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二战可视化图集,非常好看!
2022/7/3 21:14:48 地球知识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可视化的二战

     作者:朝乾 / 编辑:Alicia

     许多人把战争比作棋局,在我看来,战争与棋局一个很大的区别在于,棋局只是两个人参与的智力游戏,而战争则是由无数人参与的、关乎国家命运与国际局势的大事件。

     再高明的统帅,也不可能像棋手掌控棋局那样自如地掌控战局。因为一千个士兵,就可能有一千种不同的想法,不可能像棋子一样听话。一旦开战,局势就可能朝着完全不可预料的方向发展,近来爆发的俄乌战争就是最好的例子。

     所以,战争的真实面貌是混乱而无序的。尤其是世界大战,几乎全世界的人都被卷入洪流之中,战争的后果可能对全球局势产生深远影响。因此,要从整体上把握一场世界大战,需要梳理和挖掘海量原始信息和数据,爬筛出关键信息,并制作成可视化的信息图。这就是我局今天推荐的《二战信息图》,该书由法国知名军事史专家编绘,用数据化的方式全景透视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信息图》开本大小比较实拍▼

    

    

    

     188千字,260mm×300mm,12开

     《二战信息图》

     原价238元,官方微商城下单仅178元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购买▼

    

     购买了《二战信息图》一书的小伙伴们,可以凭借订单截图,加入我们的读者交流群,与局长及球局作者就世界地理、全球性问题、海外旅行等话题展开友好而热烈的交流。局长还将不定期分享相关书籍,并发放福利。

     想要入群的小伙伴,可将购买《二战信息图》的订单截图,通过公众号的菜单栏留言发送给我们,运营小姐姐将向你发送入群二维码。【由于群成员名额有限,之前已加入读者群的朋友请勿重复入群。

     进群方式见下图 ▼

    

     综合国力与动员能力

     现代战争所比拼的早已不单是纯军队人数的多寡,而是综合国力以及战争动员能力的强弱。二战是典型的“总体战”,参战国家需要动员所有能够运用的资源,实行国民经济的军事化,从而摧毁敌国的参战能力。

     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战争能力的基石。反映综合国力强弱的指标包括GDP、劳动力结构(及第一、二、三产业的从业人员比例)、国土面积、人口以及科研能力等。

     二战前美英法等同盟国的经济、科技实力总体强于轴心国

     (图:《二战信息图》,滑动查看)▼

    

    

     二战爆发初期(1939-1942年中),军事是决定战局的主导性因素。战役发起的突然性、部队的推进速度、战术训练情况、战场的主动权,都决定了轴心国的优势与胜利。但国力因素也十分重要,开战前,轴心国的GDP占所有对手总和的四分之三,占领法国后,其可供调度的GDP,比英国高出四分之一。

     随着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同盟国获得了弥补军事软肋的机会,国力因素开始发挥主导作用,尤其是美国、苏联等工业大国将其工业产能投入到战略产品的生产上,并开足马力,同盟国的综合国力便开始碾压轴心国。1942年时,同盟国的GDP是轴心国的两倍,到1945年甚至达到五倍多。战争的结局显而易见。

     在石油、钢铁等重要的战略物资方面

     同盟国产量明显高于轴心国

     (图:《二战信息图》)▼

    

     在综合国力方面,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生产能力,对战局的影响尤为显著。二战战场的胜负,很大程度上是由双方工业竞争的胜负决定的。德国是轴心国在经济与科技方面的支柱,但是到1943年还是彻底输掉了工业竞争,德国倾举国之力,甚至调动全部占领区的资源,也只将战败时间推迟了半年。这一点,可以直接从陆海空军的武器装备生产的数量对比上反映出来。

     (图:《二战信息图》,滑动查看)▼

    

    

     以弹药产量为例,虽然苏联的化学工业水平远低于德国,但却创造了弹药生产的奇迹,产量与德国旗鼓相当。到战争后期,由于德国缺乏钢材和有色金属,弹药生产难以满足战场需要,开始实行定额配给制度。1944年,苏军反攻白俄罗斯的“巴格拉季昂行动”前夕,德国中央集团军群仅剩7万枚炮弹,而对面的苏军却拥有高达100万枚炮弹。

     (图:《二战信息图》,滑动查看)▼

    

    

