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个延缓阿兹海默症进展新药获批上市,为何争议不断?
2021/6/8 18:47:04丁香园 DXY 丁香园

     今天是阿兹海默症(AD)领域重要的一天。

     当地时间 6 月 7 日,美国 FDA 加速审批渤健(Biogen)单抗药物 Aducanumab(商品名:Aduhelm)上市,用于治疗 AD,给药方式为一月一次静脉输液,售价为每年 56000 美元(约合人民币 35.8 万元)。[1]

     这是全球首个获批可以修正 AD 发生过程的药物(Disease modifying therapy, DMT),延缓疾病进展。[2] 此前获批的 AD 药物只能对症缓解患者的痴呆症状,对于疾病进展无能为力。

     然而,与这个消息随之而来的并不是只有欢呼与喝彩,从渤健 2 年前决定用不完整的数据递交生物制剂许可申请(Biologics License Application, BLA)开始,对 Aducanumab 的争议就从未停歇。

     这款万众瞩目的新药,真的有效吗?

    

     FDA 批准 Aducanumab 上市 [1]

     AD 新药研发:千帆折戟

     AD 药物研发向来是失败率极高的领域。

     美国制药行业协会 2018 年 12 月份报告数据显示,1998~2017 年共 146 个 AD 疗法研发失败。换句话说,每一个成功上市的 AD 疗法背后,都躺着 37 个失败疗法的尸体。 [3] 成功率 2.7%,低于新药研发领域的平均成功率。

    

    1998~2017 历年投入研究 AD 药物数量 [3]

     AD 药物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发病原因不明,药物研发堪称梭哈豪赌:不仅要赌自己能针对假说研发出有效的药物,还要赌自己的假说是对的。

     目前 AD 有两种主流假说:

     Aβ 假说,即 β-淀粉样蛋白(Aβ)过度表达聚集成淀粉样斑块

     Tau 蛋白假说,即 Tau 蛋白过度磷酸化后错误折叠形成的神经纤维缠结

     淀粉样斑块和神经纤维缠结都会导致脑细胞死亡,从而引发 AD。大多数 AD 药物研发也基于这两种假说开展。

    

     大脑中 AD 的两个病理标志:Aβ 斑块和神经纤维缠结 [4]

     Aducanumab 选择的路径是前一种假说:靶向 Aβ,通过与 AD 患者大脑中的 Aβ 结合,激活免疫系统清除 Aβ。

    

     Aducanumab 药物作用原理 [4]

     然而,此前靶向 Aβ 的新药研发尝试多以失败告终。2002 年,首款靶向 Aβ 的免疫疗法宣告失败,主要原因是 6% 的患者用药后出现脑膜炎。[5]

     2016 年,美国礼来公司宣布放弃已经进入 III 期研究的 Solanezumab [6],这一天被称为礼来研发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也是 AD 新药研发领域最黑暗的一天。当天消息宣布后,礼来股价下跌 14%。进行类似研究的渤健和 Axovant 公司股价也在当天分别暴跌 10% 和 18%。

     业界对 AD 新药研发看衰一片,基于 Aβ 假说的研发思路也受到质疑——直到 Aducanumab 出现。

     争议一:两项 3 期试验结果相互矛盾

     对于 Aducanumab 而言,有两个至关重要的 3 期临床试验结果:代号分别为 EMERGE 和 ENGAGE,于 2015 年 8 月和 9 月相继启动,设计完全相同也相互独立。

     两项试验招募的都是早期 AD 患者,通过 PET 扫描证实这些患者的大脑中 Aβ 水平升高,分别接受三种不同剂量药物治疗(3 mg/kg, 6 mg/kg, 10 mg/kg),主要评价终点是临床痴呆评定量表评分(CDR-SB)。[7]

    

     Aducanumab 临床试验中分为安慰剂组/实验组、高剂量/低剂量、携带 ApoE4 突变/不携带 ApoE4 突变 [7]

     事实上,这两项临床试验的开展并非一帆风顺,更像是一场「起死回生」的惊心动魄。

    

     两项临床试验开展时间线 [7]

     试验开展不到 4 年时间,Aducanumab 就被判下「死刑」。

     2019 年 3 月,独立数据监督委员会通过对试验中期数据的无效性分析(futility analysis)显示:Aducanumab 达到预期效果的可能性很小。

     对于药企来说,及时止损是非常有必要的,不应当对一个看不到希望的药物继续烧钱,渤健因此宣布终止临床试验。

     直到 7 个月后,渤健表示,研究人员结合更大数据集对试验结果重新分析发现,推翻了此前的无效性分析结果。

     研究人员对患者数据进行重新分析后发现,在使用剂量 10 mg/kg 的小组中,患者 CDR-SB 评分显示认知障碍恶化减缓。经过 12 个月的治疗,PET 扫描显示高剂量治疗组患者大脑中的淀粉样斑块被完全清除。

