患者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和降低复发率。此项研究是国际上首次进行的关于中成药的大样本临床研究,这一卓有成效的研究结果向世界展示了中医中药对肝癌疗效的有益作用。

     中国专场展中国风采

     借此大会契机,湖北陈孝平科技发展基金会特设“第13届国际肝胆胰协会世界大会·中国会场”,旨在为参加大会的中国医师同仁们提供一个国际交流平台,使国内学者能够快速了解国际肝胆胰医学领域的学术前沿和动态,分享临床经验,并在讨论交流中汲取专业意见、完善自身研究,进而推动我国肝胆胰疾病的科学研究和临床经验的交流,促进肝胆胰外科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

     科研思路和设计比盲目实施更有意义

     伦敦大学学院Arian Laurence教授详细讲解了如何合理设计临床研究并撰写临床相关文章。Laurence教授强调,科研的思路和设计往往比盲目的实施更有意义,如何选题以及建立可行的临床思路对于展开一项具有临床价值的研究至关重要。同时,Laurence教授细致的剖析了论文的摘要、介绍、结果和讨论在内的各个部分的写法及注意事项,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在投稿中遇到的相关专业问题及应对措施。

     科研要求一步一个脚印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陈倩副教授从自身的科研经历入手,解析了“如何让世人理解中国医生的临床研究”,介绍了如何针对临床工作中遇到的一个罕见病例,查阅、整理相关资料,最终发表文章的过程。陈倩副教授表示,在临床工作中,应认真积累病例资料,发现罕见病例并积极报道,更要善于总结临床典型病例资料,重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科研的道路并不总是一帆风顺,陈倩副教授也是经历了许许多多的拒稿,包括今年在《Gut》发表的槐耳颗粒对于肝癌复发的多中心研究也经历了多次拒稿,最终在回答了不计其数的编辑问题后才得以发表。因此在科研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一步一个脚印,不忘初心,才能终有所成。

     湖北陈孝平科技发展基金会硕果累累

     湖北陈孝平科技发展基金会秘书长罗鸿萍介绍了基金会成立1年以来所取得的成果:先后在湖北省武穴市、安徽省阜阳市、贵州省贵阳市及湖北省利川市举行了四次“大爱无疆健康随行--走进革命老区系列公益活动”;多次举办肝胆胰领域研讨会及学术会议;重视青年医师临床技能培养,每季度举办一次青年医师培训班;建立临床肿瘤防治、肿瘤免疫等方面的专项基金,用以鼓励和支持国内热衷于临床与基础医学研究的中青年专家。

     同济医院肝脏外科研究中心程琪介绍了以湖北陈孝平科技发展基金会为依托的槐耳项目肿瘤防治专项基金,以及免疫性疾病研究槐杞黄专项基金的基本情况,基金会旨在支持与肿瘤防治相关的临床及基础课题,为各位年轻医师申请课题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秦锡虎

     中医药有更多宝藏值得研究

    

     秦锡虎 教授

     由陈孝平院士领衔的研究发现,槐耳颗粒对肿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希望借此可以进一步研究槐耳颗粒在肝癌治疗当中的作用机制,更好地为肝癌患者服务,更希望将来能够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中医当中发现第二种、第三种这样的药物去帮助治疗肝癌,或治疗其他肿瘤。

     医学是一种科学,但又是远远超越于科学的一门学问,人类的医学研究揭示了疾病的一些奥秘,但还有很多的奥秘未被挖掘,比如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治疗途径。希望有一天我们能够发现肿瘤的真正奥秘,一举攻克!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凌昌全

     槐耳开启中药标准化治疗先河

    

     凌昌全 教授

     肝癌的治疗应分不同阶段进行,如早期发现,手术疗效最佳;中晚期则要遵循系统化治疗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肝癌的不同阶段所发挥的作用也大相径庭,如早期减缓肿瘤进程、中期降低化疗带来的毒副反应等。但缺乏循证医学的证据支持一直是中医药发展的“短板”,也因而得不到国际认可。