     航空工业也是如此。二战前轴心国的飞机生产数量是其未来对手的3倍多,但是随着战争后期,美国的工厂开足马力,一家工厂的产量就能超过德日两国的总和。而且同盟国在飞机制造的分工上更加合理,各有专长,而德国的飞机生产则“顾头不顾腚”,拆了东墙才能补西墙。

     (图:《二战信息图》)▼

    

     在海军造船方面,美国的生产能力更是恐怖。为了弥补12艘航母被击沉的损失,美国生产了141艘航母。

     (图:《二战信息图》)▼

    

     战争动员能力和资源调配能力则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兵源是否充足、后勤保障是否有力。1939年,全球人口为22亿。二战中,全球30个国家有总计1.3亿人穿上军装,其中同盟国阵营超过七成。其中,苏联、美国、中国、德国的总兵力最多。从士兵在男性人口的比重来看,德国、意大利、苏联位居前三。参战各国的动员能力由此可见一斑。

     (图:《二战信息图》,滑动查看)▼

    

    

     战争所需要的不仅是士兵,也需要后方生产军需物资的劳动力,为此,参战各国均不惜一切代价攫取劳动力。轴心国都存在强迫战俘、被占领国家人民劳作的情况,但即便如此,也无法解决劳动力匮乏的问题。

     即便有大量的强制劳役人口

     德国仍然无法根本性地解决劳动力匮乏这一问题

     (图:《二战信息图》)▼

    

     在战略资源的调配能力方面,同盟国的优势更加明显。以石油为例,1939年,美国独占世界将近三分之二的石油产量。苏联也能实现原油的自给自足。而德国与日本获取石油都十分艰难。仅分析石油一项,轴心国失败的命运就已经显而易见。

     (图:《二战信息图》,滑动查看)▼

    

    

    

     《二战信息图》

     原价238元,官方微商城下单仅178元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购买▼

    

     军队编制

     指挥一场世界大战,是一项复杂程度超过想象的艰巨任务。最高指挥部需要统率百万之众,在空间和时间上调度他们,同时还要兼顾国内的政治、经济局势,协调展开战争动员和资源调配。在二战的主要参战国中,最高指挥部的架构各有不同。这其中既有社会制度的不同,也是当时特殊的政治局势所致。

     纳粹德国的组织结构按照与元首的紧密程度而非职能划分

     彼此关系紧张,各行其是

     (图:《二战信息图》)▼

    

     比如德军早在普鲁士时期就有十分成熟的参谋本部,但是纳粹上台后,不得不让位于一众杂乱无章、权责不清、各行其是、盲目竞争的组织架构。除希特勒本人外,没人能掌握全局信息。国防军陆军总司令部职权屡被裁减,到最后只负责东线战场。理论上作为全军指挥中枢的国防军最高统帅部,实际上只是一个传令部门。1942年以后,第三帝国所有负责战略计划的机构都已不复存在。希特勒的揽权导致了德军指挥系统的混乱。

     而反观英美盟军,则有着分工明晰、决策科学的参谋长联席会议制度。苏联红军也有一套完善、有效的指挥系统。

     (图:《二战信息图》)▼

    

     步兵师是二战最基础的作战单位,步兵师的多少、装备的优劣,是衡量一个国家军事力量强弱的重要指标。

     一个步兵师通常由8000-16000人构成,既可以被独立部署,也可以在大兵团内协同其他师作战,可攻可守,而且能适用于各种地形。但是,仅靠两条腿的步兵师,难以适应新形态战争中军事行动的节奏,所以摩托化显得十分重要。苏军和日军由于缺少军用车辆和指挥人员,只能弱化步兵师的地位,令其从属于军级单位,英美才真正实现了步兵师的摩托化,并作为独立的军事单位强化其作战能力。

     苏联的步兵师数量遥遥领先

     但又需要依赖强大的火力支援

     (图:《二战信息图》,滑动查看)▼

    

    

     德军步兵师的基础作战单位由9人组成,主火力为一挺机枪,有时还配备4具反坦克火箭筒。编制上采取简洁灵活的“三三制”,两队协同作战,第三队担任预备队。但是到战争后期,由于军官伤亡惨重,德军步兵师以攻为守的战法受到严重制约,战斗力严重削弱。

     (图:《二战信息图》,滑动查看)▼

    

    

