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麓:如何将近代历史人物写活、写深?
2022/3/18 捍卫人文学

     陈旭麓:如何将近代历史人物写活、写深?

     近代中国是个变的时代。“变”是它的最大特征。近代人物就有不少人讲过,这是“三千年来一大变局”。历史上不是没有变,从秦始皇到鸦片战争,中国也不是没有变,变是变,但变得很缓慢。

     近代中国的“变”,一是速度快,二是变化大,变的面相当广泛。历史上的唐代有什么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这是反映一个王朝的变化,主要说明在两百多年中,唐朝是怎样由盛而衰的。唐代盛衰在唐代诗歌中也得到相应的反映。它反映了唐代的社会变化。但并没有说明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波澜壮阔深刻的变化。只是到了近代,中国才有广泛深刻的变化。

     近代一百多年的历史就是变的历史,这是变的时代,是变得前进的时代,我们研究近代人物,首先要掌握这个变的时代。

     近代的这个“变”既出现在一代一代人的身上,也反映在一个人的不同时期。反映在他的初期、早期、晚期,一个人有他的早年、晚年,但作为一个近代人物来说,还不光是指他的年岁,还包括他的思想、生活、政治活动,近代社会新陈代谢很快,近代人物可以分为好几个历史层次,这是过去不可能有的。

     短短一百年中就有好多个层次,说明了时代的激荡,人一代一代变化很快,成熟得也很快,一般20多岁就成熟了。 近代史上的历史层次可分为以下几个: 第一个历史层次最早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的,在40到50年代,在这个层次,出现了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人物,洪秀全也是这个时代的产物。这个层次,是从旧的历史时代开始进入到近代,这些人物他们更多地具有旧时代的特点,但又如范文澜同志说的,他们是“开眼看世界的”。范老说,林则徐是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这是范老的史识。

     现在大家都用这个话,因为它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特点。这类人物除了林则徐,还有一大批人,包括包世臣、姚莹、梁廷枬在内。讲到这一时期的历史著作,首先要提到魏源的《海国图志》,这部书,如果用今天科学的观念来看,可说是错误百出,但考虑到当时的中国对外情几乎一无所知,对世界地理知识没有,道光帝甚至连香港也不知在哪里,此书是靠听外国人讲,看了一些外国报纸而编成的,很了不起,至少有一点,他讲了世界地理。还有一本就是徐继畬的《瀛环志略》。这部书文字材料比《海国图志》要准确,但名气不如《海国图志》大。

     这两部书都是引导中国人看世界的。是引导中国人走向世界的指导书。郭嵩焘等以及以后的清朝驻外使节携带的书中都有这两本书。徐继畬是福建巡抚,从清朝入关到鸦片战争前两百多年中,至少有1000多个巡抚,这么众多的巡抚,名字不见得都能记住,但徐继畲这个名字都不会忘记的,因为他写了一部引导人们走向世界的,很有影响,很有用处的书《瀛环志略》。这个巡抚非记住不可。

    

     徐继畬像

     第二个层次是60至80年代。这三十年出现了两种人:一是洋务派,一是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这两种人是这个时代的产物。顽固派是旧时代的人物,到80、90年代也无多大变化。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是一大批人。目前争论洋务派与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的区别,有没有区别,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

     我说有区别,也有大的联系,说无区别,无联系,这个说法不对。说没有联系,问题就讲不清楚。说没区别,也不行。其实,就连洋务派之间也是有区别的,曾、左、李三个人有同一性,但也有不同一性。

     我们看问题,有时只看到他们的同一性,有时,又不看他们的同一性。其实人物之间不可能无同一性。洋务派与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有很大的同一性,但又有不同一性。我提出这个问题,是要引起大家的注意。辛亥革命时期,立宪派与革命派也存在这方面的问题。第三个层次是甲午战争以后,反映在戊戌变法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为代表。

     这个时代不是谈洋务的问题。变法维新,救亡图存是这个时代的特点。这一时期的这些人物研究得比较多,但康、梁我看就没有研究清楚。康、梁这两个师徒后来变化就很大。过去把梁放在康边上,说他是保皇党,立宪派(军阀的)政客,我看不恰当。康有为在戊戌以后,无多大变化,他最大的功劳是在维新变法时期,甲午战后到1898年这四年称得上是康的时代,他由南到北,由北到南,刮起了一阵旋风,顽固派视他为洪水猛兽,因此我们不能小看他。戊戌以后他就没有什么变化。康的思想在30岁前后就形成了。

     早年的康很有斗志,勇气。对时代有一股冲击力。早年写了《万国公理》,讲民主平等,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他讲人为什么要去磕头,跪在地上,不符医道,极不卫生。康这句话且不论它对与否,依据又是什么,但意思很清楚,是反封建的。他这时是进步的,前进的。“五四”以后,康的议论一变,前后判若两人。讲人生膝盖何用,不就是用来跪着磕头的嘛。

     前后变化如此之大,原因是什么呢?康甲午前,未出国门一步,反对磕头;他主张磕头是在出国门以后,周游十一国之后的事。为什么出游之后,反而倒主张起来呢?康是摆了一个儒家的虚假的十字架,在他那儿只有忏悔,讲他戊戌时作得太急了。梁启超是流质多变,他不是风派,他追踪时代,与他老师不一样,但未追得上,所以在某些时候某些地方还是一个落伍者。写梁启超传就要把他流质多变写出来,否则写出来也不像。过去对梁的评价不公道。

