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玩游戏”,是一个时代的焦虑
2021/7/29 20:27:52 洞见

    

     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2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作者:洞见Seven父母,才是孩子与游戏沉迷之间的那道闸门。

     01

     最近,东京奥运会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

     前几天,来自中国代表团的最小参赛者,14岁跳水小将全红蝉的一段采访上了热搜。

     在采访中,她笑称:

     “自己平常很喜欢玩游戏,比如吃鸡,王者荣耀等。。。可惜它限制时间呐!”

     这引得一众网友惊呼:终于找到了我和奥运种子选手的共同点。

    

    其实,随着网络的发展,电子游戏已经成为这一代孩子极为重要的娱乐方式。

     可孩子是玩得爽了,焦虑的却是父母。

     后台常常看到父母为孩子打游戏而发愁:

     自打放暑假以来,孩子天天熬夜打游戏,不让他玩还跟我翻脸;我们孩子读高二了,迷恋上了手机游戏整个人的脾气都变了,软硬都不吃;孩子辍学在家,只知道玩游戏,睡觉......不得不说,对游戏的沉迷,正成为困扰当代父母们的一大难题。

     02

     前段时间,张柏芝曾在采访中爆料:

     自己的大儿子在疫情期间沉迷游戏,总是一边上网课一边打游戏,成绩也越来越差。

    

    这导致她非常焦虑,想把儿子转到上海,自己身边来读书。

     明星父母在面临孩子沉迷游戏时都会焦虑,更何况普通人。

     看过一个帖子,里面都是各位父母分享如何让孩子远离游戏的:

     有的把笔记本电脑用保险箱锁起来;

     有的每天上班要带走家里的路由器;还有的为了避免孩子晚上耍手机游戏,干脆买了手机信号屏蔽仪。......为了孩子能更专注于学业、远离游戏,父母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其实,父母的焦虑也并非全因游戏而起。

     毕竟,随着近几年高中升学率连年走低,竞争越发激烈,教育内卷化,家长和孩子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于是,越来越多的父母为孩子报补课班、请家教,生怕孩子落后一步。

     就像那句话说的:

     “中国的孩子真的太难了,要背世界上最沉的书包,参加世界上最多的考试,最早品尝孤独与压力。”

     所以,一旦孩子玩游戏,父母在当下环境的焦虑就会彻底激化。

     看到这样一个新闻。

     一个15岁的男孩因为玩游戏,导致成绩退步非常严重。

     男孩爸爸知道后,火冒三丈,不由分说把儿子打骂了一顿:

     “再玩打断你的腿!”

     “再考不及格看我怎么收拾你!”

     然后强制把儿子的手机没收了。

     儿子迫于父亲的威严,消停了一阵。

     可是等父亲出去工作,他又借了一个手机玩起了游戏,并且越发沉迷,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干脆连学也不上了。

     而且,他的性格也愈发阴郁暴躁,谁来劝他,他就用要跳楼来威胁。

     一个好好的家庭,最后弄的鸡飞狗跳、支零破碎。

     如果父母一味采用强硬、暴力手段,只会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让他们退回游戏的虚拟世界中。

     这种畸形的家庭防沉迷手段不仅治标不治本,还会引发亲子矛盾,让家庭陷入乌云密布。

     而且,如果小时候一味禁止孩子玩游戏,成人后家长管不了了,很可能出现补偿心理,加倍沉迷于游戏的世界。

     当孩子自身的问题和焦虑不被看见、不被化解,又承接了父母的焦虑时,孩子的成长必然会成为一个家庭的大问题。

     03

     成长守护平台最近推出了一条叫做《立场》的公益短片:

     短片中,主持人邀请了家长、孩子、以及游戏产品经理在不同的房间进行采访。

     这边妈妈控诉孩子沉迷游戏:

    

    “经常一回家就看到孩子在打游戏,叫他吃饭、做作业,他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装作看不见;

     有次孩子为了玩游戏偷拿老人身份证进去了,游戏公司就不能管管吗?”

     而孩子则抱怨妈妈管得太多:

     “在学校我又不可能玩,在家里,只要我一拿起手机她就认为我在玩游戏,再说超过时间我就不能玩了啊。”

    

    大家各执一词,各有各的道理。

     最后,隔墙打开,大家心声互通,才发现其实所有人都只站在自己的立场看问题。

     如果这位母亲能够多和孩子沟通,看看他内心的呐喊,就会明白:

     原来游戏只是孩子社交的一种手段,自己没收了孩子的手机,就相当于亲手把孩子推向了一座孤岛。

    

