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985废物”失学失业,我看清了寒门贵子的残酷真相
2020/9/29 20:50:00 洞见

    

     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1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作者:安娜贝苏来源:每晚一卷书(ID: JYXZ89896)人生难行步步行,关关难过关关过。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洞见主播周周朗读音频

    

     前段时间,一个名为“985废物引进计划”小组在豆瓣成立。

     短短2个月时间,已经有80000多人加入。

    

    小组里聚集的,都是某地的学霸或者曾经的高考状元。

     十多年寒窗苦读,进入大学和社会后,曾经豪情壮志的他们,突然发现自己成了five(废物)。

     在这里,他们自诩“小镇做题家”,没有一技之长,没有兴趣爱好,也不会沟通技巧。

    

     现实和幻想的落差,把这些心怀壮志的年轻人击打得落花流水。

     随着小组的走红,一时间“读书无用”的论调又甚嚣尘上。

     “读那么多书没有好的出路有什么用?”

     “早知道这样还不如早点出去打工。”

     当真是这样吗?

     肯定不是。

     读书依旧是改变命运最可靠的方式,一张学历,意味着你能站到更高的地方,去争取更多的公平。

     但进入大学并不是一劳永逸的终点,而是继续精进的起点。

     “寒门贵子”想要从自己的人生困境中破局,必须过这三关。

     01

     “苦孩子,得过自卑关”。

     6月份,一篇名为《一个北大高考状元的抗抑郁史》的文章在网络上疯传。

     故事的主人公,是某省的高考文科状元。

     数年寒窗苦读终于高飞的她,也曾经幻想过天高海阔任我飞的豪迈。

     然而进入大学后,却发现身边人才济济。

     “我左边宿舍住着新疆状元,右边宿舍住着天津状元,再往右,还有个辽宁状元。

     天津状元写得一手好文,新疆状元跳起舞来光彩照人,辽宁状元能力很强,性格干净利落。”

     而自己呢?

     数年只会死读书,没有微信,不会导航,与身边广阔光鲜的世界格格不入。

     “和她们比起来,我就是个土鳖学霸。”

     巨大的落差导致的自卑,加之没有目标的茫然感,让她患上了抑郁症。

     这位高考状元的困境里,藏着千万寒门学子的痛。

     这些孩子,曾经是竞赛中的佼佼者,考过无数个班级第一、年级第一甚至全省第一。

     但从跨进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起,所有的光环消失了。

     眼界缺失的无措,内心贫瘠的恐慌,让他们在人生更大的舞台上,陷入了巨大的自我怀疑。

     但是出身苦的孩子,恰恰要先过自卑这一关。

     接受“有人光万丈,有人一身锈”的事实,勇敢去建立与他人的连接。

     调整心态,找准自己的节奏,在自己的优势中持续深耕。

     像作家连岳说的那样:

     “拿出你应对高考的方法,勤奋、诚实、耐心,那么,你适应一切环境,你获得尊重,你成就自己,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放弃比较,专注自身,踏实做事。

     也许我们拼尽全力才来到了别人的起点,但我们依旧可以依靠自己的努力,去跳出命运的轮回,从而改变一个家庭的原始格局。

     这,才是寒门一代的责任,也是寒门一代的幸运。

     02

     “勤奋的孩子,要过玻璃心关”。

     前段时间有一则新闻,让我唏嘘了很久。

     上海警方在一出废弃多年的拆迁房里,发现了一个捡垃圾的男人,瘦骨嶙峋,浑身恶臭,神志不清。

     警方调查对比后发现,这名男子,正是失踪了12年的北理工学霸姚远。

    

    随着家人的讲述,姚远的故事一点点被揭开。

     1990年,19岁的姚远以极为优异的成绩成了当地的高考状元,被北京理工大学录取。

     大学期间,他一直勤奋精进,被很多人寄予厚望。

     然而进入社会后,姚远的职场之路却并不顺利。

     从安徽到上海,从研究生所辞职后又辗转换过无数份工作。

     这期间,现实的百般捶打,让他在青年时期累积下来的荣誉感和成就感消失殆尽。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再次失业的姚远心灰意冷地自我放弃,选择了消失。

    

    这一走,就是12年。

     12年的流浪生涯,早已将他的学识和尊严消耗殆尽,前半生的努力,毁在一念的放弃。

     如果,他能更勇敢一点,更坚持一点,他的人生是否会有不同的结局?

