诅咒、羞辱与污名.....女性有可能告别月经吗?
2020/5/28 12:35:28 丁香医生

    

     提起月经,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是经期难以管理的疼痛,还是每个月那几天的不便?又或是公众场合掏取卫生巾时的掩饰与尴尬?

     《圣经》里描写道,经期妇女会在不洁之中度过七天。

     任何接触她的人都会沾染上这种不洁,就连她躺过地方也会受到这种影响。

     这种错误的看法甚至影响了语言习惯。

     英语之中「curse」这个单词既是「诅咒」,也代表月经,而这正是「夏娃的诅咒」(curse of eve)的简写。

     月经对于女性的束缚,同样像是一种诅咒,从人类文明的早期蔓延到现代社会。

     现代医学的进步,承载月经的工具更迭,仿佛给了女性更多选择权利;甚至,女性也许可以在未来某一天,告别月经。

     然而,一切看似在变化,而一切又一成不变。

     曾经,经期的女性需要被隔离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月经不仅是个复杂的生理现象,还在文化层面引发了一系列更为复杂的社会问题。

     人类学的奠基之作《金枝》之中,作者弗雷泽就详细阐述了和血液相关的迷信观念。

     在人类文明的早期时代,人们相信血液是灵魂的居所,如果血液滴在了地上,就会形成或者神圣、或者禁忌的场所。

     除了形成禁忌之地以外,还有另外的考虑,血液里被认为蕴含着灵魂,所以如果血液落到了其他人的手里,可能会成为诅咒的工具。

     而月经作为人类最常见的出血现象,也成为了早期迷信活动的关注对象。

     比如澳大利亚原住民中的妇女,在月经期不能随便触摸东西,因为她摸过的东西被认为「可能会导致其他人死亡」。

     奇怪而毫无道理的禁忌在很多文明里都存在,比如,月经期的妇女要被隔离起来,直到经期结束。

     毫无疑问,在人类文明的初期,月经这个正常的生理现象就被污名化了。

     即使文明在发展,对月经的妖魔化,从未停止。

     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写到:

     「如果经期妇女照镜子,那么就会污染这面镜子。」

     而在罗马时代,著名的百科全书作者老普林尼宣称,如果接触到了经期妇女,那么酒会变酸、庄稼会枯死、铁会生锈。

     这还都是小事,更可怕的是,经血被认为甚至可以改变自然现象,比如阻止闪电和冰雹。

     虽然这些污名,现在听起来甚至有些可笑,但不能否认的是,它们曾在历史中长期为人所信奉,成为一代又一代女性的无法摆脱的「原罪」与「枷锁」。

     直到近现代,现代医学揭开了月经的秘密:

     它是一种女性的正常生理现象,为孕育新生命提供了生理基础。

     它既不需要被歌颂,也不需要被贬低,仅仅是需要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去看待而已。

     但想要打破几千年的枷锁,并没有那么简单。

     当下,污名仍在继续

     我们把时间线拉到现在,月经带来的耻感仍然在延续。

     在今天的印度,月经期的女性仍被视为不洁。

     2012 年,印度有 80% 以上的女性在生理期无法使用卫生用品,随手拿起破布条处理经血。甚至,有些地方的女性被要求住进牛棚,远离家人。

     去年,一部名为《月事革命》的短片获得了第 91 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短片。

     影片讲述了一群印度德里的妇女,为女性获得卫生巾的权利而抗争。

    

     图片来源:《月事革命》

     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三个典型场景的切换:

     印度女性面对镜头,眼神闪躲,极度忸怩,仿佛将「月经」二字说出口,就会放出笼子里的魔鬼。

    

     图片来源:《月事革命》

     影片中的男性,则认为月经是一种「多发于女性的疾病」。

    

     图片来源:《月事革命》

     而庙里的老人称经血为「坏血」,称「月事来的时候不能去寺庙,因为神会听不见你的祈祷」。

    

     图片来源:《月事革命》

     相比于印度,国内对于月经的话语环境,会更好一点吗?

