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磊教育方式又上热搜,但抱歉,他的成功我们无法复制
2019/5/28 21:10:00桌子先生 洞见

    

    

     作者:桌子先生

     来源:桌子的生活观(ID: zzdshg)

     永远不要怀疑努力的意义。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洞见主播周周朗读音频

     01

     前几天,黄磊女儿多多的发色登上了微博热搜。

     起因是多妈孙莉po了一张多多和妹妹的照片,照片里,多多染了一头时尚的紫发,在镜头前巧笑嫣然。

    

    

     实际上,除了这次染发外,黄多多把涂口红、戴耳钉、戴戒指、做指甲等等全部做完了。

    

    

     黄磊家的小女儿才7岁,也和姐姐一样打耳洞、涂指甲,探索这个世界。

    

     网友们纷纷化身柠檬精,表达自己的羡慕。

    

     许多家长看完之后觉得非常心动,大赞黄磊对于两个女儿的教育方式很开明,觉得自己也要学习这样的教育方式,允许女儿在学校涂口红、染发、做指甲、打耳洞、戴戒指……

     说实话,我也很喜欢黄多多。一个13岁的女孩,可以自由自在地尝试自己想做的事情,多么难能可贵,而且遇到这么开明的父母,算是一辈子的幸事。

     但是我要说的是,黄磊确实做得挺好的,但是这样的教育方式并不值得我们普通人推广。

     首先说黄多多读的那个学校,是北京市某国际学校,小学初中高中十二年制,高中毕业后就可以出国留学,大概率不会参加中国高考。

     学费也相当昂贵,每年就需要将近13万,对年入几千万的黄磊来说不算什么,但在普通工薪阶层眼里,无异于天文数字。

     这个学校注重的是个性、才艺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走的是素质教育的路线。

     黄多多染发、戴耳环、做指甲,在这样的学校是极其正常的,并不会对她的学习造成干扰。

     但是我们普通的孩子,这样会显得像一个异类,老师、教导主任都会过问。

     因为你来学校就是把书念好,通过高考考入名校,靠知识改变命运,我们走的是普通教育的路线。

     黄多多两岁就开始在话剧里面参演,十年间走过40多个城市,演出了近500余场,赖声川这样的导演直接上手指导她(赖声川有多牛逼可以自行百度)。

    

    

     黄多多的母语,可以说是英语,7岁我们的孩子还在干嘛?

     普通话都说不太准吧?但不好意思,黄多多7岁的时候就开始用英文写剧本了。

    

     8岁的时候,黄多多已经翻译3本英文小说。

    

     10岁的时候,黄多多就开始给《小王子》、《圆梦巨人》、《冰川时代2》等英文动画电影配音,和大导演斯皮尔伯格同台交流,也是丝毫不露怯。

    

     此外,黄多多还会钢琴:

    

     会小提琴:

    

     会自己设计并制作礼服:

    

     小小年纪,在巴黎Bonpoint大秀丝毫不怯场,气场十足。

    

     和巴黎当地的名媛贵族玩在一起也非常融洽。

    

     去年黄多多和何炅合作演出《水中之书》,已经非常自然、成熟,和大人没有两样。

    

     黄磊是按照一个公主的标准在培养她,而且培养得很好,如果我是黄磊,也会这样做。

    

     黄多多是黄磊的女儿,她并不需要靠知识、靠读书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她只需要培养自己综合素质,培养自己的个性。

     染发、涂口红、打耳洞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如果我们家长只看到这部分,就会深受其害。

     培养一个黄多多,起码是几百万到千万都不止,而我们普通家庭如何承担得起?

     所以,无视这一层面的因素,试图把黄磊的教育方式套用到每个中国孩子身上,是不现实的。

     对大多数出身平凡的普通孩子来说,素质教育、个性化培养只是可望不可即的童话。

     他们的父母所能提供的最好条件,就是让他们安安稳稳地坐在课堂里,从书本中汲取养分。

     通过一场相对公平的考试,来改写自己的命运。

     这就是普通教育,是我们大多数人曾经走过的路,也是现在的许多孩子正在走的路。

     普通教育从诞生起就饱受诟病,但如果换成素质教育,那将会是有钱人互拼的时代,我们普通人的机会更少。

     公道地说,普通教育是目前穷人家孩子唯一的上升通道,也是目前最大程度做到公平的东西,在考试分数面前人人平等。

     02

     去年,杭州的一对双胞胎姐妹火了,因为她们分别被牛津和剑桥录取。

    

     姐妹俩不仅成绩优异,而且精通四国语言、兴趣爱好广泛。

     姐姐冯亚晞在面试牛津大学的时候,和面试官侃侃而谈塔罗牌神秘学,还聊到对运动和政治的看法。

     妹妹冯亚晗喜欢滑雪、长跑、观星,还对古文化发展有独到的见解,曾经研究过古波斯楔形文字。

     姐妹俩的母亲说,她让女儿们接受的,是素质教育,最大程度上发展了孩子的个性。

     姐妹俩初中读的是杭州一所“贵族中学”的国际班,每学期的学费是8万。

     之后去美国读了一所较好的私立高中,每年学费是50万人民币。

     在中国,能为孩子提供这样条件的家庭有多少?

     寥寥无几。

     哪怕只是培养一些才艺方面的“素质”,每节课也要花好几百,如果请个私教就更贵了。

     城市的中产阶级,咬咬牙或许能付得起,但小城镇以及偏远农村地区的家长呢?他们有多余的金钱去让孩子学这些吗?