     想来无尽唏嘘。

     回看姚远的一生,是摆脱不了“状元光环”的一生。

     “天之骄子”的易碎,大多都在于缺乏与现实碰撞的勇气和耐力。

     姚远的悲剧也给更多家庭带来警醒:

     学历,只是检验一个人知识储备的平台,真正决定孩子能走多远的,是他的抗挫能力。

     正如巴顿将军所说:“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志,要看他跌倒谷底的反弹力。”

     成功的教育,是教会孩子坦然看待起落,正确面对成败。

     在内心孱弱时,学会把外在的期许和压力,内化的前进的动力,一步步变得强大。

     “宁可不要脸,也别玻璃心。”

     教会我们的孩子如何学会逆风也能飞行,才是教育中最重要的课题。

     03

     优秀的孩子,要过“空心”关。

     北大心理学专家、教授徐凯文曾提出一个“空心病”的概念。

     他指出,很多学业优秀的孩子,心中有很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

     究其本质,是信念的缺失。

     什么是信念?

     就是你相信的,念念不忘的,愿意努力为之去奋斗的东西。

     对于贫寒家庭出生的孩子来说,信念越朴素,越微观,就越能内化为前行的动力。

     陕西汉中的王宝丽,以超出陕西一本线分数线132分的成绩,被西北大学录取。

     然而,她还要为一年6000多元的学费发愁。

     她的父亲因意外切除脾脏不能干重活,妈妈在延安打零工,全家人收入一年只有3、4000元。

     “现在还不敢算学费”,这位女孩面对镜头腼腆地说。

    

    当被问及以后对工作有什么期望时,这位老实的女孩笑了笑:

     “不管干什么行业,我觉得我都挺有干劲的,我想挣钱改变这个家里。”

    

     浙江丽水的徐倩,高考分数694分,是他们乡第一个考进清华大学的人。

     爸爸是务工人员,妈妈只有初中文化,一家人挤在老旧杂乱的房子里。

    

    “妈妈很好,我想要什么她一般都会给我买。”

     提到妈妈,女孩满脸的笑意。

     贫寒却有爱的孩子,心里有着朴素的愿景:

     “我还没想好以后是买房还是把这里推了再盖一个,我要给爸爸妈妈弄一个房子住。”

     无论是王宝丽,还是徐倩,她们身上都有一种极强的信念:靠自己改变家庭的现状。

     其实,学霸也好,状元也好,最终都要从众星捧月跌落凡尘,褪去光环,成为一个为生活焦头烂额的普通人。

     与其不务实的比较,好高骛远的追求,不如踏踏实实工作,尽心尽力回报家人。

     葆有这种朴素且微观的信念,慢慢去奋斗,一步步往前走,就是人生赢家。

    

     04

     今年考入清华的湖南省文科状元何润琪,在接受采访时说:

     “我不认为自己是寒门贵子。

     那些不过是媒体为了制造噱头而故意采取的说辞。”

     我相信这世上的确有穷人,有寒门,但那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普通乃至贫寒家庭的孩子,不能囿于概念,而失去了继续奋斗的信念。

     人生难行步步行,关关难过关关过。

     就像本文开头提到的“985废物”,只是在更为优秀的群体中陷入了暂时的迷茫。

     他们深深的知道,仅靠一张高考成绩单,无法快速实现人生逆袭。

     但,只是“无法快速”,不是“无法”。

     自媒体作者王耳朵有段话说得很好:

     “大多数寒门贵子此生的结局,不过是把捆绑一生的场所,从田间地头换成了写字楼和格子间。

     可是不要悲观,你要明白,这就够了。”

     他们进入大学,克服自卑,收起玻璃心,勇敢的去现实世界碰撞,调整预期,不断精进。

     葆有朴素微观的信念,一点点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处境,去为孩子的原生家庭,挣一个更好的起点和更大的格局。

     他们,已经悄然改变了自己乃至家族的命运。

     需要的只是时间与坚持。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洞见

    

    

     3秒加星标,再也不担心找不到洞见君↓↓

    

     你若喜欢,为洞见点个在看哦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洞见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