     装甲师是二战陆地战场最闪亮的作战单位。坦克这种主宰20世纪陆地战场的钢铁巨兽,最初由英国人发明,法国人最早安装360度旋转炮塔。但是英法等国都将坦克的作用定义为协助步兵作战,其坦克分散在步兵作战单位中。而德国人却将坦克集中起来,组成独立的装甲师,作为战役突击力量,大名鼎鼎的闪击战就诞生了。于是二战早期的西线战场呈现一边倒的态势。

     德军装甲师是一支跨兵种、组织结构复杂的军队

     各兵种全面实现了摩托化

     (图:《二战信息图》,滑动查看)▼

    

    

     其后,各国都开始纷纷效仿德军,组建装甲部队。英军由于思维僵化,模仿得最为拙劣。而美军则模仿了个八九不离十,虽然其装甲师攻击力不及德军,但是同样灵活机动。

     (图:《二战信息图》,滑动查看)▼

    

    

     由于德军闪击战的原则是将性能最优异的坦克放在突击的最前端,这就导致坦克、战车损耗极快,攻击锋芒容易钝化。

     事实上,最早提出大规模使用坦克作战的将领是苏联的图哈切夫斯基元帅,他的大纵深作战理论比闪击战更超前,将更多的装甲部队放在发展突破梯队,待冲击梯队撕开敌军防线后,发展突破梯队通过缺口,向敌军纵深穿插迂回。这样就能更有效地发挥坦克的机动性,也能减少其消耗,一直保持锐利的进攻锋芒。所以苏军的坦克部队在编制上另辟蹊径,以适应大纵深作战。

     苏联重建的坦克部队全面实现摩托化

     出色地实践了“大纵深作战”理论

     不过他们也为最终的胜利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图:《二战信息图》,滑动查看)▼

    

    

    

     《二战信息图》

     原价238元,官方微商城下单仅178元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购买▼

    

     战场万象

     在具体的战役、战斗方面,本书充分利用模块化的地图、可视化的图形,全景式透视战场万象。以法国战役为例,本书通过战前的双方的军力对比、德军的主要攻势走向、空军与装甲部队的表现,以及对战损比的分析,让读者通过数据直观地感受到一边倒的战果,以及这一战果背后的原因。

     (图:《二战信息图》,滑动查看)▼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也是二战最恐怖的“绞肉机”,书中以苏军增援部队第284师为例,通过可视化图形呈现出这支部队在3天的枪林弹雨内伤亡达80%的过程。

     (图:《二战信息图》)▼

    

     诺曼底战役是二战规模最大的登陆作战,本书以模块化的地图呈现了英美盟军在5个海滩展开的登陆行动。其中战况最为惨烈、焦灼的是美军负责的奥马哈海滩,本书通过该海滩防御纵深的地形剖面图、德军防线的火力密度,直观地解析了这场战斗惨烈的原因。

     (图:《二战信息图》,滑动查看)▼

    

    

     在全书的最后部分,还用数据图形展示了二战给各国造成的军人和平民伤亡。

     (图:《二战信息图》,滑动查看)▼

    

    

     二战还是人类历史上最昂贵的战争,因此本书统计了各国在经济领域的损失与重建进程。

     (图:《二战信息图》,滑动查看)▼

    

    

     二战影响最深远的后果,其一是引起东西两大阵营的长期对立和冷战,其二是引起了殖民体系的动摇与瓦解,诞生了大量主权国家。本书对这二者亦有清晰的呈现。

     (图:《二战信息图》,滑动查看)▼

    

    

    

    

     通过图形化的数据梳理战争的起因、发展脉络和后果,不失为了解和研究战争的一种另类途径。这本数据精确、信息明细、提纲挈领、图形直观的《二战信息图》,开启了战争史的新写法,原价238元,在我局官方微商城下单,只需178元。

    

     《二战信息图》

     原价238元,官方微商城下单仅178元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购买▼

    

     *发货说明

     1.河北涿州发货,默认中通快递,工作日48h内完成发货,周末、节假日顺延;

     2.关于售后:本书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如出现质量问题,请直接到公众号后台联系退换;

     3.需要查询物流的读者,可直接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我们的店铺,右下角“我的订单”里进行查询;

     4.出版方直发,正品保证;

     5.需要发票的读者,下单时备注抬头、税号、电子邮箱。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二战信息图》(来自图书封面+特效,非封面原图样貌)

     更多好书推荐

     ▼

    

     《透视世界》

     原价198元,官方微商城下单仅129元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购买▼

    

    

     《地图时光机:一部世界地图通史》

     原价158元,官方微商城下单仅109元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购买▼

    

     END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地球知识局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