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岁孩子撞碎玻璃跳楼:惩罚是最令人绝望的教育
2019/4/5 21:12:26李核桃 洞见

    

    

     作者:李核桃

     来源:新东方家庭教育(ID: xdfjtjy)

     接纳孩子的不完美,是家长对孩子的起码尊重。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洞见主播林静朗读音频

     01

     前阵子,南京市鼓楼区一个9岁的男孩,因为撞碎玻璃担心受罚,选择跳楼自杀。

    

     男孩的遗书上拼音与汉字混杂,他连“奶奶”一词都没学会,就永远告别了这个世界。

     看着稚嫩的字迹,网友既心疼又不解:他平时在家犯了错,父母是怎么教育的?

     因为害怕惩罚而走极端的孩子,绝非个例。

     前不久,深圳市13岁七年级男生因为寒假作业没写完,坠楼身亡,孩子留下了遗书。

    

     被勒令回家补作业,只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导致孩子走上绝路的,也许从来不是最后一根,而是每一根。

     被苛责对待的孩子,一旦没有达到预期的完美,就像犯了天大的错,惶惶不可终日。

    

     心理学教授李玫瑾说:孩子的问题往往是成年人的问题,每种异常行为的背后,一定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关。

    

     过度惩罚孩子,无疑是最令人绝望的教育方式。

     02

     惩罚就能教育好孩子吗?

     《家有儿女》中的鼠标,经常被父母暴力管教。

     他不喜欢练举重,父亲就强迫他,还恐吓他说:少举一次,打屁股三下。

    

     他考试不及格,因为害怕惩罚,只好隐瞒成绩,冒充家长签字。

     事情败露后,等待他的只有爸爸的木板和妈妈的数落。

     又一次考试不及格后,他吓得离家出走了。

    

     鼠标回来后,家长既忧又气。

     爸爸说:回去后,看我把你的腿打断!

     妈妈说:看我怎么收拾你!

     一旁的刘星不由得感叹:早知道我就不让鼠标出来(回来)了。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海姆·吉诺特说:惩罚不能阻止不良行为,它只能使罪犯在犯罪的时候变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饰罪行,更有技巧地不被察觉。

     家长的惩罚就像雷霆之怒,瑟瑟发抖的孩子只顾着害怕,反而忽视了是非对错。

     为了逃避惩罚,他们隐瞒、逃离,甚至“以死谢罪”,哪还记得改正?

     家长本想用惩罚的方式让孩子学好,却无意中逼得孩子铤而走险。

     这样的教育,代价太大!

     孩子的问题,靠惩罚解决无异于缘木求鱼,本末倒置。

     03

     很多教育问题,其实源于家长的“吹毛求疵”。

     在某一期《少年说》上,四年级女生张冰玥向大家介绍了妈妈的“五不准”:

     不许抄错题;

     不许看错加减号;

     不许出现一目了然的错误;

     不许不认真;

     不许写错数字。

    

     只要有违反,她就会被妈妈用尺子或橡胶鞋底抽打,以至于后来她一写作业就紧张害怕,担心受到惩罚,根本没有心思写作业。

    

     张冰玥一边紧张得揪裤子的边线,一边鼓起勇气问:妈妈,能不能对我有点耐心,取消“五不准”?

     妈妈的回答让人心情更沉重:

     “在妈妈眼里,你始终都是最优秀最优秀的那一个。但若是这些东西改不掉的话,这个孩子就太可惜了。”

     “妈妈希望你永远是那个最棒的张冰玥,而不应该因为那些小问题(不够棒)。”

     “你是一块美玉,但你的毛病呢,就是美玉上的瑕疵。”

     主持人忍不住说:这不行,给孩子的压力太大了。

    