     在月经登场之时,是语焉不详的。

     「亲戚来了」、「抽芽了」、「身上动了」……

     在第一次引入月经的概念的重要时刻,长辈擅长去使用模糊性的字眼来指代月经初潮,而回避「月经」二字。

     如果你曾留意过,「月经」虽然是每个女性、每个月都会出现的生理现象,但这两个字,很少出现在生活中。

     除去性教育的缺失,寻找替代词本身也带有自我「阉割」的意味。

     学生时代,大部分女生都做过这样一件事:

     从书包里悄悄拿出卫生巾,环顾四周,趁人不注意立刻塞进口袋;

     或者从书包掏出卫生巾的时候可,直接将小方块捏在手心,藏进袖口。

     如果出现侧漏,或者被别人发现正在使用卫生巾,可能迎来的一连串的注视与嘲讽,更是正值青春期的敏感女性不能承受之重。

     作为一种女性自然的生理现象,月经被有意无意赋予更多复杂标签,它们大多带有负面色彩。

     即使是现在,月经带来的耻感仍然深深烙印在我们的言行中。

     社交网络上,人们可以大大方方谈论「大姨妈」,一个时下流行的月经称呼,却很少有人意识到自己为什么要做如此替代。

     将来,女性有机会告别月经吗?

     近几年,越来越多人通过行为艺术展现自己对于月经羞耻的反抗。

     2017 年,一个叫琪兰·甘地的英国女孩,在马拉松赛前来了月经,但她没有退赛,而是选择不使用任何卫生巾或者棉条,带着流淌的经血,跑完了马拉松全程。

     赛后她说,希望以这种方式来消除大家对月经的歧视。

     2018 年 2 月,印度电影明星阿米尔汗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发了一张拿着卫生巾的照片,以此响应印度「卫生巾之父」阿鲁纳恰拉姆(电影《护垫侠》的人物原型)在推特上发起的「卫生巾挑战」。

    

     图片来源:网络

     解决月经带来的污名与不便,在将来可能迎来一种更激进的方式解决——

     告别月经。

     2003 年,美国巴尔实验室研制成功的一种可以连续服用 84 天的避孕药,让女性一年只需四次月经。

     2007 年,一种可以连续服用 365 天的口服避孕药也通过了 FDA 的审批,正式上市。

     2019 年,英国国民医疗服务体系(National Health Service,即NHS)旗下的性与繁殖健康委员会(FSRH)更新了指南:

     口服短效避孕药停七天,没有医学意义的,可以一直连续吃下去。也就是说,停药 7 天,给月经的留下窗口,是没有必要的。

     换言之,如果你愿意,可以就此告别月经。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这个想法听起来确实不错,但离实现还有一段距离。

     医学需要时间和实践来检验,这个指南仅仅是 NHS 的结论。

     与此同时,在我们去年发起的「是否愿意通过长期服用避孕药的方式远离月经」的投票中,「不行,违背自然的事情我不干」的选项显著胜出。

     通过外力干预月经的「潮汐」,仍会被认为是一件不妥当的事情。

     一切都在进步,而一切又一成不变。

     今天是世界经期卫生日,它强调经期卫生管理的重要性,也鼓励在公共宣传上针对月经有更多的交流与对话。

     不论是医学的进步,还是观念的改变,让女性得以摆脱月经「诅咒」,仍有很长的路需要走。

     迈出改变第一步,也许从公开谈论月经开始。

     拓展阅读

    

    

     策划洋葱

     责编feidi

     封面图来源 图虫创意

    

     参考文献

    

     [1][美]纳塔莉·安吉尔.野兽之美:生命本质的重新审视[M].时事出版社, 2002.

     [1][美]比尔·海斯著, 郎可华译, 张铁梅校.血液的故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6.

     [1][英]J.G.弗雷泽著,汪培基 徐育新 张泽石译.金枝.商务印书馆, 2014.

     [1][美]悉达多·穆克吉著, 马向涛译.基因传.中信出版集团, 2017.

     [1][意]阿尔图罗·卡斯蒂廖尼著, 程之范 甄橙译.医学史.译林出版社, 2013.

     [1]王泽华. 妇产科学(第5版)[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1]顾美皎. 临床妇产科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1]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 更年期保健学组. 更年期妇女保健指南(2015年)[J].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6, v.3(02):27-38.

     [1]张丽玲. 米非司酮治疗妇产科疾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 007(004):12-13.

     [1]郭会鸽. 米非司酮治疗妇产科疾病的100例临床应用分析[J]. 医学信息, 2013, 26(2):136-137.

    

     合作专家孙轶飞

     河北医科大学医学史讲师

     肛肠外科主治医师

    

     科学审核翁若鹏

     临床医学硕士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产科主治医师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丁香医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