     近期,研究证明槐耳颗粒在肝癌术后复发中疗效显著,给临床患者带来切实的获益,正好填补了中药在循证医学中的空白。我国相关诊疗指南的颁布都需要基于证据、兼顾可及性和专家推荐等级才能被绝大多数的医生认可。只有被大多数人认可的治疗方案才能称之为“规范化”方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李家平

     槐耳还有更多功效待深入挖掘

    

     李家平 教授

     槐耳颗粒在临床上应用多年,就我个人在临床上使用近十年的观察,槐耳颗粒具有四方面功效:一是使用槐耳颗粒的患者肿瘤体积明显缩小,肿瘤消融能注入的药物有限,所以肿瘤大小对消融有较大影响;二是肝癌患者约70%以上甲胎蛋白增高,槐耳能够降低甲胎蛋白;三是肝癌患者大多有腹胀、腹痛、腹水,使用槐耳颗粒,很多患者都有明显缓解;四是介入治疗会使用化疗药物,化疗药物能引起骨髓抑制,使白细胞下降,而使用槐耳颗粒白细胞会有所提升。

     此外,槐耳颗粒除了味道特殊,口感较苦,偶会出现腹泻之外,几乎没有明显的副作用。这次39家中心参与的研究发表在《Gut》杂志上只是一个开始,临床上使用槐耳颗粒的医院众多,可观察到的效果也远远不止已发表的结论,还有很多临床上可见的功效等待我们挖掘,并用科学方法论证。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黄磊

     走国际化路线 “好酒不怕巷子深”

    

     黄磊 教授

     黄磊教授表示,目前肝脏肿瘤在技术层面已无禁区,但是肝癌术后5年生存率仍不理想,最大的问题是还未出现“完美”的、能够颠覆性改进肝癌术后康复情况的术后辅助治疗药物。此次槐耳颗粒研究结果的发表是一大进步,既往槐耳颗粒在临床也已应用多年,如今用科学的方法证明了多年应用经验的正确性。

     文章得以在《Gut》杂志发表,有赖于研究从最初的试验设计就走了国际化路线,遵循了国际认可的试验设计方法,因此在世界范围内被业界专家认可。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临床研究应当与国际接轨,用数据说话,用科学方法验证。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毕新宇

     从经验到领跑 槐耳颗粒的循证之路

    

     毕新宇 教授

     很多人认为中医疗效不能通过现代科学进行验证,大多数都是经验性用药,但槐耳颗粒通过规范的系统评价求得比较客观的结论,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证据,为解决中医从经验性用药到科学性用药作出了有效措施和积极尝试。

     实践证明,中医药成功应对了循证医学的挑战,得出了阳性结果,也得到了国际专家的认可。

     目前,绝大部分中医药的系统评价由西医界或国外科研机构完成,缺乏对中医药理论的根本认识。如何建立一套符合中医药自身特点又能为国际主流社会认可的评价方法学体系是当务之急。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槐耳颗粒系列报道

    

    

    

    

     《医师报》10月11日12~13版

    

     往期回顾

    

     热点|甘肃持刀伤医者被刑拘!医生该如何最大程度保护自己?

     司君利荐读|首批“互联网+医疗健康”细则出台!我国慢病死亡率20年下降25%!医院应建三级投诉管理机制!

     王贵玉荐读|"天价鞋垫事件"的责任谁来背?改造T细胞可对抗癌细胞吗?

     网红|美国杜克大学李治中:我们兼职辟谣,别人全职传播伪科学

     搞笑|妇产科医生的18种“死法”,中枪者自觉转发!

     【视频】医师报:为梦插翅 化茧成蝶

     编辑: 毕雪立 审核:许奉彦 裘佳

    

     目前300000+医生已关注加入我们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师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