     这一发现让渤健决定重新启动对药物的申请程序,Aducanumab 起死回生,才有了本次 FDA 审批的机会。

     而本次获批中,关于 Aducanumab 获批的一大争议点恰恰在于,这两项饱经波折的 3 期试验结果被质疑相互矛盾。

    

     EMERGE 和 ENGAGE 研究结果 [8]

     虽然在 EMERGE 研究中,应用高剂量 Aducanumab 患者组 CDR-SB 得到改善,但 ENGAGE 研究中并没有显示出统计学差异,而且从数据上看,接受高剂量 Aducanumab 治疗患者 CDR-SB 评分反而更差一些。

     其它评估认知能力的评分结果(MMSE,ADAS-Cog13,ADCS-ADL-MCI)也出现了类似的矛盾结果:一组有统计学差异,另一组没有,甚至两组还存在变化趋势不同的情况。

     争议二:临床获益不明确

     既然两项试验的 CDR-SB 结果有差异,FDA 批准 Aducanumab 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呢?

     根据 FDA 官网披露信息:高剂量 Aducanumab 能够显著改善 AD 患者大脑中 Aβ 水平。[1]

     这就来到了本次对 Aducanumab 获批的第二个争议点。

     基于 Aβ 假说,Aducanumab 通过降低 AD 患者大脑中的 Aβ 水平,从而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如果只看中间这一步「降低 Aβ 水平」,但「改善患者认知功能」这项指标却存在差异,这能够体现这款新药治疗患者的临床获益吗?

     换句话说,我们建了一座到达希望彼岸的桥,即使这座桥再坚固美观,如果我们不确定是否能够顺利抵达终点,这座桥是真的有用吗?

    

     PET 扫描显示的大脑 Aβ 水平改变 [8]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去年 11 月,美国 FDA 专家评审委员会以压倒性的多数投票反对获批:「数据未能令人信服地证明药物可以减缓患者认知功能的下降,与药物引发的大脑肿胀或出血等不良反应风险相比,没有明显临床获益」。根据渤健披露的数据,高剂量组患者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为约为 12%。[8]

    

     药物安全性结果 [8]

     此外,按照 Aβ 假说,AD 患者越早接受针对性治疗,获益的可能性就越大。Aducanumab 的两项临床试验招募的都是早期 AD 患者,而 AD 患者(尤其是中国患者)面临的比较大的困境在于:由于 AD 缺乏有效的早期检测手段,很多患者确诊时已经是中晚期,如何早期发现 AD 是很多实验室研究的重点内容。

     总体来看,高剂量使用 Aducanumab 是否对每个 AD 患者是否都有效、对晚期 AD 患者是否有效,目前仍然存在争议。

     本次 FDA 也在众多方案中选择了「加速审批途径」,这一流程的目的在于,对某些严重疾病或未满足的医疗需求,允许以「替代终点」(surrogate endpoint)为依据(而非实际临床疗效)批准药物尽快上市。

     临床研究评估新药疗效时,可以直接评估患者感觉、功能、寿命等变化情况,确定他们能否从研究药物中获益。

     但有些临床研究选择「替代终点」来评估新药疗效,这种研究要么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如研究脑卒中的临床试验),要么替代终点改善与临床获益之间关系已经得到证实(如血压控制),或者替代终点至少在理论上支持临床获益——也就是所谓的「存在合理因果关系的可能替代终点」(reasonably likely surrogate endpoint)。

     2010~2012 年间,FDA 基于替代终点批准了 45% 的新药,替代终点有助于加速 FDA 进行新药审批。[9]

     针对 Aducanumab,FDA 选择的就是「中枢神经系统 Aβ 负担减少」作为存在合理因果关系的可能替代终点。针对目前缺医少药的 AD 领域,程序上称得上是合情合理。

     当然,这类审批相应的要求是,渤健需要继续进行以实际临床疗效(即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为重点的新临床试验。如果这个被称作第 4 阶段的临床试验未能证明该药物的临床获益,FDA 有权撤销批准。

     FDA 两难困境:科学还是希望?

     此次 Aducanumab 饱受争议,批准它上市的 FDA 也陷入舆论漩涡。

     在批评者看来,批准一项「疗效存在争议」的药物是对其他药物研发企业的不公平,也是对 FDA 专业性与权威性的「放水行为」[10]。还有临床医生直接表示:「就算 FDA 批准了,我也不会给我的患者开这种药。」[11]

     为什么头顶争议,FDA 还是作出审批通过的决定?

