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天花掉 3 个月收入:一张医疗账单背后的改革
2019/1/15 11:50:00 丁香园

     「药费降了?!」

     拿到结算单后,我有些不敢相信:个人支付金额只有 8100 多元,明显低于历次住院的水平。在以往化疗住院费用中,个人支付一项至少要 1 万元。

     打开住院结算单。原来,化疗的主要药品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降价了。这款药 100mg 的价格,从 5510 元降到了 3400 元。

     由此,我的医疗支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图源:图虫创意)

     具体来说,过去一个月单化疗药费就要 22,040 元,而现在相应的费用仅为 13,600 元,能节约 8440 元,约 38%。

     这种药品并不在国家谈判的医保目录里面,也不在 4+7 带量采购的名单中。询问业内人士才得知,这是普遍降价后,企业选择了自主降价。

     30 天花掉 3 个月的税后收入

     都说看病贵、看病难。在医疗资源丰富的北京,虽略能感觉看病辛苦,但比起看病贵,这真的是九牛一毛。

     安逸限制了我的想象,生病前虽然早有耳闻,却根本没有想到,医疗费用如此昂贵。

     2018 年 6~7 月,半个疗程的化疗住院费 13,226.72 元,紧锣密鼓的基因检测费用 16,800 元。紧接着,4 盒阿法替尼靶向药花了 7381.48 元。

     30 多天一共花费了 3.7 万。加上房租、房贷两项硬收入,当月花费至少 5 万元。

     5 万元是什么概念?

     相当于一个高级编辑全职时 3 个月的税后收入,相当于一个 IT 人士 2 个月的税后收入,是 2017 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 2 倍,相当于 2016 年北京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这些药品如果全部自费,看病的负担那得有多重?更不用说普通家庭的收入了。

     只有眼泪的改革是不够的

     去年 8 月,我和同事一起看了《我不是药神》,这是一部政策味道很浓厚的电影。

    

     电影《我不是药神》剧照(图源:图虫创意)

     结尾,抗癌药纳入医保给所有的人都留下了一个悬念。在观众的眼泪中,降药价的事情赢得了舆论上的一致支持。

     药品降价的信号灯早在 2018 年 5 月份就开启了。2018 年 5 月 1 日,28 类进口药关税将至零,部分为抗癌药物。

     在电影播出前,进口药的价格并没有什么变化。

     为此,总理特别在 2018 年 6 月 20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说:「抗癌药是救命药,不能税降了价不降。必须多措并举打通中间环节,督促推动抗癌药加快降价,让群众有切实获得感。」

     20 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还做了另外一件事:有序加快境外已上市新药在境内上市审批。

     2018 年 9 月,新组建后的医保局终于明确了三定方案,磨刀霍霍。目录准入、支付标准、招标采购,无一不是杀手锏。

     不流血怎么叫改革。

     抗癌药降价后,医疗开支少了一半

     2018 年 10 月 10 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通知,17 种抗癌药纳入了医保目录。

     这份名单里的药品很多都是患者急需的一线用药,甚至是刚刚批准后的新药。肺癌 EGFR 突变的二代三代药物阿法替尼、奥希替尼均在目录当中。

     还有很多著名的新药,比如抗血管生成的安罗替尼,非小细胞肺癌 ALK 突变用的塞瑞替尼,以及黑色素基因突变的维莫替尼。

     医保支付的价格力度举个例子就能明白了。

     此前,80mg 的奥希替尼一粒约 1700 元,月 30 粒在 5.1 万元左右。降价后 80mg 的奥希替尼为 510 元,一个月仅需要 15,300 元。再加上纳入医保目录后按照比例 70~90% 报销,一个月患者的自付费用更低。

     我也由此幸运经历了药价下降的过程。

     在 2018 年 10 月 10 日前,阿法替尼 30mg 还是维持原价,一粒 263.6 元;一盒 7 粒,价格为 1845.37 元,每月 7381.48 元。

    

     降价前的阿法替尼(图源:作者提供)

    

     降价前的白蛋白紫杉醇(图源:作者提供)

    

     降价后的阿法替尼、白蛋白紫杉醇

     (图源:作者提供)

     2018 年 12 月,阿法替尼的价格已经下降为一粒 160.5 元,每盒 1123.5 元,一个月为 4494 元。纳入医保后,按比例报销后,个人自付只需要 449.4 元,不到 500 元。

     这意味着,原来家庭将近 3 万元的医药费,可以控制在 1.5 万以内。再没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激动的事了。