     孩子粗心,这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

     家长却将作业的错误与否,当作影响未来人生的大事,甚至上升到“石头”与“美玉”的差别,这未免言过其实。

     对未来的担心,对惩罚的紧张,都会使孩子心生恐惧。

     被苛刻对待的孩子,除了盲目的逃离,还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懦弱不自信

     马伊俐曾对爱马非常严厉,从一岁多开始,爱马一做错了事就会遭到她的大声训斥。

     严格管教表面看来很有成效:只要马伊俐的声音稍微大一点,爱马就会吓得立刻认错:妈妈我错了,我再也不敢了。

     爱马的听话懂事赢得了朋友们的称赞。起初,马伊俐以为这是好事。

     直到有一天,爱马与小朋友玩过家家时,她不喜欢演宝宝,可却不拒绝,表现得很懦弱。被问及原因时,爱马说:“我不敢。”

     马伊俐这才明白:从小就乖的孩子,其实很脆弱。

     孩子那些所谓的“错误行为”,不过是没有迎合家长的愿望而已。

     为了让孩子听话,动辄惩罚,久而久之,害怕受罚的孩子,也只能“懂事”了。

     04

     我们该如何教育犯错的孩子?

     美国加州大学神经科学家James Fallon的成长经历,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James Fallon研究发现,心理变态者与常人大脑有着明显区别,而他自己的大脑就是一个“天生变态狂”的最佳模型。

    

     他对此非常不解:妈妈从小就夸我是一个好孩子,我怎么可能是变态呢?

     进一步研究发现,他来自于变态杀人狂康奈尔家族,历史上,家族中曾出现过很多杀人犯。

     而他之所以没有误入歧途,就在于家人给了他一个宽容的成长环境。

     James Fallon的母亲多次流产后才怀上他,一家人对他格外珍惜,在他成长的过程中给予了足够的爱和关怀,从未苛责对待过他。

     正是因为得到了足够多的“善良和快乐”,他长大后即便偶尔发神经做一些奇怪的事,也能及时悬崖勒马。

     在家人的正面引导下,他将争强好胜的先天缺陷用在正途上,最终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James Fallon由此总结道:虽然我有精神疾病患者的基因和大脑,可母亲认定我是一个好孩子,我就成长为一个聪明和善良的人。

     当成长环境充满善意和爱时,孩子即使偶尔犯错,也不至于走上绝路。

     因为他知道,家就是他最好的依靠,家人总会好好保护他。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有一段台词特别动人:

     “每一颗心都需要爱,需要温柔,需要宽容,需要理解。每一个孩子都来自纯净无邪的地方,永远都应该是人间万分疼惜的珍宝。”

     对犯错的孩子释放宽容,这不仅是大人对孩子的基本善意,也是将孩子从错误、叛逆的行为中拉回正途的捷径。

     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允许他忠于自己的内心,这是家长对孩子的起码尊重。

     05

     李开复在《做最好的自己》一书中说:

     在批评中长大的孩子最容易自卑,在嘲笑中长大的孩子最容易怯弱,在鼓励中长大的孩子最容易自信,在称赞中长大的孩子最懂得宽容。

     多么好的教育,都抵不过一个好的亲子关系。

     聪明的家长懂得与孩子交朋友,彼此和谐相处。

     被家长信任和支持的孩子,才无惧外面的风雨,不怕成长的磨难,更不会因为担忧惩罚而走极端。

     家长看见他的优点,宽容对待他的错误,这是他屹立于世的底气。

     一味地要求孩子完美,惩罚孩子的错误,这样的亲子关系很紧张,孩子的成长也会很痛苦。

     亲子关系和谐的家长,都会尊重孩子说“不”的权力,允许孩子“不太乖只要别太坏”,真正忠于自己。

     我们不做孩子人生的“掌舵者”,控制他前进的方向;

     而做他成长路上的“灯塔”,负责照亮他的前方,即使他误入歧途,也能迷途返航。

    

     家有女儿

     我们为您推荐一个优质的育女平台

     女儿派(微信号:nverpai)

     每一个女儿,都是爸妈眼中的稀世名花。

     养得好一朝惊艳四座,养不好费心劳神。

     关于养育女儿的干货,这里都有;

     关于养育女儿的苦甜,我们都懂。

     家有女儿,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

     我们的故事,就开始了...

    

    


     你若喜欢,为洞见点个在看哦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洞见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