     美国 AD 患者协会首席科学官的一句话也许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即使临床数据存在问题,但我们必须权衡科学标准与生活残酷的现实,至少让 AD 患者有一些尝试的希望,而不是让他们为了获得一些更加确定的积极结果,继续苦等数年。」[10]

    

     当前在研究中的 AD 药物 [12]

     目前,全球约有 3000 万 AD 患者,到 2050 年,这数字预计翻倍。在此次 FDA 评审 Aducanumab 期间,美国 AD 患者组织花了大力气游说批准,因为能用的药实在太少了。[10]

     Aducanumab 横空出世之时,堪称轰轰烈烈。无论是科学界还是广大 AD 患者,都对这颗新星寄予厚望,FDA 对其也算是始终扶持有加。

     2016 年 9 月,顶刊《自然》杂志在封面用全大写的标题宣告了一项重要进展「靶向 Aβ」, Aducanumab 的 1 期试验结果显示,这种药物能够有效清除 Aβ ,当时的一篇社论直接将这个 1 期结果形容为「改变了人类与 AD 斗争的游戏规则」。[13]

    

     《自然》杂志首页 [13]

     这个 1 期结果让 FDA 不顾部分专家的质疑,允许渤健直接跳过第 2 阶段试验,开启 EMERGE 和 ENGAGE 两个 3 期试验。[14]

     当两项试验承载着广大患者期望的试验被提前停止时,还有 37% 的参与者并没有完成为期 78 周的完整试验。尽管根据 FDA 咨询委员会的建议,通常需要两项「令人信服」的 3 期研究结果才能批准药物上市,但 Aducanumab 还是顺利获批。

     也就是说,这不仅是科学的取舍,也是患者希望的博弈。

     站在巨人的肩膀

     随着 Aducanumab 获批,渤健的股价周一飙升 38%,公司市值几乎在一夜之间增加 160 亿美元,其他研发 AD 新药的公司股票也出现上涨。

     从诞生之日开始,Aducanumab 的命运就在青睐与争议中曲折前进。它最终未必能将靶点作用转化为临床获益,但「无动于衷」向来不是人类的习惯。

     无论最终结果如何,我们仍然要对渤健表示敬意。

     这是人类在抗击 AD 的斗争中取得的重要一步——如果最终成功,它将造福数千万 AD 患者;即使最后失败,这些实验数据也能为后来的科研人员扫清一些障碍。科学研究,总是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等到人类最终征服 AD 的那一日,回望今天 Aducanumab 获批这一举动的历史意义,恐怕只能留待后人评说。(策划:gyouza)

     致谢:感谢药物研发工作者 Klaith、盛诺一家高级医学顾问 庄时利和 对本文作出的贡献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参考文献:

     [1] https://www.fda.gov/drugs/news-events-human-drugs/fdas-decision-approve-new-treatment-alzheimers-disease

     [2]Todd E. Golde. Disease modifying therapy for AD? Journal of Neurochemistry. Volume99, Issue3 November 2006 Pages 689-707

     [3] PhRMA-Researching Alzheimer's Medicines Setbacks And Stepping Stones 2018

     [4] Biogen-Global Alzheimer’s Platform Foundation Webinar Aducanumab Data Review

     [5] Gilman S, Koller M, Black RS, et al. Clinical effects of Abeta immunization (AN1792) in patients with AD in an interrupted trial. Neurology. 2005 May 10;64(9):1553-62.

     [6]Honig LS, Vellas B, Woodward M, et al. Trial of Solanezumab for Mild Dementia Due to Alzheimer's Disease. N Engl J Med. 2018 Jan 25;378(4):321-330

     [7] Biogen Aducanumab Update. Retrieved October 22, 2019, from http://investors.biogen.com/static-files/5a31a1e3-4fbb-4165-921a-f0ccb1d64b65

     [8] Biogen-ENMERGE and ENGAGE Topline Results: Two Phase 3 Studies to Evaluate Aducanumab in Patients With Early Alzheimer’s Disease

     [9] FDA-Surrogate Endpoint Resources for Drug and Biologic Development

     [10] The New York Times-F.D.A. Approves Alzheimer’s Drug Despite Fierce Debate Over Whether It Works

     [11] STAT News-If the FDA approves Biogen’s Alzheimer’s treatment, I won’t prescribe it

     [12] Evaluat Vantage-Alzheimer’s catalysts round off a year dominated by Biogen

     [13] Reiman, E. Attack on amyloid-β protein. Nature 537, 36–37 (2016).

     [14] The New York Times-Alzheimer’s Drug Poses a Dilemma for the F.D.A.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丁香园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