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自在中国茶
2022/8/17 17:00:00 中国国家地理

     密林,溪谷,山石,云雾。

     当茶汤在口中漫延,那些藏在叶片脉络里的山川意韵便忽而在舌尖重现。

     难怪常有人说,想要与自然建立起联结,味觉体验是最有效的办法之一。目之所及的山涧草木与阳光雾霭,都凝结在嫩芽之中,翻腾在掌心之间,最终铺展在舌尖之上……

     山水意韵 · 中国茶香

    

     相较于其他自然造物的滋味,茶似乎与自然山场有着更为紧密的联系。山脉一线相隔,江河一川变换,茶香便差之千里。

    

     论茶,绕不开“山场”的概念。陆羽在《茶经》中所说的“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大概每一位爱茶人都早已熟稔于心。

    

     天地生,然后茶生,不仅是土壤,山场环境的种种最终都将落于杯盏茶汤的滋味之中。所谓“山场”,包括了土壤、水文、温度、湿度,以及不同山坡朝向的光照时间、不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影响等等。

    

     都说“自古名山出好茶”,亦道出了山场自然的重要。纵观中国群山:从横断山系的怒山山脉、大凉山山脉,到秦岭-大巴山山系的大别山山脉,再到南岭山系的武夷山山脉、武陵山脉……每一座山都孕育着属于这片山水风土的独特茶香,绘制出一份千变万化的中国茶地图。

    

     地理条件的细微变化塑造着不同的茶香,同样,茶香中也蕴藏着无限的自然密码。

    

     饮茶时人们常提及“山韵”“岩韵”,听起来仿佛虚无缥缈,但倘若你曾置身于山峦叠翠,凝望过云飞雾卷,一定能因这一口茶汤开启所有的山水记忆。

     清风明月 · 中国茶趣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咨询委员会主席郑培凯曾形容茶是“清风明月的物质文化”。在中国人心中,茶早已不只是“饮品”如此简单,从唐代陆羽的《茶经》问世开始,“茶”便被加入了独属于中国人的精神内核,从“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常,走向了“琴棋书画诗酒茶”的文化维度。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这所谓清风明月的物质文化,其中蕴涵着本真、简朴、清雅的理念。清风、明月、茗茶,皆为风雅。

    

     中国素有“茶兴于唐而盛于宋”的说法,唐代茶饮之道大行,在宋代则得到进一步升华。无数文人雅士以茶交友、以茶入诗,让饮茶逐渐成为沟通精神世界的雅趣之事,成为“盛世之清尚”。

    

     苏轼竹林煮茶,于清幽处饮茗茶,有诗:“花雨檐前乱,茶烟孤下竹。”梅尧臣投石而坐,于自然中品风雅,写下:“试拣松阴投石坐,一杯分我建溪云。”《大观茶论》中则有:“天下之士,励志清白,竞为闲暇修索之玩,莫不碎玉锵金,啜英咀华。

    

     千百年来,不同时期流行的饮茶方式不断演变,从唐代的煎茶,宋代、元代的点茶,到明代的泡茶。时至今日,一捧茶叶、一注沸水的泡茶法,依然是最主流的方式。

    

     与杯中翻腾舒展的茶叶一同延续的,还有匠心传承的制茶工艺。三百年前,王氏先祖从自然与时间中撷取做茶之道,晒青、摇青、炒青、焙火……每一道工艺的细微之处都决定了毫厘之间的品质。

    

     如今,八马茶业传承百年技艺,绿茶品类炒青、白茶品类晾晒、黄茶品类闷黄、红茶品类萎凋发酵、铁观音的摇青、岩茶的焙火、普洱的选料……让每一片茶叶的鲜醇清香里都带着制茶人掌心的温度。

    

     时间流转,茶事变化,始终不变的是茶在人们心中的精神内核。或是文人雅韵,或是人间烟火,茶早已成为国人的一种社交饮料,成为沉淀在民族血脉中的文化。

     片刻香遇 · 中国茶礼

    

     “如逢花开,如瞻岁新。”

     说的是就像与一朵正在盛放的花偶然相逢,于恬淡中看着时间流逝、岁月更迭。若为这种态度与审美赋予实感,茶,一定是最好的呈现。

    

     自然万物,时间沉淀,都在当下的此刻于杯盏之中香遇。

     高端中国茶八马茶业携手中国国家地理,共同深入中国茶叶原产地,探寻地道中国香,以独特的人文、美学视角,通过展示遗世独立的自然美景、制茶世家的独特技艺、地道好茶的氤氲香气等,希望可以让更多人感受到茶的魅力,也以此为桥梁与世界沟通,发现茶叶未来的更多可能性。

     <广告>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国家地理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