    很多时候,如果父母能够站在孩子角度来看,一切问题都有了答案。

     有人曾对1000名学生,进行有关打游戏的原因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有的孩子打游戏是为了社交,为了和小伙伴有话题聊;有的孩子是为了从游戏中获得成就感;有的是因为逃避现实,排解压力。......家长需要充分看到孩子某种行为背后的心理诉求,才能真正理解孩子。

     随着网络科技飞速发展,电子产品势必越来越丰富多元,浸透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不可能将孩子隔绝在现实世界之外。

     而且随着国家层面的战略性“降负”,各地逐步叫停校外培训,许多教育培训机构及网络辅导班面临被整顿和取缔。

     这意味着我们的孩子会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

     如何正确看待游戏,教好孩子和游戏独立相处,是每个家庭都要面临的难题。

     04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当一个教育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通性时,社会各方的干预机制,必须要参与进来。

     目前来看,这个课题已经引起国内游戏厂商的极大重视,并且推出了可以说是“全球最严的未成年人保护措施。

     腾讯公司2017年开始,自主探索建立覆盖事前事中事后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

     2018年开始强制实名,并尝试使用金融级别人脸校验;

     2019年根据国家规定,全面推行防沉迷新规,可以称得上是史上最严,针对游戏账号强制实名、限玩、限充、宵禁;

     2020年扩大人脸识别应用范围,揪出那些冒用家长身份信息的孩子。

     但其实我们可以发现,防沉迷这个社会性议题光靠技术是无法解决的。

     就像网友留言说的那样:

    

    其实,对孩子最大的伤害,从来不是游戏本身,而是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缺少的关爱、陪伴和示范。

     父母,才是孩子与游戏沉迷之间的那道闸门。

     家长要怎么做,才能教会孩子与游戏独立相处,而不是沉迷不可自拔呢?

     我想给你四个建议:

     1. 关注孩子行为背后的情感需求。

     每个孩子沉迷游戏背后可能有诸多复杂的原因。

     有可能是因为孤独,可能是因为压力大,也可能是因为逃避现实。

     网上看到一张照片:一名初中男孩正在专心致志的裁剪着手里的纸张。

    

    原来,男孩的父母看到孩子玩了一个上午游戏都没有停歇,便主动过去找他谈心。

     得知孩子之所以一直玩游戏,就是因为学习压力太大。

     于是,父母便想到了让孩子剪纸这一招。

     孩子说:“没想到还有这种简单又解压的方式,专注在一件事上的感觉蛮好的,心情也放松了不少,游戏似乎也没那么好玩了。”

     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听父母的话,而是父母自己关闭了与孩子沟通的大门。

     2. 用真实世界代替虚无的快乐。

     教育专家李玫瑾讲过一个故事:

     一位爸爸发现儿子在高二的时候迷上游戏,他没有一味制止,而是带着儿子在暑假报了一个乒乓球班。

     每到周末,爸爸就要求和儿子比赛。

     结果为了赢爸爸,儿子不得不加倍努力练习,也渐渐摆脱掉了网络游戏。

     当孩子们从现实世界中获得了更直观、更纯粹的乐趣,自然不会沉溺于如泡沫般虚无的虚拟世界了。

     3. 鼓励,让孩子感受自我价值的实现。

     仔细想想,你平常有没有这样责骂过孩子?

     “你真是又懒又笨,再这样下去,你哪也考不上!”“要我说,你是哪点也比不上人家…”很多时候,孩子沉迷游戏不是因为太好玩,而是在现实中找不到认可。

     游戏里的即时奖励机制,能让孩子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

     所以,父母要多多肯定和鼓励孩子的进步,哪怕只是一点点。

     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辛苦了的安慰,一顿美味的大餐,比游戏中的胜利管用的多。

     一个人的成就感在哪里,他的热情就会在哪里。

     4. 建立契约,合理安排娱乐时间。

     游戏并非洪水猛兽,相反,适当玩游戏还可以帮助孩子社交、快速解压。

     而父母要做的就是帮孩子把握好那个“度”。

     你不妨和孩子达成契约,每天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给他留出一定游戏的时间,严格执行。

     约定,会让孩子觉得父母给予的是平等尊重,而不是管教。

     05

     当第一个孩子到来时,我们也都是第一次当父母。

     因为是第一次当父母,我们会紧张、会焦虑、也会犯错,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

     所以,真的没必要苛责自己。

     养育孩子是一场修行,也是一场自我疗愈和成长。

     父母所有焦虑的背后,其实都藏着对孩子殷切的爱和希望。

     而游戏也不应该成为父母焦虑的起点,它应该是你与孩子情感沟通和教育互动的渠道。

     当你把发自内心的尊重与爱,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到孩子的心灵深处时,你当下的焦虑,定会化为带领孩子前行的力量。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洞见

    

    

     你若喜欢,为洞见点个在看哦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洞见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