     普通教育最大的好处,就是它在一定程度上将不同阶层的孩子拉到了同一起跑线上,只要努力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就有逆袭的可能。

     美国曾针对贫民区孩子设立了一种公立学校,名字叫KIPP,意思是“知识就是力量”。

    

     刚入学的时候,底层孩子比中产孩子的水准要低两个年级,但没多久,就追上了进度。

     秘诀是什么?是KIPP和中国一样,实行普通教育。

     在KIPP学校里,学习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考上大学。

     从早上七点半到下午五点,孩子们必须一直待在学校里,校规特别严格,完全的军事化管理。

    

     放学后也轻松不到哪去,繁重的作业让很多孩子做到深夜。

     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KIPP极大改善了美国教育不公的状况,穷民区的孩子不再终日与毒品、枪击、动乱为伍,而是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品格,并且有了在社会上立足的本领。

     你问我为什么支持普通教育,这就是答案。

     素质教育很美好,但同时也很奢侈,是有钱人的游戏。

     对穷人阶层的孩子来说,普通教育才是最实惠、也最稳妥的成才路径。

     03

     近几年盛行一种论调:寒门再难出贵子。

     于是,“读书无用论”又开始甚嚣尘上,许多出身底层的孩子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绪,他们觉得,反正读了也没用,还不如早点出去闯荡。

     但现实终有一天会告诉他们:读书,依然是寒门学子改变命运的最好途径。

     曾经看过一部很扎心的纪录片,叫《出路》。

     导演花了6年时间,跟拍3个来自不同阶层的孩子,真实记录他们的挣扎与迷惘。

     马百娟,来自甘肃省会宁县的偏僻山村,最大的梦想是长大了去北京上大学。

    

     袁晗寒,北京女孩,父母都是高收入的知识分子。

    

     两个女孩都辍学了,只不过马百娟是被迫,而袁晗寒则是自己觉得“上学没什么意思”。

     她们辍学之后的路天差地别,马百娟到城里找月薪1千的工作,没人要,最后只能回到村里,嫁给表哥,早早地结婚生娃。

     而袁晗寒,她开过酒吧、去德国学习艺术、在国内公司实习,做了大量的尝试后,开了一家艺术投资公司。

     纪录片里还有一个叫徐佳的男孩,他的家在一个小镇上,父母都是农民工。

    

     父亲坚信读书才能改变命运,说就算跪在地上也要让他上大学。

     但徐佳高考连续失利了两次,后来父亲去世,他咬着牙第三次备考,终于考上了一所还不错的大学,按部就班地在城市扎根,结婚生子。

     对穷人来说,读书真的是唯一的上升通道,如果放弃,基本就等同于断绝了人生的一切可能。

     拼命读书,即使无法大富大贵,至少可以超越自己原先的阶层,不用像父辈一样暗无天日地打苦工。

     而自己的下一代,也因此拥有了比自己更好的条件,他们可以踏着自己的肩膀,飞向更广阔的天空。

     读书苦吗?苦。

     但为之奋斗过的人,会懂得其中的快乐和甜蜜。

     “冰花男孩”的照片走红网络的时候,他对记者说的一句话让我特别感动:

     “上学冷,但并不辛苦。”

    

     恰恰是那些艰难的积累、那些在灯下苦读的日子,让我们对自己的生活有一种掌控感,让我们得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快乐。

     这种快乐,比放学后玩游戏、看电视的那种空洞的快乐,要真实得多。

     豆瓣高分纪录片《高三》里,班主任王锦春坚信,只有读书才能改变这群农村孩子的命运。

     他告诉学生们:“读书不会读死人的,你就拿出半条命来读就可以了。”

     这是我们都经历过的高中:

     没有嬉笑,没有娱乐,每天反复地记诵知识,啃下一本本厚厚的习题集。

    

     十年后,有记者回访当年纪录片里的同学,他们想知道,这么多年过去,学生们还相信读书改变命运吗?

     结果,所有接受采访的同学都回答:相信。

     满意现状的,感谢高中时自己的努力;

     对现状不满意的,后悔自己读书时不够拼命。

     我也来自农村,如果没有通过高考走出来,我现在可能在务农,也可能在流水线上打工。

     高中有多苦,我现在都记忆犹新。

     每天晚上10点多宿舍熄灯后,还要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背书,第二天依然早早起床,踏着湿冷的空气走向教室。

     每一天,脑子里都塞满了各个学科的知识,身体的承受力也似乎到了极限。

     快要崩溃的时候,我会看看床头上贴的一段话,那是我从一本杂志上摘抄下来的:

     在生命最新鲜的时候,我们奋斗过,奋斗得那么单纯。

     很多年很多年之后,回想起那段日子,你都觉得生命里真的洒满了阳光,你会为自己感到骄傲。

     现在,很多年过去了,我真的很怀念那时候拼命的自己,我庆幸没有在最好的年纪选择安逸。

     高考即将来临,我想对每一位正在奋战的学子说:

     永远不要怀疑努力的意义,读书这件事,真的很酷!

    

     家有女儿

     我们为您推荐一个优质的育女平台

     女儿派(微信号:nverpai)

     每一个女儿,都是爸妈眼中的稀世名花。

     养得好一朝惊艳四座,养不好费心劳神。

     关于养育女儿的干货,这里都有;

     关于养育女儿的苦甜,我们都懂。

     家有女儿,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

     我们的故事,就开始了...

    

    


     你若喜欢,为洞见点个在看哦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洞见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