     去年到广东,康、梁两处家乡都开纪念会,但到梁的家乡的人比到康的家乡多,梁对时代的影响不可磨灭。我们今天搞社会科学的老一辈人,没有受过梁的影响的人几乎很少。

     顽固派也有个时代关系,毛主席说过,顽固派是顽而不固。在洋务派出现时,顽固派代表是倭仁、徐桐,对洋务的东西统统反对。戊戌变法时期,顽固派代表是王先谦,他办过洋务,与倭仁不同,他是顽而不固。

     到20世纪初年,革命高潮时期,保皇派也慢慢分化出来,也谈革命,梁在1902—1903年大讲革命。所以,从洋务运动时期到民国时期,均有顽固派,但每一个时期顽固派守持的东西不同,顽固派的表现不一样。一般来说,凡是对那个时代冲击得最厉害的东西,顽固派保得最厉害。第四个层次是戊戌以后到辛亥革命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狂飙式的人物,如陈天华、邹容。包括章太炎,他在某一个时期某一个事件也带有狂飙式的色彩,但章太炎并不是一个狂飙式的人物。狂飙式的人物对社会冲击最大。

     前年去云南讨论军阀问题,对蔡锷评价不同。有说他拥袁,是立宪派,有说他后来拥护孙中山,是革命派。蔡锷不是一个狂飙式人物,是一个稳健务实的人物。辛亥革命时期,蔡是务实人物,他与狂飙人物同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人物。狂飙人物是鲁莽派。历史在不同时期,需要不同样的人物。第五个层次是“五四”到第一次大革命时期。

     第六个层次是“一二·九”运动到抗日战争时期。这两个层次这里就不细讲了。 研究人物,首先看这个人物在哪个层次、时期出现的。它所表现的是什么。狂飙式人物要歌颂,但革命中踏踏实实的务实派也要歌颂。如果用狂飙式的人物来要求蔡锷就必然要否认他。像他那样务实,打硬仗的人不多,因此研究人物,首先要抓住人物特点。又如近代妇女,在太平天国时期只有洪宣娇、苏三娘式人物,与《水浒》中的顾大嫂差不多,产生不了秋瑾。

     戊戌时期1300多个举人也产生不了秋瑾式人物,因为女子不可能参加科举考试。历史戏剧上讲的“女状元”全是虚假的。只有到了20世纪初年才能产生秋瑾。同样的只有辛亥以后才会产生何香凝、宋庆龄。中国妇女解放首先是男子提出的,妇女自己起来提出解放自己,是从秋瑾开始的。又如讲龚自珍,他究竟是什么时期人物,一直有争论。他死在1841年,生活在鸦片战争以前,因此有人说他是古代史人物,写思想史,写通史都把他写在古代部分,龚生活在古代史的终结,近代史的开端这一时代。

     在十多年前,我看了有关但丁的书,就此受到了启发。但丁是中世纪最后一个诗人,同时也是近世最初的一个诗人。我由但丁想到了龚自珍,认为龚也属这种类型的人。他是古代最后一个思想家、诗人,又是近代最初的诗人、思想家。他近代活动不多,但他的思想萌芽已伸进了近代。

    

     龚自珍像

     古代史往往几十年、上百年并无多大变化,近代每几年、每十年就来一个大变化,“风云人世多,日月掷人急”。梁讲的这两句话很形象。鸦片战争到甲午,多大变化!从1895年到1919年多大变化!出现了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这三代人,中间不到三十年,变化太大了。过去我们看人的阶级出身,强调重在政治表现,这一条也适用于近代人物。

     近代人物有几个劳动人民出身?这些人的思想,活动变化很大。从戊戌到辛亥,从辛亥到“五四”代表了三个里程碑,三代人,这是一个新陈代谢迅速的过程。陈独秀在自传中说过:他先是康党,后来到革党(孙中山)最后成为共党(共产党)这三个里程集中在一个人身上,陈独秀就是一个代表人物,他身上留下了这个时代变化的痕迹,不握住时代脉搏的跳动,就无法研究近代人物。

     写人物传,要画龙点睛。要懂得此人的时代性,要有形象思维,没有这个,一定写得干巴巴的;要有理论思维,否则写不深。形象思维,就是说这个人是怎样的一个人。谭人凤是辛亥时期的人物,他讲黄兴是雄而不英,宋教仁是英而不雄。黄兴在发动黄花岗起义时,给儿子写诀别书,很雄。但他与袁世凯打交道,讲话就不英明;宋教仁恰恰与他相反。谭的这两句话,就抓住了这两个人的特征。又如武昌起义,当时两种人都注意争取袁世凯,清政府希望他出来做曾国藩,扑灭革命;革命派希望他出来做华盛顿,推翻清政府。

     黄兴打电报给袁世凯,劝他做中国的华盛顿。这时蔡元培写信给他,说袁世凯既不能做曾国藩,也不能做华盛顿,只能做皇帝。果然没有几年,他做了洪宪皇帝。蔡的这几句话抓住了袁的特点,政治野心。写人物,不在于写千言万语,而要在精,说到点上。研究人物还要有点生活气息,才能活灵活现展示人物的风貌。圣人传难写也就是这个缘故。

     据说章太炎结婚时把皮鞋左右穿反了,这是说他对此漫不经心,这就很形象。中国近代有很多人开始站在反封建社会的斗争前列,但后来又都被封建社会吃掉了。洪秀全、康有为是被吃掉的,章太炎一半被吃掉了,只有孙中山没有被吃掉,“五四”以后继续奋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仍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捍卫人文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