     有的好药消失了

     有人经历喜悦,也有人正在忧愁。

     也许医疗从业者都懂一个词,那就是「降价死」。在抗癌药纳入医保后,似乎这成了业内人士关心的一个大问题。

     医保目录背后还有很多限制因素:药占比的考核,医院医保的总额考核,也有2018年基本药物目录和医保目录无法协调的原因。

     在上海中山医院,一位依靠利妥昔单抗(美罗华)维持的 B 细胞淋巴瘤患者小欧不能再用药了。按照规定,医保覆盖 8 次用药,小欧还有 2 次用药机会却被停用。

     初步的原因,医生称是因为医保控费,而真实的原因目前未知。

     美罗华正是 2017 年 36 种纳入医保的药物之一。2018 年 11 月,美罗华纳入了基本药物目录。

     此时此刻的小欧面临无药可用的境地,这种靠药维持的病人,也无法转到其他医院治疗,医院拒收。

     没有药物,只能选择年后放疗。

     而在南昌,另一位年轻的乳腺癌患者小雪(化名)正在咨询脂质体类紫杉醇力扑素的替代方案。

     原来,医院开会决定,要优先使用在基本药物目录里的药品。

    

     (图源:图虫创意)

     这位患者所在的地区已经把力扑素纳入了医保范围,竟由于这样的原因,无法使用药品,无法选择药品。

     幸运的是,这个过程持续了不长时间,医院重新可以用力朴素了。

     神药和好药的拉锯战

     医保盘子有限,并不是所有药品都有资格纳入医保,还有好多新药正在排队。降价的幅度和诚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们是否能进入医保。

     对于医保吃紧,有原因归结于老龄化,也有原因归结为明目张胆的骗保。

     而真正对医保基金威胁、导致很多好药无法纳入的原因是:里面存在的大量神药。

     有一种神药,它可以成功进入医保目录,却悄然涨价。

     2017 年 4 月,36 种纳入医保的药品中,有 5 个为中药。其中有一种药叫做复方黄黛片,这是一款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口服中药。

     知情人士透露,这款药在谈判前的价格极速上涨,100 粒规格的药品从 500 多元涨价到 1500 元左右,谈判后价格为 1050 元。

     一位肿瘤医院的药师告诉我,以往药房里根本没有复方黄黛片,也是 2018 年才进入医院的,用量不大。

     目录里还有一类神药,叫做中药注射剂,在临床被称为辅助用药。它们当中很多用于心血管和肿瘤。

    

     2018 年 12 月 12 日,国家卫健委于发布通知

     要求规范辅助用药临床应用(图源:卫健委)

     相比于一线药物的艰难,这些药物的销售却赚得盆满钵满。

     米内网数据显示,在 2017 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中成药产品 Top 20 榜单上,注射用血栓通(冻干)与注射用血塞通(冻干)以 73.4 亿元、56.6 亿元的销售额分列第一、三位。

     这些辅助性用药目前被许多地方监控,然而,它们进入目录时却是带着「光环」。

     辅助性用药的销售大品种例如丹红,曾经拿到过中国专利金奖。销量第一、第二的血栓通、血塞通更是独家品种。

     历史上,这些独家品种可获得单独定价的权利。复方黄黛片的相关研究「髓系白血病发病机制和新型靶向治疗研究」,曾经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018 年 12 月 8 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即将出台辅助药物的文件,一片哀嚎。

     正是这些「神药」挤占了医保的大量资金,导致医保无法容纳更多的空间给新药。利益错综复杂,所谓腾笼换鸟如何不难?

    

     (图源:图虫创意)

     什么是好药,谁说了算?

     什么是好药,什么是神药?哪些该进,哪些不该进?

     目前似乎没有确定的原则。

     在药品谈判前,医学专家就会接到各个企业的轮番和轰炸。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张晓东大夫曾在微博上发了一条思考,这种只延长几个月生存的、少数人获益的药物应不应该进医保呢?

     这个问题没有答案。

     事实是,诸多临床上成熟的化疗好药反而进不了医保。

     反而,那些获益人少、价格昂贵的新药却进了医保。2018 年,经过快速审批的免疫治疗药物 PD-1 也在争取进入医保目录。

     这是因为缺少一个重要的步骤——卫生技术评估。

     这个制度在外国应用非常成熟。例如,德国是通过独立运行的医疗保健质量效率研究所(Institute for Quality and Efficiency in Health Care, IQWiG)来评估药物的性价比。

     好药和神药的拉锯战,正是利益博弈的场景之一。药改并不是医改的全部,这份账单背后还有商业保险的介入问题,还有公立医院生存的问题。

     时间会很漫长,只希望代表公共利益的医保目录,不再成为利益的兵家必争之地。

     关于药价

     其他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药品 4+7 带量采购来袭,

     医生群体将何去何从?

     中国药改往事

     本文作者:王建秀,自由写作和观察者。6 年医疗媒体从业经验,曾任财新传媒旗下健康点副主编。关注医改、药品招采改革、社会办医、医生自由执业和创业等领域。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王建秀(ID:christianxiu)授权丁香园独家修改发布,责任编辑:刘昱

    

     题图、插图来源:图虫创意

     参考来源:

     1.小欧、小雪均为化名,案例真实

     2.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上海方案」斩获国家自然科学奖

     3.又一中药注射剂儿童禁用!涉及超过百亿市场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丁香园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